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叙恒【散文】回乡散记(三)

 凉城文苑 2024-05-11 发布于湖北



回乡散记(三)


文//方叙恒 (重庆万州


腊月二十五早晨,我在姨妹夫家二楼宽敞明亮的客厅做保健操。一楼170平方米门面常年出租给商家做生意。我做完操洗漱完毕,下到负一楼厨房餐厅,姨妹正准备早餐,昨晚上已说好的吃汤圆。

地宝滩的汤圆,我的最爱。自从离开地宝滩到重庆市高新区定居,整整十一个年头了,没吃过家乡的汤圆。所以这次探亲之旅,是在小年之后,去品尝地宝滩的汤圆,去体验父老乡亲幸福美好的生活。

妹夫是退伍军人,勤劳朴实能干,妹妹是家庭主妇,心灵手巧,做事雷厉风行,夫妻俩把家庭治理得巴巴适适的。让在外的两个女儿放心,舒心。

今年妹夫家用了30斤糯米,13斤大米,泡了半个月,其间要淘几次米,换几次水,然后用机器打成浆,再用布口袋装上,扎紧口袋,用绳子悬空吊起,下面用大盆接水。大约三天后,就可以食用了。

妹夫家今年的汤圆芯子,是用芝麻,核桃,花生,红糖,白糖做成的,甜而不腻,香味适度。这几天齐耀山下雪,地宝滩阴雨绵绵,感觉很冷。头天晚上,妹妹用手在布袋里掏一团汤圆面,然后双手搓揉一会,把面团变成汤圆,她基本功扎实,大约一分钟做两个汤圆。不一会儿,几十个汤圆搓好了,整整齐齐地放在案板上,用干净沙布搭上,今天早上用铝锅煮,天然气绿色的火苗呼呼作响,几分钟水开了,妹妹小心翼翼地把一个个汤圆放进锅里,煮几分钟后,一个个汤圆像一个个乒乓球,在锅里翻滚。恰到好处之时,用小瓢将汤圆盛到碗里,就可以吃它了。真是胃口好,我吃了16个,吃饱了,乡愁也解了。

吃了早餐,我与他们打声招呼,说今天中饭在幺姨妈家吃,姨妹把我的保温杯递给我,我出发了。走到周代玉家门前,他看到了我,请我进屋坐,我欣然接受。当年他是我修新房子的主要供货商,高中毕业回乡创业,在街上第一家开建材门市部,几十年打拼积累了一定资金,是地宝乡先富起来的代表人物之一,两个女儿大学毕业后都已成家立业。她大女儿家在大学城陈家桥居住,陈家桥是我喜欢赶的场镇之一。我向周代玉推送我的诗歌文章,他很高兴地添加了我的微信。

我继续前行回忆起,那些年地宝小学教师编制差,教室缺,是隔年招适龄儿童入学。1985年秋季招收一年级新生,8月31日,我带着万师毕业生新老师熊翠英,走访动员地宝村的适龄儿童报名入学,从1队到大坝2队,爬几里山路到3队龙头坡,已近中午,太阳火辣辣的灼烤大地。从谭元财家门口经过,他是供销社退休职工,他热情地请我们到家里歇凉休息,土木结构的五间大瓦房,客厅摆了几把竹凉椅,坐起好舒服。其妻刘祥瑞性格开朗,说话一口一个哈哈,她说方校长你们等一会我就把中午饭煮好了,吃了再走。办了一大桌子菜肴,招待我们。下午翻山越岭到4队曾家坡,走到周代玉家里,动员他幺弟弟入学。周代玉母亲接待了我们,她说,方校长您知道我家里穷得很啊,他爸爸走得早,我孤儿寡母地拉扯几个娃儿,不怕您笑话,现在连盐巴都无钱买回了!听了这番话,我还能说什么呢?不过苦日子早就熬出头了,周母现已90岁高龄,正跟着周代玉安享晚年。

我走到团河坝,周玉权正在家门口打扫卫生,看见我了,热情地邀请我进屋烤火喝茶。钢板炉子火烧得旺旺的,刚刚沏好的绿茶香气四溢,我边喝茶边与他聊天,主要关心的是他儿子周渝的近况。周玉权和哥哥周玉林都是地宝小学教师,他介绍说,周渝在重庆邮电大学毕业后,到成都一家华为所属企业工作,他了解到本科毕业生与研究生的薪酬待遇差距较大,工作了一年即返回重邮考取了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又到成都一企业工作了,薪酬待遇还可以。周玉权说,我建议他考公务员,毕竟是更有保障些,还得尊重他本人的选择。我说,有出息是个人才。

留在我脑海中的点点滴滴的记忆被激活,周玉权老房子在新房子下面一点的地台上,当年是个大院子,年久失修已全部复垦。我父母亲多次给我讲过,当年他们在团河坝艰难度日的故事。1940秋季,父母亲从云阳县耀灵乡鸭地坝外公外婆家搬家,带着哥哥方叙彦,在团河坝租房居住。父亲行医看病,母亲操持家务。周玉权的爷爷周一池,凌希全的父亲凌昌海,与父亲年龄相当,性趣相投,逐渐成了铁哥们,休闲时光,喝点小酒,最喜欢的是打川牌。我大姐农历1941年6月出生,取名方叙珍,二姐1943年8月出生,取名方叙桂,三姐1946年正月出生,取名方叙碧。二姐小时候经历了生死劫难,父亲始终不放弃医治,母亲始终精心护理,最后二姐捡回了一条命,双手却留下了残疾。1947年秋季,父母亲带着4个孩子离开团河坝,到地宝滩街上租房居住。告别了周玉权,我走到他家斜对面周学成表兄家门口,他已等候多时,我俩边走边聊,走到凌家院子傍边开始爬石梯子,爬到周学成弟弟周学政家旁边,两人已气喘吁吁,我提议站着休息几分钟。看着周学政表弟的房屋,我突然想起来他生前讲过的事情。

20多年前周学政为了尽快脱离老屋严重危房的险境,给子孙后代修造安全舒适的新家,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开挖地基,砌保坎,少请工人,全凭他和儿子周方没日没夜地劳动。表弟说,仅开山劈石,抬石头砌保坎,砌街沿等基础工程,就用了2000多砣石头,按每砣250斤计算就有50万斤,可见劳动强度之大。经过三年的努力,新房修好了,环境舒适了,但表弟却因过度劳累,体力严重透支,没享受到几年,就英年早逝。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念和宝贵的精神遗产。

周方在母亲方叙菊的教育鼓励下,挑起了家庭重担。近些年,周方的两个儿子相继长大成人,他和孩子们在浙江务工,妻子协助母亲料理家务活,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

钱永兴表弟家的房屋也经历了三次迁建的过程。最先的房屋是祖宗留下了的,周学成,周学政,钱永兴三弟兄住在一个大院子里,随着各个家庭成员增多,经济条件好转,周学成率先在老院子后面的自留地上修了宽敞的土木结构新瓦房,接着周学政也在老院子下方邻公路近点的半坡上新修了宽敞的砖木结构的新房。这时候的老房子已成危房,不宜住人了,钱永兴就买下了当年生产队的晒房子(即生产队存放粮食及农具的库房)暂时居住。又过了些年头,老大周学成又在公路边修造了具有现代气息的三层楼房。钱永兴则修造了现在居住的砖混结构的房屋。我对表弟说,先去拜望幺姨妈吧。他说,好的。他打开了房门,我看见幺姨妈睡在床上养神,这是底楼楼梯间,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没有一点异味,因为幺姨妈三年前不幸跌倒摔伤,从此躺在床上不能下地活动了,全靠钱永兴两口子精心护理,二儿媳妇方叙菊有空时,也会来帮助护理。大儿子周学成全家人几年前已到万州江南新区居住,但他仍经常回来看望母亲。

我轻轻走近幺姨妈床前,小声地地说:“幺姨幺姨,方叙恒来看望您了,您听得见吗?"幺姨妈听出了我的声音,睁开了双眼,轻声回应道:“是方叙恒啊,你大老远来看幺姨啊?”我高兴地说:“应该的应该的,您记忆力真好呢!"于是表弟把幺姨妈扶起,身体靠在床头上,幺姨妈又努力睁开眼睛,望了望我们三兄弟,说:“你们都好呀好呀。”我们回应:“都好都好,您老人家好好保重,再多活几年啊!”表弟和表兄把幺姨扶起,慢慢移动进被窝里,我们轻脚轻手地走出房门,到厨房餐厅间烤火休闲聊天。
100多年前,四川省云阳县耀灵乡鸭地坝,前面不远处是奔流不息的泥溪河,后面是连绵不绝的大山,树木繁茂,鸟语花香。

鸭地坝有两大姓,彭姓和周姓。以从学堂屋院子流下来的一条溪水沟为分界线,沟这边是彭家大院,共有两个院落。一个院落是彭孟折居住,还有一户黄姓人家。另一个院落是彭孟良居住,彭孟折和彭孟良是亲兄弟。沟那边是周家大院,是周承章,周承琪,周承诺三弟兄的住宅,分成三个小院。沟两边的院落都是依山而建,前面修有大石门,有的地方有围墙。溪沟上有两处架设有简易的石板桥,联通两边。两边院落的前面是约数十亩的良田沃土,保障百十人的生活口粮及蔬菜水果供给。

农历1928年腊月二十八日,彭孟折和向毓秀夫妻俩又生了个小女儿,取名彭世芝。彭世芝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哥哥叫彭世玉,大姐叫彭世惠,二姐叫彭世群,彭世芝就是现在的幺姨妈,彭世群是我的四姨妈,即湖北省著名作家丁地树的母亲,彭世惠是我的母亲。

我外婆和大舅都病逝于1959年,我母亲多次向我描述大舅捕鱼时的情景,他是捕鱼能手,有时候一个晚上能徒手在泥溪河里捉十多个团鱼(即鳖)回家。大舅的儿子我表哥彭代瑞今年满85岁了。我印象中母亲她们三姊妹感情深,我家住地宝街上,四姨妈家在九台坡,幺姨妈家在端公包,相距都只有两三里路程,都是拖家带口的平时各忙各的,每年农历四月初六日,是我母亲生日,四姨妈,幺姨妈都会来我家相聚庆祝一下,聊家务事,叙姊妹情。那些年份我母亲尽力准备点好吃的,是生活清苦,物资短缺的年代。我记得有一年母亲过生日,是我起了个大早,去水家后面的自留地里,挖了些洋芋(即土豆),又摘了些嫩菜碗豆角回来,母亲把一块半肥半瘦的腊肉洗干净了,切成小块,和些大米面混合均匀,把洋芋剁成小坨坨,在铁锅里翻炒至黄色,上面铺上豆角,肉块掺些水,盖上锅盖。我负责往灶里添加柴禾,熟透了香气四溢,盛上桌面,我父亲说,好下酒菜啊!四姨妈幺姨妈都说,好吃,好吃。母亲历来性格开朗,她哈哈大笑,“既然好吃,请妹妹们多吃点哪!"那时候过个生日,就这样子简朴啊!

往事如烟,记忆犹新。我母亲82岁时病逝,四姨妈88岁病逝。幺姨妈再过3天,将迎来96岁生日,真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啊!她早已是四代同堂,儿子,孙子孙媳辈中,有公务员,有社区干部,有金融工作者,有人民教师,人民警察,有致富能人,有劳动能手,都在不同岗位上为国家富强,群众安居乐业作贡献,也都把自已的小家庭营造得舒适安逸。

为欢迎我的到访,表弟把铁锅架在钢板炉子上,炖了一大锅子本地山羊肉,表兄弟媳妇,表嫂子都是厨艺高手,又弄了好些个特色菜肴,一大家子人围着炉子坐,边吃饭边喝酒边摆龙门阵,屋外寒气逼人,屋内暖和温馨。这餐家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饭后,我走幺姨妈寝室,轻声与她告别,她费力地把手伸出来挥了挥,明白了我的心意。我走出房门与大家告别,与表弟钱永兴的大儿子钱伟走到公路上,乘他的坐骑返回姨妹夫家睡午觉,下午到老表成付生家吃喜酒,恭贺他孙子成金杰结婚。钱伟去地宝乡政府上班。

(未完待续)


—— 编审:粟贵贤 ——



作者:方叙恒 , 生于1952年12月 ,重庆市万州区地宝小学退休教师 ,《中国散文网》会员,定居重庆市高新区科学城。曾任地宝小学校长,万县白土区教办主任,万州区五龙中学党支部书记等职,在《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报》《凉城文苑》《红烛作家文学》《红烛诗刊》等平台上发表诗歌散文多篇。《家乡的变迁》获2021年万州区老干部局征文比赛二等奖,《舞者》获万州区老干部局2022年征文比赛三等奖。2023年2月,参加由当代诗人网主办的第五届“炎黄杯”中华诗词大奖赛,作品《春风礼赞》荣获“探花”奖。2023年10月,参加了由《中国散文网》主办的,第三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奖赛,诗歌《万州,迷人的故乡》荣获金奖。






点击右下方“在看”,发表你的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