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闪光的课例

 醉倚西风 2024-05-10 发布于河南
带着语文工作室的三名教师去武校送了两节课。之后,与老师们进行了深入交流。整个一上午,都沉浸在教与学的思考中,感觉脑子撞击很大。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管理,给老师们的授课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我们的两位老师都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两节课都呈现出了不同的亮点。在课后反思交流中,两校教师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思考,用疱丁解牛的方式,把课堂解析得更加立体,每个人对课堂的理解又有了一次新的建构。
我深受启发!也有很多感悟!这种送课、交流、教研、反思,不正是我们工作室提出的以课堂为中心的专业实践、以案例为载体的专业反思、以问题为线索的专业研究和以碰撞为平台的专业交流吗?
用心去工作、去发现、去思考、去研究,一节课也许能抵得上十节课,二十节课、一百节课。只有实践、反思、交流、再实践,教师的专业素养才会得到螺旋式的上升。
听课时,我常常很振奋,因为课堂上是活生生的教与学的现场,这里一定有问题,有经验,有发现,有亮点,有挫折,有困惑。好的课例,对授课教师一定是成长的载体,课堂,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出发点,也是专业发展的落脚点。好的课例,对于听课者,又何尝不是增长教育经验和教育智慧的载体。所以,听过这两节鲜活的课例,对于授课教师、听课学和参与教研的同行,我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恩!正是这样的闪光课例,真诚的交流,才让我对教育的理解更鲜活,更真实!

在课后交流环节,我从深度教育的角度,以这两节课例为基点,提出了我的五点看法:
一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教师要转换视角,把教师的“教”转为学生的“学”,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这个换位,是教学理念上的颠覆。看似简单,却极难转变。有些年轻教师,也有很强的控制欲,不愿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是要强化教师为主导的“教”。教师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只有教师深度的研究,才能浅浅地教,学生轻松地学。就像武林高手一样,常能一两拨千金,这功力的背后,常常有数十年的苦练。有时候,我们看着老师讲得很轻松,其实,这只能说明他的积淀很深厚。只有深度的理解教材,才会把教材当作施教的工具;只有深度地理解学生,才会确认学生所在的位置;只有掌握科学的方法,课堂才活泼而有生成。例如,在三年级的《海底世界》教学中,教师对教材、教法暗熟于心,整节课上得行云流水,师生仿佛都沉浸在海洋里。这样沉浸式的学习,对于师生,都是一种享受。
三是要建构平等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三年级授课的徐老师与学生的良好沟通令我叹服,她主动与学生握手,轻轻地拍孩子的脑袋,一直在走动教学,仿佛就成了学生中的灵魂。四年级授课的王老师有强大的气场,他示范写,示范读,用其自信点燃着学生的自信。师生关系的主要责任在于教师,如何走近学生?如何平等地与学生对话?如何让学生打开心扉?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门终身修行的大学问。
四是要注重发展性评价。教学要始终关注三个问题:学生在哪里?要把他带到哪里?用什么样的办法带学生到那里去?在小学三年级的文言文教学中,老师不慌不忙,不急不躁,一直陪着学生向前走。在评课中,老师们对这种教学方法都很赞同。我非常欣慰!好的课堂一定是安静的,有思维在流淌,有问题在提出,有困惑在阻挡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有生成的好课堂。
五是要关注学科素养。课本只是个例子,课堂只是个载体,我们的教学也只是学生成长的一个手段。所以要关注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例如,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孩子勤奋好学、注意观察、打开世界,这都是两节语文课传递给孩子们的品格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这两节课也注重培养了孩子们聆听的能力、思考的能力、表达的能力,这些可以让他们受用一生。课堂教学,除了关注知识能力,还要关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反思,就是对自我的一种建构。人与人的区别,终究在于思想。
作为教师,绝对不能把课堂当作一种小“道”。课堂,就是教师的练兵场,责任田,实验室,荣誉墙。珍惜课堂,善于研究,学会积累,你会从中发现很多奥妙,在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也会发现自己、成为自己。倘若看不起课堂,就是对职业的轻视,对时光的辜负,对教育的亵渎。孰轻孰重,作为教师,应该学会自我掂量。
老子说:天下大事,莫作于细;天下难事,莫作于易。教师如此,其它行业也概莫能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