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方柏教授带教医案|补肺益肾止咳嗽,养血疏风平瘙痒

 勇敢的芯2 2024-05-11 发布于湖南

ImageImageImage

Image
Image

患者罗某,男,77岁,患者于2008年因喉癌行声带切除术(具体不详),术后患者出现间断咳嗽,于当地间断服用中药汤剂治疗,10余年来咳嗽症状反复。

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白稀痰,鼻流清涕,于社区康复中心服用西药、中药汤剂治疗,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后患者咳嗽逐渐加重。2023-09-30来我院就诊。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国医堂就诊,以“咳嗽”收入中医经典病房住院治疗。

入院症见:面色黄暗,体型消瘦;声音嘶哑、咳嗽,夜甚,咯痰,痰色白稀,鼻流清涕,口苦,口黏,无胸闷憋气,自汗,乏力,皮肤干燥,瘙痒、夜间加重,偶有腰酸痛。纳眠可,大便成型,日1行。近期体重未见明显异常。舌淡红苔白。脉弦。

既往史:有“慢性荨麻疹”病史1年余,发作时起皮疹、风团、瘙痒,每日发作不断。30年前曾行左侧腹股沟疝修补成形术。

查体:双肺呼吸运动均匀对称,无增强或者减弱。双肺触觉语颤对称无异常,未触及胸膜摩擦感,未触及皮下捻发感。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

入院辅查:痰培养及鉴定(外送):痰培养+药敏:流感嗜血杆菌,提示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耐药。血常规(五分类)未见明显异常。hsCRP:>10mg/L。肾功三项:尿酸UA 446.1umol/LDR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双肺中下野纹理紊乱、模糊,主动脉结钙化,主动脉结突出,心影形态大致正常,双膈面光整,双侧肋膈角锐利。双侧胸廓构成骨未见明显骨质异常。支气管疾患,请结合临床。主动脉硬化。二导联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咳嗽-表寒里饮证

西医诊断:

  1.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 喉癌术后

  3. 慢性荨麻疹

Image
Image
Image
入院治疗
Image
Image
Image
一诊(2023-09-30)

咳嗽,夜甚,咯痰,痰色白稀,鼻流清涕,口苦,口黏,无胸闷憋气,自汗,乏力,皮肤干燥,瘙痒、夜间加重,偶有腰酸痛。纳眠可,大便成型,日1行。

治法:散寒化饮止咳

处方:金水六君煎合小青龙汤加减

茯苓3袋(5g)  法半夏2袋(5g) 陈皮2袋(5g)  炙甘草2袋(5g)当归2袋(5g)  熟地黄6袋(5g) 麻黄2袋(5g)  桂枝2袋(5g)干姜2袋(5g)  炒白芍6袋(5g) 细辛2袋(5g)  醋五味子2袋(5g)乌梅2袋(5g)  防风2袋(5g)   蜜百部3袋(5g) 蜜款冬花3袋(5g)

共3剂,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150ml,水煎服。

Image
二诊(2023-10-03)
患者神清,精神尚可,咳嗽稍好转,夜甚,痰白质黏难咯出,暂无鼻流清涕,汗出多,以后背为甚,易疲乏,皮肤干痒,偶有腰酸痛,口苦,口腻。纳眠可,小便正常,大便1次,成形。舌淡红,苔白,脉弦。

分析:二诊患者痰黏难咯,参苇茎汤之意,予前方加用冬瓜子、芦根、炒薏苡仁,芦根性甘寒轻浮,善清肺热,其茎“中空,专于利窍,善治肺痈,吐脓血臭痰”(《本经逢原》),为治肺痈之要药。冬瓜子清热化痰,利湿排脓,能清上彻下,肃降肺气,与芦根药配伍,则清肺宣壅、涤痰排脓;薏苡仁甘淡微寒,上清肺热而排脓,下利肠胃而渗湿,冀其能清内热散痰。

拟方如下:
茯苓3袋(5g)  法半夏2袋(5g) 陈皮2袋(5g)   炙甘草2袋(5g) 当归2袋(5g)  熟地黄6袋(5g) 麻黄2袋(5g)   桂枝2袋(5g) 干姜2袋(5g)  炒白芍6袋(5g) 细辛2袋(5g)   醋五味子2袋(5g) 乌梅2袋(5g)  防风2袋(5g)   蜜百部3袋(5g) 蜜款冬花3袋(5g) 冬瓜子3袋(5g)芦根3袋(5g)   麸炒薏苡仁3袋(5g)

共7剂,每日1剂每日3次,每次150ml,水煎服。
Image
三诊(2023-10-12)
患者神清,精神尚可,偶有咳嗽,咳少量白痰,质黏,怕冷,后背稍多汗,皮肤干痒、昨晚皮肤瘙痒、风团再作,腰酸痛好转,口中和。纳眠尚可,小便正常,大便1次,成形。舌淡红,苔白,脉弦。

患者近段时间双下肢瘙痒,遇热及入暮明显,考虑为血中郁热,患者咳嗽好转,中药方面,予金水六君煎合消风散加减,方中金水六君煎滋养肺肾、祛湿化痰;荆芥、蝉蜕、牛蒡子辛散以达邪,疏风以止痒,苍术祛风除湿,苦参清热燥湿,木通渗利湿热,风邪易于化热,故用知母清热泻火;风热或风湿浸淫血脉则伤阴血,苦寒渗利之品亦可伤及阴血,故用当归、生地以养血活血,滋阴润燥,既补已伤之阴血,且达“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又制约诸药之温燥,皆为佐药。

中药处方如下:
茯苓3袋(5g)  法半夏2袋(5g)   陈皮2袋(5g)  炙甘草2袋(5g) 当归2袋(5g)  熟地黄6袋(5g)   荆芥2袋(5g)  蝉蜕1袋(5g) 干姜2袋(5g)  苦参2袋(5g)   细辛1袋(5g)  醋五味子1袋(5g) 生地黄3袋(5g) 麸炒苍术2袋(5g) 知母2袋(5g) 川木通2袋(5g) 炒牛蒡子2袋(5g)

共2剂,每日1剂每日3次,每次150ml,水煎服。

Image
四诊(2023-10-12)

患者神清,精神可,偶有咳嗽伴少许白痰,畏冷,后背稍多汗,入暮则四肢皮肤瘙痒、起红色皮疹,以双下肢为甚。纳眠尚可,小便正常,大便1次,成形。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患者经治疗后咳嗽好转,目前以夜间泛发双下肢皮疹、瘙痒为甚,考虑为血虚郁热兼有风邪,予改用荆防四物汤加减,方中荆芥、防风疏风解表止痒,四物汤养血活血清热,白鲜皮、苦参清热燥湿疏风解毒,乌梢蛇祛风止痒蝉蜕、蛇床子祛风燥湿止痒,加桔梗宣肺止咳排痰。诸药合用清热养血、疏风止痒。

用药详见如下:

荆芥2袋(5g)  防风2袋(5g)  生地黄3袋(5g)  当归3袋(5g) 川芎2袋(5g)  赤芍2袋(5g)  白鲜皮6袋(5g)  苦参2袋(5g) 蛇床子2袋(5g)蝉蜕2袋(5g)  酒乌梢蛇2袋(5g)桔梗2袋(5g) 甘草片2袋(3g)

共7剂,每日1剂每日3次,每次200ml,水煎服。

Image
五诊(2023-10-19)

上方服用过后,夜间瘙痒减轻,未现皮疹,有少许粘痰,上方加瓜蒌皮,续服七付。

2023年12月电话回访,一切安好,咳嗽未犯、皮疹瘙痒未在发作。

Image

Image
Image
按语
Image
Image
本患者为喉癌术后、长期有慢性咳嗽,本次入院乃咳嗽月余,服用西药止咳化痰之品不效,仍咳嗽频作、痰浓、痰粘成丝,转而寻求中医治疗,经多诊治疗,咳嗽咳痰情况缓解,且一年来日日发作的荨麻疹也因此向愈,不可谓不妙。观以上数诊方药,前2诊刘方柏教授以金水六君煎合小青龙汤化裁,痰之生,由于脾气不足,不能致精于肺,而淤以成者也。治痰宜先补脾,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又“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类证治裁》),“老慢支”的痰、喘、嗽,治疗虽有肺、脾方面的侧重,然穷病必及于肾,或肺肾阴亏,或脾肾阳虚,或肾阴不足,或命火衰微,终不离乎治肾。因此,对于顽固的反复发作的老慢支,重用熟地,生精补血峻补肾阴,确为浇水灌根,治病求本之之道。金水六君煎中二陈加当归、熟地,正是为此而设,标本兼顾,小青龙汤针蠲寒散饮、加百部、款冬花以增强止咳之功效,防风辛温,气薄升浮,激发中气,祛周身之风;乌梅酸涩,清凉生津,敛肺和胃,抗过敏。防风以升散祛风为主,乌梅以酸敛肺和胃为要。二药伍用,一散一收,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祛风抗过敏之力增强,是刘方柏教授治疗皮肤病的常用经验组合。经过两诊后,咳嗽明显好转。

三诊以后,咳嗽几不可闻,兼证变主症,此时以慢性荨麻疹为突出表现,夜间瘙痒难忍,来时皮肤瘙痒已迁延日久,连续发作已年余,入暮即发,抓之风团成片,以大腿为主,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在一诊基础上去麻桂之辛燥,加入荆芥、蝉蜕、生地、知母、木通、苍术、牛蒡子,以滋阴清热养血,制约诸药之温燥,并无明显改善,考虑前方仍偏于温燥,疏风养血之力不足,遂改弦更方,以荆防四物汤加白鲜皮、苦参、蛇床子、蝉蜕、酒乌梢蛇、桔梗、甘草片,清热养血、疏风止痒,五诊服用后,瘙痒不重,可忍受,皮疹、风团未作,六诊加瓜蒌皮以宽胸化痰,2月后回访,咳嗽、荨麻疹均未再发作,一年之疾得消。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经典病房

中医经典病房是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的重点学科,科室实施门诊、住院部一体化管理,并开设了综合内科门诊。科室是一支由年轻有活力、专业技术过硬及多学科人才组成的高质量医疗队伍,现有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7人,其中医师8人,护理7人。秉承“钻研经典、广纳众方、衷中参西、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中医经典理论与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临床为诊疗特色,注重以整体观、个体化为治疗原则,采用中药内服、中药外洗、中药外敷、针灸、穴位埋线、刺络放血、情绪调节等治疗方法,为人们的慢性病、疑难病、及急危重症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学术传承】

中医经典病房全体医师均师承名家——三江伤寒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十大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刘方柏教授。

诚聘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重点肾病专科学术带头人肖相如教授为科内指导老师,长期指导科室临床工作。

【诊疗范围】

一、内科疑难病、慢性病及急危重症:

肺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阻肺、肺部感染等);脾胃病(慢性胃炎、胃食管返流、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脂肪肝、慢性肝炎等);代谢病(痛风、糖尿病、甲状腺相关疾病、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病(慢性心衰、心律失常、高血压等);肾病(肾炎、肾衰、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复杂性尿路感染等);心身疾病(头痛、眩晕、失眠、汗证等)。

二、常见疼痛类疾病:颈椎病、腰痛、肩周炎、膝痛等。

三、神经系统康复: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面瘫、面痛、带状疱疹等。

四、女性常见病:更年期综合征等。

Image

作者:丘树林

编辑:新媒体团队

初审:王缇

复审:石玉丰

审核:熊圆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