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月板损伤的分型与分度

 老食芭蕉 2024-05-10 发布于广东

图片

作者:

来源:1影1世界

半月板损伤的分型与分度

半月板是膝关节之间的一块纤维软骨,是膝盖里面的两个衬垫(内外侧各一个)。因为是半月形的,所以叫半月板。主要功能为减震缓冲,填充关节隙,使膝关节更易于活动,防止股骨髁前滑,防止过度屈伸,调节关节内压力和分布滑液。

半月板位于胫骨平台表面,为软骨组织,分为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

半月板周边厚,中央薄,截面呈三角形,周边附着于关节囊,中部游离,上表面凹陷。

图片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内侧半月板呈C型,外侧呈O型。它们都有一个前角、一个后角,附着于邻近韧带。内侧半月板活动度小,容易损伤。
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半月板,为盘状半月板(盘状软骨),半月板呈盘状,较厚,内、外侧均可见,国人外侧较多。
盘状半月板分为3型:
Ⅰ型,不全型;
Ⅱ型,完全型;
Ⅲ型,Wrisberg韧带型。

图片

Wrisberg韧带,又称后板股韧带,III型盘状半月板通常在大小和形状上接近正常,除了Wrisberg韧带外,无后部附着,此类型半月板并不呈盘状,Neuschwander 等将其描述为缺少后冠状韧带的外侧半月板变异,以区别于真正的盘状半月板。

与完全型或不完全型相比,Wrisberg型盘状半月板常见于更年轻的患者,并不伴有外伤。此型盘状半月板的异常活动可导致膝关节屈伸过程中出现弹响(“膝关节弹响综合征”)。


半月板的分区:
半月板中央没有血管,周边部分接受附近的膝动脉内、外、中间支的毛细血管营养。根据血供特点,进行分区:
I区,红-红区,膝关节半月板边缘(滑膜缘)1~3mm的范围,是近滑膜缘血供丰富区,其范围为内侧半月板宽度的10%~30%,外侧半月板宽度的10%~25%,称为半月板血运区,具有完全愈合的潜力。
II区,红-白区,Ⅰ区内侧3~5mm的范围,代表着血管分布可以到达范围的边缘,由Ⅰ区毛细血管的终末支供应血液,有愈合潜力。
III区,白-白区,半月板的内侧部分,约占半月板的3/4区域,为半月板非血运区,营养完全由滑液供应,半月板损伤后愈合能力差。

图片


半月板损伤分类
创伤型和退变型两种。
创伤性半月板损伤,多为运动损伤所致,主要是间接暴力引起。根据期受伤机制,撕裂口的直行方向,分为层着撕裂、横行撕裂、纵行撕裂、桶柄状撕裂和斜行撕裂等。

图片

上图A层着撕裂、B横行撕裂、V纵行撕裂、D桶柄状撕裂、E斜行撕裂
退变性半月板损伤,常继发于半月板退变、关节不稳致半月板长期磨损及退行性骨关节病。
此时半月板组织变性,其含水量下降,脆性增加,则容易在受到小的扭伤力或因股骨髁关节面不平而磨损时发生撕裂,以内侧半月板较多见,与慢性劳损伤有关。
还有一种损伤类型为半月板内撕裂,仅在损伤部位半月板质地变软,切开后可见半月板内有不同程度的撕裂。半月板损伤后经过一段时间可以发生纤维软骨变性,甚至钙化。盘状半月板因其形态容易损伤而出现撕裂。
半月板损伤的影像学(MRI)分级
MRI是半月板结构显示的理想方法,可以有效诊断半月板损伤,诊断准确率为90%。
目前半月板损伤最常用的是四分法,也就是Reicher MA和Lotysch法,他们二人于1986年首先提出0-Ⅲ级法。
还有五分法(0-IV)、八 分法(0-VII级)等,它们更详细。
半月板损伤四分法

图片

图片
0级为正常的半月板,呈均匀的低信号,半月板形态规则。

图片


Ⅰ级:
表现为不与半月板关节面相接触的灶性的椭圆形或球状的信号增高影。
病理上是早期的半月板粘液样变性。

图片


Ⅱ级
表现为线性的半月板内信号增高,可延伸至半月板的关节囊缘,但未达到半月板的关节面缘-半月板内撕裂。
是I级信号的延续,范围更广。
其病理基础是粘液变性、嗜酸性退变、疤痕,半月板钙化等。
是最多见的与膝关节退变和骨性关节炎相关联的一种类型。

图片

Ⅲ级半月板内的高信号达到半月板的关节面,半月板的撕裂。半月板呈弥漫性高信号,低信号的关节面消失,变得模糊不清。在病理上表现为纤维软骨断裂。

图片

以下是五分法和八 分法的内容,临床应用相对较少:

IV级:半月板截断或破裂,成多个碎块,碎块在关节腔内移位。半月板大部分或全部结构消失,局部呈弥漫性山高信号,伴有严重的增生性骨关节病和关节软骨破坏缺损,其损伤程度和范围明显重于Ⅲ级 损伤。

图片

Ⅴ型:半月板内的高信号带达一侧关节面。
Ⅵ型:半月板内的高信号带达双侧关节面。
Ⅶ型:混合性信号增高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