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郁氏文化】追梦路上话中都(文/王庭龙)

 百年yesuo 2024-05-11 发布于江苏

郁氏文化

MOVIE

追梦路上

话中都

文/王庭龙

     


凤阳,这个面积不大的小县城,却蕴藏着无限的魅力。徜徉在城里的街头巷尾,依稀可见历史的文化在时间长河中徐徐流淌。这里的每一个建筑,都彰显出它独特的历史底蕴,镌刻着时代的印记。在这里,人们可以放松身心,感受历史的延续和人文的气息,可随意评析前辈工匠们馈赠给后人那巧夺天工的精湛手艺。

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年号洪武。为建京师,朱元璋曾亲自到多地进行考察,最终选定了老家凤阳。1369年,朱元璋下诏,以临濠为中都,城址选在凤凰山南的坡地上。因山之南为阳,后改称临濠为凤阳。整个中都城占地50平方公里,有内、中、外三重城垣。宫城84万平方米,占地面积382.30公顷,其皇城遗址比后来的北京城还大12万平方米,中轴线纵贯南北,钟楼与鼓楼之间的副轴线连通东西。

为建中都城,朱元璋从全国征集近百万人齐聚凤阳,仅工部所辖的工匠就有九万人,另外还有二十多万军队辅助他用。中都城墙内外均由大青砖垒砌,这些青砖当时是由今天的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五省的府、州、县和军队卫所负责烧制。为保质量,每块砖上都刻有府、州、县及窑匠的名字,第一次验收不合格者退回重烧,第二次检查再不合格,就地斩首示众。如此一来,确保了砖的质量,这也是明中都城墙600年不倒的原因所在。

砌筑城墙时,工匠们用石灰、桐油加糯米汁做浆,关键部位则用生铁溶灌,整座城墙可谓固若金汤,这在历史上也是极为少见的。

明中都午门为宫城正南门,城台呈“凹”字型,东西长142.4米,外侧南北长89米,中部南北进深41.5米。午门城门为“明三暗五”式结构,城台正中开门三券,东西两翼各开一个掖门。东华门为明中都宫城北门,它与西华门形制基本相同,城台南北长71米,东西进深36.6米,城台正中部设门三券,中门洞宽4.5米,两侧门洞宽4.2米。皇故城午门,凹字型台基和券门内白玉须弥座上的浮雕造型,主要有龙凤、麒麟、梅花鹿、狮子、云朵、方胜、万字、花卉等图案。石刻深度35厘米,且线条有力,形态逼真,代表了元末明初中国石刻的最高水平。明中都出土的蟠龙石础,槽内直径1.2米,内高0.23米,重达22.2吨,础面雕饰翔云纹图案,石础上有精雕蟠龙,它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金銮殿蟠龙石础。

建好后的中都城可谓雄阔壮丽。宫殿由90米宽护城河环绕,四丈五尺高的城墙临河而立,墙基嵌以白玉雕刻的精美图案,后人有诗赞日:“重城壮且丽,飞观高百尺”,“虎踞龙盘圣祖乡,金城玉砌动秋芳”,由此可见明中都城的豪华壮观。中都城在遵循古制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用层叠的宫阙楼宇和重重深墙与华门,将皇权的威严托举到了顶峰,真正体现了帝王都城宫殿的壮阔。令人惋惜的是,这座曾举国之力,耗巨资营建的都城,在即将竣工之际,因多种原因,朱元璋下令罢建,随即定都金陵(今南京市)。中都城虽被废弃,但各项设施已基本完备,其辉煌程度是其它都城所无法比拟的。

明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高迎祥攻陷凤阳后,出于对皇族的痛恨,一把大火从中都城烧到明皇陵,所有的楼台殿阁,通通化为灰烬。幸存下来的城墙和石雕,也在“文革”中遭到人为的毁坏。残破的城墙在冷风中颤抖,碎旧的瓦砾在废墟里呻吟。中都城和全国各地一样,不同时代遗留下来的古建筑,警示后人产生许多遐想和思索。至今,我们仍能从中都午门楼台四周基部,总长五百余米的白玉石须弥座上,观赏当年精心镌刻的各种珍禽异兽和名花瑞草。它不仅显示了六百年前工匠们的智慧和高超技艺,更突出了皇家的奢靡大气和荣华富贵。南京、北京两个午门基部券洞两端仅有少量花饰,而且 图案比较简单。中都城殿址上的石础,每块直径二点七米见方,础面正中半浮雕蟠龙一圈,外围有翔凤,图案栩栩如生,至今清晰可见。而北京太和殿的石础直径仅有一点六米见方,且是素面,另外,中都城的石望柱、石栏板、御道丹陛等,都雕刻着精美清晰的龙凤,至今仍优美典雅一如当初。

1982年,明中都皇城及皇陵石刻,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明中都皇故城成功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安徽省首个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20223月,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凤阳明中都遗址赫然在列。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钟灵毓秀天子气,人杰地灵帝王乡,诸事敢为天下先,六百载风雨铸辉煌。现如今,田成方,渠成网,树成荫,路通畅,科技兴、产业旺,百姓富,追梦想,花鼓庆盛世,钱杆子舞健康。凤阳县委县政府投以巨资,重修了承天门、午门、东华门、西华门,历代帝王庙、功臣庙、钟楼、古楼、金水桥等一系列明代建筑,意在重现当年中都城之繁丽,让更多的人了解凤阳,懂得凤阳,仰慕凤阳,来凤阳观光。噫吁嘻!一座中都城,凤阳城市魂,美轮美奂绝胜天下,若能得以观瞻,此生足矣!


王庭龙出生于一九五三年,小学高级教师。从事文学文艺创作四十余年,在省内外发表作品数十篇。

《郁氏文化编审部成员组成

顾问:郁美兰  匪 石

审稿组主管 : 郁志发

         组长 : 范俊来

审稿组成员:郁光涛

                   郁祖槃

审稿组成员:刘高田

编辑组主管 : 郁

审稿组组长 : 张爱梅

         组员:陈玉峰

推广组主管:郁旦斌

         组长:陈玉峰

         组员:郁德忍 郁光涛 丁秀萍 郁秋萍 郁洪军 郁家社 杜永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