分享

探照灯好书4月十大人文社科原创佳作发布

 知易行难nev5ph 2024-05-10 发布于河南
图片

请将探照灯好书设为星标

不错过每一期好书推送

图片
图片

探照灯好书

4月人文社科原创佳作书单

“探照灯好书”由阅文集团主办,QQ阅读、微信读书、腾讯新闻协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承办。根据18位读书人投票,每月评出10本中外类型小说、10本中外文学佳作、10本人文社科原创佳作、10本人文社科翻译佳作。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2024年4月十部人文社科原创佳作,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这些作品的作者、责编以及出品和出版机构。

图片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考古

《中华文明格局的起源

陈胜前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2024年3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唐山(资深媒体人、书评人)

本书从考古的角度,对中华文明格局的形成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所言”中华文明格局“指:多元一体;南北相依;既向内陆发展,亦向海洋发展。它是由以农耕为主的东南板块、以游牧为主的西北板块、处在两者之间的生态交错带板块以及海洋块板,彼此作用下共同形成的。而考古角度的价值在于,可以更长程地去看历史。

本书大量呈现了既有考古成果,从中可见,虽同属中华文明,但不同古代文化的发展并非均质、同步,而是各有特色,各有其内部逻辑,而不同文化的边缘地带彼此激荡、互相参照,往往产生出新的机会。遂至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农业真正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农业文化生态系统,人与自然紧密联系,成为闭环,使持续、循环生产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观念。因天道已成日常,通过生产实践、生活实践,人们随时可以意识到这种密切联系的存在。这种对传统农业文化生态系统的依赖,决定了后来数千年的价值观——生产只在具体范围内展开,抑制过度生产,对商业持谨慎态度……

相比之下,古代欧洲则清晰划分了畜牧农业、作物农业的区别,更多依赖交换行为,强化了个体性,而由此形成的认知习惯,为后来基督教成为主导价值观,提供了可能。中国文化则依据整体观、天人合一观,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需要注意的是,文化基因只是一种借喻,它带有主体性,可以改变,可以与不同文化基因主动融合,这与生物基因迥然有别。寻找自身的文化基因,价值就在于推动它与时俱进,而考古提供了足够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方法论,使寻找不至于走向游谈无根。

图片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非虚构 家族史

《韩家往事》

徐泓 著

商务印书馆

2024年1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杨瑞春(腾讯新闻副总编辑)

看《韩家往事》常常有“哦,原来是这样”的发现。这是北大新闻学院教授徐泓写作的母亲韩家四代的家史,母亲的姑姑们“韩家姐妹”五人,夫婿有三位大学校长:梅贻琦、傅铜、邝寿堃,还有一位嫁给了爱国将领卫立煌。这个家族的故事,串联了政界和教育界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比如卫立煌归国的运作,周恩来总理将这个信息传递出去,就是通过“韩家姐妹”。徐泓是中国新闻社高级记者出身,为家史写作准备多年,做了大量访谈和资料搜集。家族命运和国家命运参差交织,但这些芜杂历史资料在她驾驭从容,处理得简洁、准确、扎实、克制,充分展示了她的非虚构写作功力。值得一提的是她同时出版的《燕东园左邻右舍》也备受好评。徐泓73岁开始历史题材写作,四年两本高质量非虚构作品,这本身也令人称叹。

图片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历史

《历史的游荡者》

李硕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2024年3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单小海(诗人、投资人)

因一部《翦商》意外爆红出圈的青年学者李硕,急病初愈,又推出了这本《历史的游荡者》。只不过这一次,既是归来,也是告别。

这是一本回顾集,跨度长达二十年的无主题变奏,从《真诰》记录的“仙人”做局到红楼梦的场景过渡技巧,从史书校勘到计划经济时代的大食堂口述史,既有本科的学年论文,也有旅行引发的“私家考古”。涉猎甚广、偶有所得、敝帚自珍。如作者自嘲,这样的写作和结集确有几分行为艺术。也因此,这本书姿态重于文本。但其中关于拉铁摩尔的几篇文字却值得玩味。

拉铁摩尔是内亚研究的昆仑北斗。生活在北洋时期的他,只是一个没上过大学的洋行职员,却因在中国内陆边疆的游历,奇峰突起切入学术史。拉铁摩尔的学术研究,植根于陆权论代表人物麦金德的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理论,考察框架则直接受惠于特纳所代表的美国 “边疆学派”。但是拉氏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对内亚的内部视角,将内亚当做主体来考察和把握。在他的名著《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中,拉氏从对长城边疆的分析入手,发掘和强调中国的内亚性。在他笔下,以长城为代表的边疆地带,不仅仅是内亚和中原对抗的舞台和缓冲带,也是农耕和草原游牧两种文明的互动与粘合剂,从而共同塑造了中国乃至亚洲独特的文明。套用今天的句式,拉铁摩尔既能大处着眼,“站在亚洲看长城/看中国”,又能找准抓手,“从边疆重新发现中国”。

二战后,拉氏在霍普金斯大学主持国际关系学院,受麦卡锡迫害,几成美国公敌,最后被迫远走英伦。他的创见滋养了一代代内亚学者,包括前几年红极一时的所谓“新清史”。但他的学术贡献,却长期湮没在意识形态(如今改名叫政治正确)的喧哗长河中。

拉铁摩尔传奇的一生,也是游荡于学术主流内外的一生。陈寅恪有理解之同情一说,李硕对拉铁摩尔的关注、书写和辩护,则可以看做是建筑在“同情”之上的理解。

上世纪九零年代,朱学勤寻找过“思想史上的失踪者”。近几年,罗新以《有所不为的反叛者》自任。李硕整理这本《历史的游荡者》,浓墨重彩地向拉铁摩尔这样的游荡者致敬,何尝不是顾影自怜、夫子自况?另据作者在后记中宣告,他已经转投影视界,“作为学者的李硕已经死了”。是的,游荡者以此书作别学术的江湖,留下了曾经振翅的痕迹。

图片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非虚构

《边界的诱惑:寻找南斯拉夫》

柏琳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单读 | 铸刻文化

2024年2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何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青年人“到世界去”,不是到人云亦云人到亦到的世界,而是和自己的心灵共生的世界。柏琳《边界的诱惑》寻找的南斯拉夫是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时至今日,柏琳已经不是南斯拉夫的闯入者,南斯拉夫也不是她想象的异邦,而是她的乡愁。值得注意的是,《边界的诱惑》还有一个潜文本或者副文本是柏琳的祖辈父辈经验和想象的南斯拉夫。因此,不同代际的中国人读这本书,是隐秘对话。行走文学,这几年是一个小的出版热点。其中推动中国青年自我反思的行走,行走即青年的思想和行动,是最有价值的部分,比如此前杨潇的《重走》。以此观察柏琳的《边界的诱惑》,无疑是一个代表性的样本。

图片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历史

《古今之变:历史学家访谈录》

李礼 著

书海出版社·汉唐阳光

2024年3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萧三郎(阅读推广人,原《新京报》书评周刊主编)

如果要回答“我们是谁?中国的未来会变成怎样?”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古典中国是如何演变到今天的。《古今之变:历史学家访谈录》一书聚焦近现代中国的转型之路,通过与17位中外学者的深度访谈,探讨中国从古典时代演化到现代的过程。

作者李礼曾任《东方历史评论》《历史学人》执行主编,既熟悉媒体,也熟悉学界。在和历史、经济、法律等不同领域中外专家学者的深度对谈中,他带着浓厚的问题意识开启谈话,使其对话文本具有相当的可读性。相信哪怕随手翻开一页,我们都能从中有所获益。

图片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历史

《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

孙立天 著

商务印书馆

2024年3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唐山(资深媒体人、书评人)

自明代中期起,以利玛窦、南怀仁等为代表的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带来了近代西方的科技技术,被称为“天学”,但因罗马教廷认为中国传统的祭孔、祭祖等活动不合教义,禁止信徒参与,由此引发康熙震怒,决定禁教。长期以来,“中西礼仪之争”被认为是导致东西文化交流之路一度中断的决定性原因,中国因此错过了近代化机遇。

本书则博采史料,对此“定论”提出质疑:罗马教廷禁止传教士和信徒参与中国民俗活动,与康熙皇帝无关,他为什么会震怒?康熙真的下过禁教令吗?事实是,康熙与罗马教廷沟通,是为了帮在华传教士出头,其中大多数人归内务府,而非官僚系统,在身份上相当于皇帝的包衣。在满人的观念中,奴才即家人,家主会为他们撑腰。实际情况是,康熙根本不关心罗马教廷怎么想,罗马教廷也深感委屈,试图申明,我们管自己的人,你为什么要参与?正是在传教士的助推下,康熙才被迫加入讨论,在交流中,康熙确实用禁教来吓唬谈判方,但并没落实,最终与罗马教廷达成了妥协。

事实上,真正下达禁教令的是雍正皇帝,作为虔诚的佛教徒,他原本就对传教士缺乏好感,发现部分传教士介入了当时复杂的政争后,立刻做出应激反应。因他对西学缺乏兴趣,且当时传教士数量甚少,故禁教令的推出并未经深入讨论,却决定了后来数百年的历史走向。本书立论扎实、材料丰富,尤令人钦佩的是作者的常识感,使本书能突破各种偏见的陷阱,使读者有机会从近代的转型中,获取更丰富的认知和思考。

图片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民俗文化

《七夕:星空、神话与异域风俗》

刘宗迪 著

东方出版中心

2024年3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杨早(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本书主副题构成了巧妙的呼应。“七夕”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传统节日之一,但恰恰因为熟悉,我们往往忘了它的起源,误认它的功能,以及蒙眛于它的全貌。本书前两章梳理牛郎织女故事的源流演变,七夕节的确立与乞巧风俗,后两章分别讨论宋代七夕风俗“泥孩儿”的异域渊源,及东南沿海七夕拜魁星的习俗与西域之关系。可以说,本书从全方位“攻打”七夕的节俗,展示蕴含于这一节日历史与现实中的“星空、神话与异域风俗”,于旧闻中开出新知,读后令人大开眼界,于考辨常识,亦有方法学上的意义。

图片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社科

《基辅罗斯:东斯拉夫文明的起源》

肖瑜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

2024年3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徐列(资深媒体人,《南方人物周刊》创始人)

几个世纪以来,历史学家一直在讨论到底谁“拥有”基辅罗斯遗产的权利。但很明显,乌克兰和俄罗斯都将基辅罗斯视为两国共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史书是为了理解当下。当现任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不承认乌克兰的独立性和作为一个国家的存在时,他说,基本上,乌克兰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的一个民族,这段历史是他“重新团结”他们的理由。

这无疑是强权企图从历史中找寻依据。事实是,普京对乌克兰的独立以及苏联让乌克兰离开的事实有着长期的怨恨,他只是想结束这种独立,重温俄罗斯帝国的梦想——强权即正确的模式——乌克兰,因为我比你更强大,我可以告诉你该做什么以及与谁交往。

图片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历史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全3册)

葛兆光 主编

云南人民出版社·理想国

2024年4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刘晖(诗人、作家)

每一份世界地图,都有各自的观察点。全球史是一桌台球,一杆打出,满桌的球滚动,历史在彼此影响和撞击中形成。这套书颇具雄心,正如该书主编葛兆光所言,“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不是站在中国的立场和价值,而只是站在中国的位置和角度去看历史”。比如说,郑和也有大航海,可是“我们并不把郑和当作全球史的开端,因为郑和主要是宣扬明朝国威,他不是把这个异国文化交流和物质互相依赖当作主要目标,所以,我们还是要承认麦哲伦、哥伦布,他们才开启了大航海时代,才开启了全球化的历史”。因为全球史,是“文明史”,而不是“政治史”。 

图片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历史

《惠通桥之战》

余戈 著

天地出版社·天喜文化

2024年4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唐山(资深媒体人、书评人)

惠通桥地处云南龙陵县与施甸县之间,是滇缅公路的咽喉。抗战初期,外部资源进入中国仅剩四条路,一是从新疆进入,二是从香港进入,三是从越南进入,四即滇缅公路。随着日军先后占领越南、香港,新疆通路又距离较远,致滇缅公路成国民政府的生命线。为了保证滇缅公路畅通,蒋介石不惜派出10万大军入缅抗战,却遭惨败。

1942年5月5日,且战且退的远征军在距惠通桥500米左右,发现两辆可疑车辆,造成拥堵,检查发现,车上携带大量武器,车上军官着少校军服,态度蛮横,仓促间,双方发生枪战,才突然发现,竟是日军先头部队,准备沿滇缅公路直击中国内陆,国民政府面临灭顶之灾。仓促之间,中国军人爆发出惊人的勇气、团结、责任感与牺牲精神,守军当机立断,炸断惠通桥,在宋希濂将军的指挥下,国军迅速发起反攻,战况极其惨烈,最终力保惠通桥东岸不失,国民政府渡过了空前的机,为2年后远征军进击创造了条件。

惠通桥之战是抗战时上的一次关键之战,前辈们浴血奋战,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苦撑了下来。本书作者余戈从事滇缅抗战研究多年,著有滇西抗战三部曲《1944:松山战役笔记》《1944:腾冲之围》《1944:龙陵会战》,本书体现了他一贯的写作风格,考证扎实,细节丰富,克制陈述下饱含激情,有一咏三叹、余音绕梁的风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