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东战事(8)——陈毅逐鹿中原

 金色年华554 2024-05-10 发布于江西

1948年4月陈毅与粟裕陪同朱德视察濮阳后,陈毅转赴中原。6月14日陈毅、邓子恢与邓小平、刘伯承会合。

1948年6月17日至7月6日,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及冀鲁豫、豫皖苏军区部队发动豫东战役。

战役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6月17日至22日,攻克开封。第二阶段,6月27日至7月6日,在睢县、杞县地区围歼区寿年兵团主力和黄百韬兵团一部。

此次战役共歼国民党军9万余人,削弱了中原战场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动摇了其据守战略要点的信心,提高了解放军的攻坚和野战能力,为进一步开创中原和华东战局创造了新的有利形势。豫东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第一次大规模兵团作战。

​在战役过程中,中原野战军主力钳制了平汉铁路南段张轸集团和胡琏兵团;山东兵团扫清了津浦铁路济南至临城(今薛城)段的国民党军,围攻兖州;苏北兵团攻克涟水、众兴(今泗阳)、宿迁等城镇,都有力地策应了睢杞战役。

开封战役,在豫东国民党邱清泉、吴绍周两个兵团北上增援,中野奉命开赴平汉线一带牵制来敌。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派出5个,留下第6纵。​​

7月1日第6纵有6个团,再加上桐柏军区、第三军分区、陕南军区及地方武装,总计15个团约2万兵力从新野出发,连夜奔袭后发起了对老河口的进攻。并于6日从三面包围樊城,威逼襄阳。樊城守军惧歼,逃往襄阳。7日,第6纵队等部队向襄阳外围国民党守军发起攻击。

​​襄樊战役于7月16日18时结束,全歼襄阳守军2万余人,,活捉国民党军第15绥靖区司令康泽。东逼武汉,南渡长江,西进入川,以及遏止敌军北上,配合华东野战军豫东作战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的作战方略,华东野战军以14万人组成攻城集团,以18万人组成阻援、打援集团,于1948年9月16日对济南发起全线攻击。经过八昼夜激烈的攻坚作战,9月24日攻克济南,争取吴化文部2万人起义,合计共歼守敌10.4万余人,生俘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

杜聿明原计划是把黄百韬、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几个兵团摆开,向北反攻济南。但这几个兵团刚沿陇海路摆开,杜聿明临时被抽调去收拾东北战场的残局去了,这几个兵团就被摆在陇海路上没人管了。

​黄百韬兵团返回新安镇、运河火车站地区,李弥兵团退至徐州以东碾庄、曹八集地区,邱清泉兵团退回商丘、砀山地区。

黄百韬深感自己兵团远离徐州,地处孤立,很容易被分割包围。因此,向徐州剿总司令刘峙提出将各兵团集结于徐州四周,以免被各个击破的意见。​​

​​此时,在苏北两淮地区仅有第1绥靖区的1个整编师(10月改称军),海州、连云港也只有第9绥区的1个整编师,陇海路的徐州至海州间部署的守备兵力也很薄弱。

9月24日,粟裕致电军委和华东、中原局,建议举行“淮海战役”,首先取两淮和海州、连云港,歼灭国民党军两个整编师(军),同时准备打击由徐州来援之战,迫敌主力退守津浦沿线,减少刘峙集团机动作战兵力,将山东、苏北解放区连成一片,改善华东、中原我军态势,为渡江南进创造条件。

9月25日下午,刘伯承、陈毅,李达致电军委并告粟裕:“我们同意乘胜进行淮海战役,以第一方案攻两淮,并吸打援敌为最好。”

​9月25日19时,主席电报:估计敌邱(清泉)兵团将退商州、砀山地区,黄(百韬)兵团将退新安、运河车站地区,华野应以歼黄兵团为目标。

9月28日亥时致电饶粟谭,并告刘陈,指出:黄百韬兵团调回新安镇地区业已证实,你们“淮海战役第一个作战并且是最主要的作战是钳制邱李两兵团歼灭黄兵团”。

华东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淮海战役方针及刘峙集团各部态势,决心首先歼灭位于新安镇为中心的黄百韬第7兵团,并求歼徐州外围韩庄、台儿庄、贾汪地区冯治安第3绥区大部或一部。

​刘伯承即于10月13日下令中野2纵队及桐柏、江汉军区部队对平汉路武汉、信阳段发动攻击,调动桂系回援武汉,钳制华中“剿总”白崇禧的主力。

​中野兵分两路,一路为刘伯承率领2纵和6纵和桐柏、江汉军区部队大张旗鼓,伪装成主力迷惑敌人,2纵引张淦兵团向南进入了大洪山深处,6纵则引黄维兵团向西去进入了伏牛山深处。

另一路是陈毅、邓小平率中野主力4个纵队,10月21日对郑州发起了攻击。10月24日,国民党军自动放弃了开封东撤蚌埠,我军再度解放开封。中原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1万余人,解放了中原重镇郑州,控制了平汉、陇海铁路枢纽,为同华东野战军共同发起淮海战役创造了条件。

此后国民党方面制定了出台了“徐蚌会战”计划,并于11月5日正式下达了“各兵团向徐州集结”的命令。

黄百韬接到西撤徐州的命令之后,大为欣喜,立即部署兵团西撤。可就在当天又接到徐州剿总司令刘峙的命令,将第九绥靖区第44军划归给他兵团建制,并命他在新安镇原地等待接收第44军,等汇合之后,再一同撤往徐州。11月7日早晨,第44军才从海州到达新安镇地区,此后黄百韬兵团才在一片混乱之中开始撤离新安镇,向徐州靠拢。 

11月6日粟裕发现黄百韬西撤,立即下令华东野战军各纵分头追击,提前发动淮海战役。

 11月8日上午在何基沣、张克侠的带领下突然宣布战场起义。第3绥靖区放开防区山东兵团第7、第10、第13纵队经台儿庄、贾汪地区迅速南下,导致徐州的北大门洞开。刘峙突然命令驻守曹八集一带的李弥第13兵团向徐州收缩,李弥立刻将第8军星夜车运至徐州,并要求兵团部和第9军也做好撤退的准备。在黄百韬兵团撤到运河以西的关键时刻,失去掩护和策应。

11月8日中央军委给粟张电报在歼灭黄百韬兵团同时“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

​11月9日当晚,该兵团4个军猬集在碾庄圩地区,队形混乱。黄百韬认为,已经摆脱解放军的追堵,决定兵团部队在碾庄圩休整一天,再行西撤。

华东野战军各纵从碾庄圩北、东、南3个方向向该兵团迫近,11日将黄百韬兵团余部4个军包围压缩在碾庄圩为中心,南北约3公里、东西约6公里的狭窄地域内。

​​11月2日,陈毅、邓小平发现孙元良兵团开往宿县。他们在当日致电主席和刘伯承,判断刘汝明兵团是要放弃商丘,接替邱清泉兵团防守的砀山、黄口地区,好让邱清泉兵团东援黄百韬。他们也提出了应对之策:以主力对徐州采取攻势,牵制邱、刘两部;另以别部攻占宿县、徐州中间地区,求歼孙元良一部。

刘伯承突发奇想:陈邓主力应该率先夺取宿县,那么,邱兵团就会被迫南顾,无法东援黄伯韬。同时“关门打狗”,各个歼灭徐州之敌。把主席10月21日提出的“直出徐蚌线”战略构想,变成“斩断徐蚌线”,不是钳制,而是彻底锁死。

战情瞬息万变,主席非常赞成刘伯承的主张,但他觉得也很险,于11月5日致电陈、邓,提出:“在完成对宿县的包围后,视情况而定,好打则攻歼之,如敌援甚快不好打,则打援敌。”

蒋介石要求黄维东援徐州,命令“不得以任何借口迟延行动”,黄维3日内即向徐蚌地区开进。

主席要求刘伯承牵制黄维兵团。刘伯承命令6纵、2纵坚拖住黄维兵团。本人率随行参谋、警卫人员,携带电台两部,分乘一辆美式小吉普和一辆美式大卡车,匆匆赶往河南柘城中原野战军前方指挥部。

11月10日,刘伯承顺利与陈毅、邓小平等人会合,刘陈邓三人开始作为领导核心的整体发挥作用。

担任攻占宿县重任的,是陈锡联的3纵和秦基伟的9纵。战斗从11月12日打响,15日17时发起总攻,激战至15日24时结束,全歼守敌1.2万余人,拦腰斩断了徐州国民党军的中枢生命线。​​

​​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张震回忆:

10月11日,毛主席制定了《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指示华野在战役第1阶段“要用一半以上兵力,牵制、阻击和歼敌一部,以对付邱李两兵团,才能达到歼灭黄兵团3个师的目的”,并提出:“望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即速部署攻击郑徐线,牵制孙兵团。”从此,淮海战役不再是华野单独执行的任务,’而是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共同执行的任务了。

10月22日,中央军委电示中野于攻克郑州后相机攻占开封,或直出徐蚌线,钳制孙元良、刘汝明和邱清泉、李弥各一部。同日,陈毅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率中野主力解放郑州,24日收复开封。此时,刘伯承司令员率中野一部在豫西对付张淦、黄维两兵团。25日,中央军委曾要陈、邓率中野主力到蒙城地区集结,直取蚌埠并准备渡淮南进。陈、邓建议中野主力不出淮南为好,改于永城、毫县、涡阳地区集结,无论出宿(县)蚌(埠)线或打孙元良均更方便。中央军委复电同意。31日,粟裕代司令员向中央军委建议:淮海战役即将发起,规模很大,请到达淮海前线的陈毅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统一指挥。翌日,中央军委电复:“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

11月3日,孙元良兵团自商丘开向蒙城,刘伯承司令员、邓子恢副政委、李达参谋长向中央军委和陈、邓建议:中野主力似应首先截断徐州、宿县间铁路,造成会攻徐州的形势,如此不仅孙元良兵团可能北援,便于我在运动中歼击,而且邱清泉兵团亦可能被迫南顾,减轻华野的压力。对整个战役帮助较大。5日,中央军委电示陈、邓:“你们到永城后不停留,继续东进,完成对宿县的包围,然后看情况,好打则攻歼之,如敌援甚快不好打,则打援敌。”10日,刘伯承司令员从豫西赶到淮海前线,与陈、邓会合。

​​11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

黄百韬兵团被全歼之际,粟裕等曾向中央建议,在歼灭黄伯韬兵团后,华野打北线邱清泉部,中野在南线打李延年部。军委和主席确定了在南线先打李延年、再打黄维之方针。

11月19日刘陈邓连发两封急电给中央及粟裕等,明确表示不同意粟裕意见,而提出应先歼灭南线黄维兵团。中央军委采纳刘陈邓建议。收到中央指示后,粟裕于19日复电中央表示:“我们完全同意刘陈邓指示,抽出四至五个纵队,必要时还可增加三个纵队,协同中野歼击黄维、李延年。”

​至此,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转入南线作战,歼灭黄维及阻击李延年兵团的战略被确定,这是一次重大的战略调整和转变。

11月24日主席复电称“(一)完全同意先打黄维;(二)望粟陈(即华野参谋长陈士榘)张(即华野副参谋长张震)遵刘陈邓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三)情况紧急时,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

​​中原野战军攻占宿县,切断徐蚌铁路后,即刻调整兵力,全力阻击黄维兵团。11月22日,黄百韬兵团全部被歼时,而正向宿县前进的黄维兵团却被中原野战军阻于浍河南岸的南坪集地区,距徐州还有100余公里。

11月23日这天,黄维兵团则不顾兵惫粮缺,强渡浍河,孤军突进,在南坪集地区与中原野战军接战。奉命北上的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却畏惧被歼,停止在任桥、花庄集地区,不敢继续北进。邱清泉、李弥兵团则由大许家地区缩回徐州。于是,出现了黄维兵团单独前进的孤立突出的态势。

​刘陈邓认为,“歼击黄维之时机甚好”。中野于11月25日凌晨合围黄维兵团。

​​蒋介石11月28日决定放弃徐州,令刘峙率徐州“剿总”机关空运蚌埠,指挥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确保蚌埠,令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兵团绕道永城南下,接应黄维突围。

​30日午夜至12月1日上午徐州敌军连同党政机关人员和被裹胁的青年学生共约30万人蜂拥而逃。

​12月1日华野1纵、12纵一部进占徐州,当晚即交渤海纵队警备徐州,以11个纵队分别采取平行迫击、迂回拦击和尾追,猛追逃敌。

​12月4日,华东野战军合围杜聿明集团于徐州西南65公里的陈官庄地区。

刘伯承说,歼灭黄准兵团之战,是整个战役承前启后的关键。这好比胃口很好的人上酒席,要“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

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8日,国民党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10日,我军把黄伯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经过10天逐村恶战,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并击毙了敌兵团司令黄伯韬。同时,中原野战军为配合作战,出击徐(州)蚌(埠)线。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第二阶段,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28日蒋介石被迫决定徐州守军作战略退却,12月1日敌弃徐州向西南逃窜。4日华东野战军追击部队将徐州逃敌包围。6日敌孙元良兵团妄图突围,即被歼灭,孙元良只身潜逃。同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集中9个纵队的优势兵力,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经过激战,至15日全歼敌12万余人,生俘黄维。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部队进行了20天休整。

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经过4天战斗,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俘获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逃脱。

​​真实的淮海战役计划,早已经超出了最初的作战设想,是解放战争南线主战场两大野战军联合作战消灭徐州敌军重兵集团的大决战。

陈毅谈起淮海战役,他说,原来设想的规模很小,只打算由华东野战军消灭黄伯韬兵团,然后解放淮阴、淮安。因为中原野战军加进来攻克了郑州、开封,尤其是攻克了津浦路上的宿县,完成了对徐州蒋军的战略包围,关门打狗,使得小淮海战役发展成了大淮海战役。

​主席高兴地说:“一锅夹生饭,硬是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获知消息后,也情不自禁地说:“60万胜80万,这不仅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主席在预见到歼灭杜集团已不成问题,曾于12月12日指示总前委:“黄维兵团歼灭后,请伯承同志来中央商谈战略方针。……请刘、陈、邓、粟、谭五同志开一次总前委会议,商好在邱李歼灭后的休整计划,下一步作战计划及将来渡江作战计划,以总前委意见带来中央。如粟谭不能分身到总前委开会,则请伯承至粟谭指挥所,与粟谭见一面,了解华野情况,征询粟谭意见,即来中央”。

12月​17日,总前委在萧县的蔡凹召开会议。会后,刘伯承、陈毅同志赴西柏坡向中央汇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