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新干线·散文」文哲|寻访龙门浩散记

 谭文峰sdqtneyj 2024-05-10 发布于山西

作家新干线


寻访龙门浩散记



在节前闲聊时有文友介绍说,2022年夏季由于重庆遭遇罕见连晴高温天气,长江水位回落,位于重庆市南岸区龙门浩街道上新街下方地段龙门浩长江江心偏南的龙门浩题刻及造像露出水面。龙门浩题刻及造像以往常年被淹没在东水门长江大桥段长江水面下,偶尔在枯水季节露出真容,此次完全出水实为多年难得一遇。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岸区文物管理所不失时机地对龙门浩题刻及造像施行了测绘作业事宜。龙门浩题刻及造像位于龙门浩江心,长约50米,高约15米的形似神龟的巨石上,有龛窟2处、摩崖造像2尊以及题刻1处,确定文物雕刻时代为清代。曾几何时,绵延达数里的江中石梁如长龙一样静卧大江,构成了“龙门浩月”的美妙景象,文人骚客为之讴歌,留下了诸多诗篇,数不胜数,如川东道张九镒《渝城十二景·龙门浩月》:“石扇划地轴,一涧流淙淙。谁将青玉镜,挂在苍鳞龙。俯看波上下,波静影相从。举头问清影,银蟾隔几重。”巴县知县王尔鉴《巴渝十二景·龙门浩月》:“石破天开处,龙行俨禹门。魄宁生月窟,光自耀云根。雪浪盘今古,冰轮变晓昏。临风登彼岸,涂后自遗村。” 康熙五十九年庚子举人周开丰《巴渝十二景·龙门浩月》:“水亦岷江派,山仍夏后村。何缘邀月影,别自映云根。秋扫黄鱼脊,波回玉兔魂。神功遗迹杳,此地问真源。”如今,虽然古“巴渝十二景”中“龙门浩月”旧景不在,然而龙门浩题刻及造像作为龙门浩景观的珍贵物质文化遗产延续下来,提醒着世人“龙门浩月”不仅不会被江水吞噬,被时光遗忘,反而将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记忆长久地活在巴渝人民心中。

想象莫如践行,心动不如行动。5月3日,笔者乘320公交车径直来到南岸区龙门浩街道,从上浩里的集市胡同拾级而下,沿着路标指示牌来到长江索道观景平台。抬头眺望,远处缓缓流动的雾霭里,横江索道悬跃天际,宛若一道虹桥;低头俯瞰,朦胧中长江隐约可见,更远处有灰青色山峦影影绰绰,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画。极目远眺,可以望见高楼林立的渝中半岛,回首凝目可见苍翠欲滴的真武山主峰。作为外来游客,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分层次置身于高低不同的观景平台,尽情浏览和观望四周景致,心绪异常激荡,久久不愿离去。那些粉墙黛瓦鳞次栉比,那些游客如织人潮涌动,让胸有锦绣的各路文人墨客不得不承认龙门浩的确是“最重庆”的地方。

笔者有缘长期在巴渝之地逗留,必然是幸运的。记得前几年,去南山植物园、小黄山抗战纪念馆和弹子石老街游览观景,那时匆忙途径龙门浩街道,无暇顾及和探寻龙门浩的街头巷尾与各种故事。值得庆幸的是,时至今日又有机会来到了龙门浩,一路仔细寻寻觅觅,让笔者心绪舒展而宁静,一如细雨中的青石板路,又重新认识了龙门浩的大街小巷。

龙门浩上浩里的建筑群既古老又“摩登”,寻访其中便能看到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立德乐洋行,那一片洋房内阴藏着久远的故事。1890年3月,重庆龙门浩开埠,先后修建了立德乐洋行、万国医院、英国盐务办事处、亚细亚火油公司等。而今,岁月几经轮回,龙门浩街道在立德乐洋行基础上又建起了开埠遗址公园,开埠公园遗址记录了那段开放、发展的历史,充分彰显了重庆的“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故事,在龙门浩,只要游客从开埠遗址公园拾级爬上马鞍山,就能在陈旧的街巷中看到上世纪修建的重庆制药七厂、重庆柴油机厂、重庆合成纤维厂,还有冰糕厂、猪鬃厂、皮革厂、雨衣厂、制钉厂等古迹或遗址。好像每一片落叶就如同一首诗,每一间旧洋房宛如一个故事,在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多情善感的游客,都能在满目翠绿中发现一缕清亮的柔光。

借助升降电梯下到南滨路,站在下浩里南滨路上瞻仰“神龟石”,笔者频频凝视着横亘在枯水江面上的拦水堤。据说,龙门浩的名字来源于北宋嘉佑年间,当时苏洵及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自嘉州乘船东下准备去汴京赶考,船至恭州(今重庆),他们惊讶地发现长江主流南岸段有一条顺江驻扎的大石梁,这条石梁被巧夺天工地劈开,形成了一个可以容纳船只进出的豁口。豁口两侧的石头酷似龙头,苏氏父子被这独特的自然景观所吸引,苏轼乘兴题写“龙门浩”三字,并利用夜晚借宿当地的机会将岸边的村落江口村命名为“龙门浩”。其实,龙门浩的地名的确与当地的地理特征有关,“浩”在重庆方言中指江边被碛石隔开的水域,而龙门浩则是指江中的石梁中部有一断缺,犹如一道门,石梁内自然形成了一弯宽阔的湖水。江水流淌千万年,流经于此,清水溪与之交汇,波平如镜,形成水湾,酷似弯月,被古人称为“浩”。“浩”生石梁,中有缺口,刻“龙门”二字。不知何时起,龙门浩顺江而建,以龙门为界,分上浩、下浩两部分,各自逐级沿溪而上,逶迤登上马鞍山顶。每当皓月当空,三三两两的江舟便集泊于此,便于游客赏月观渔火。清乾隆川东道张九镒、巴县知县王尔鉴等文人墨客先后在此地逗留并留下一串串名诗佳句。一时间商贾云集的龙门浩,因一条长江、一道石梁,因一座山峦、一条溪水,因一弄观月、经久不息的烟火而闻名遐迩,古迹虽“老”亦久远,但时至今日依旧是“最重庆”的一个“网红”打卡地。

在下浩里的龙门浩老街和依坡而建的梯级吊脚楼建筑群直至坡顶的马鞍山古建筑群一带,聚集了诸多让人流连忘返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打卡地。每每有外地游客来到重庆,除了参观长江索道游览观景平台、袁隆平小学和马鞍山开埠遗址外,少不了去参观比利时大使馆旧址、意大利大使馆旧址、英国大使馆旧址、永兴洋行高管住宅和武昌中华大学遗址等等。与渝中半岛的繁华不同,龙门浩景区确是多了一种自然野生的美。在龙门浩,越往深走,就越能触摸重庆的时代气息。仿古如古的龙门浩老街古建筑群落,老旧中不失新潮,山地建筑,坡地风情,8D梦幻,可听轨道列车飞驰而过,可看索道横江穿越,脚下轮船来来往往,头上飞机忙忙碌碌,游客能想象到的重庆模样,龙门浩应有尽有。清代康熙皇帝亲笔书写的“褔”字依旧在“福门”闪耀,不断闪烁的镁光灯频频留下瞬间的永恒记忆,街巷内的拾己书局散发着悠悠书香;龙门浩月匾牌金光四射,里弄里胡同间祥光万道,浓郁的艺术气息和文化氛围在舒缓的节奏中徐徐蔓延和扩散;龙门浩迎客门门庭里竖立着巨大的“褔”鼓,过往游客逐个击鼓沾褔,福音连绵不绝于耳。值得关注和赞赏的是,在龙门浩街巷深处扎根并发展壮大的紫焰桂花酒厂,酒坊是古老的,手艺是祖传的,据说经营者古道热肠乐善好施,一直以来信奉“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古谚,从不出来兜揽客人,也未曾借助现代传媒作任何形式上的推介广告,不得不让可望不可及的诸多竞争对手因汗颜而叹服。游客每次经过酒厂所在街巷,总是喜欢在此静坐默思一阵子,深深呼吸上几口空气中淡淡飘散的桂花酒香。

传说龙门浩与众不同特色鲜明,龙门浩究竟美在哪里?外来游客不太了解,也在一时半会儿难以说清道明。有人说龙门浩美在生活形态,有人说龙门浩美在故事传说,有人说龙门浩的美是浸在街巷的每一粒砂砾里、每一片树叶中。其实,经过实地勘察和亲身体验,笔者才真正领略了龙门浩的美。如果说以往在龙门浩街道迎风沐雨信步漫游是活得莹润而极富生机的话,那么深入龙门浩采风就真看到了那种历史刻刀下的一道道深深痕迹。寻访龙门浩,登上马鞍山,可以俯视长江,鸟瞰全城,回溯开埠原点,感受重庆的厚重文化底蕴。正如当地有位成功人士所言:“马鞍山,是寻得到老城气息的地方。曲折的小路,爬坡上坎,民居楼房鳞次栉比,高大的黄葛树遍布每个角落。这里的一切,是无数重庆人回忆的故乡”。的确如此,当心血来潮兴致极高之际,当工作之余有了雅兴之时,不妨来到重庆人心仪的故乡,走进龙门浩讨一壶茶,看江水宛然流入窗户,品阳光轻摸木凳竹椅,将生活的暖意与茶香中和。聊重庆、聊龙门浩、聊老街,聊生活中不只是茶的韵味……即便喝着喝着,茶淡了,人散了,江水的气息也会越来越醇厚越来越香甜。

有位视野宽广的文友说,倘若有条件到重庆游览观景的话,切莫错失到龙门浩看落日的机会。有文人从渝中半岛的朝天门观景台看过来,他认为视野中的龙门浩宛如一幅祥和的“余趣雅舍”居民生活画卷,有种无可名状的景致和韵味。而置身于龙门浩高层次的观景台,脚下的晨曦清风、落日晚霞和身边唤醒的流转时光,恰似重庆的一轴美妙绝伦长条幅书卷,需要一处一处耐心地观赏,每一帧画面都值得细细品读,每一个景点都值得思忖和赏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