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伦玲编:《周汝昌师友书札手迹》

 古代小说网 2024-05-11 发布于江苏

《周汝昌师友书札手迹》,周伦玲编,中华书局2023年12月版。
内容简介

周汝昌先生(1918—2012)早岁两度就读于燕京大学,后执教于成都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一九五四年返回北京,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等职。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新世纪之初,周先生不仅撰写了包括《红楼梦新证》、《诗词赏会》等在内的大量学术论著与随笔、诗词,参与文学古籍的整理和编辑工作,还妥善保存了一批珍贵的文献资料,这就是数量极为丰富的师友翰札与书画墨迹。这批文献资料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学术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有鉴于此,中华书局编辑部特约请周伦玲女士编选本书,将周先生师友翰札及诗笺、画作较有代表性者按原貌影印刊布,并附参考释文,俾可嘉惠学林,以为相关研究的参考。

该书收录张元济、汪鸾翔、夏仁虎、陶洙、胡适、吴宓、顾随、张伯驹、夏承焘、俞平伯、谢国桢、闻宥、商承祚、聂绀弩、缪钺、赵万里、张次溪、钱锺书、陈梦家、林庚、徐邦达、何其芳、启功、吴则虞、陈迩冬、吴晓铃、陈凡、柳存仁、黄裳、唐德刚、夏志清、许政扬等102位学人、作家的书札及书画墨迹近300通(件),每位书信作者均附小传,后附参考释文。

周汝昌先生

目  录

出版说明

凡  例 

张元济(一八六七—一九五九)

汪鸾翔(一八七一—一九六二)

夏仁虎(一八七四—一九六三)

齐如山(一八七五—一九六二)

陶  洙(一八七八—一九六一)   

关赓麟(一八八〇—一九六二)   

叶恭绰(一八八一—一九六八)   

黄洁尘(一八八一—?)

戴亮吉(一八八三—一九七五)

胡  适(一八九一—一九六二) 

陆志韦(一八九四—一九七〇) 

吴  宓(一八九四—一九七八)

平襟亚(一八九四—一九八〇)

郑逸梅(一八九五—一九九二)   

沈雁冰(一八九六—一九八一)   

顾  随(一八九七—一九六〇)   

陈兼与(一八九七—一九八七)   

康  生(一八九八—一九七五)

张伯驹(一八九八—一九八二)

潘  素(一九一五—一九九二)

夏承焘(一九〇〇—一九八六) 

俞平伯(一九〇〇—一九九〇)

孟志荪(一九〇一—一九七八)   

谢国桢(一九〇一—一九八二)

闻  宥(一九〇一—一九八五)

黄君坦(一九〇二—一九八六)

商承祚(一九〇二—一九九一)

冯雪峰(一九〇三—一九七六)

聂绀弩(一九〇三—一九八六)

钟敬文(一九〇三—二〇〇二)

缪  钺(一九〇四—一九九五)

巴  金(一九〇四—二〇〇五)

赵万里(一九〇五—一九八〇)

齐燕铭(一九〇七—一九七八)

牟润孙(一九〇八—一九八八)

吴组缃(一九〇八—一九九四)

张次溪(一九〇九—一九六八)

吴恩裕(一九〇九—一九七九)

王冶秋(一九〇九—一九八七)

刘蕙孙(一九〇九—一九九六)

张中行(一九〇九—二〇〇六)

杨霁云(一九一〇—一九九六)

钱锺书(一九一〇—一九九八)

杨向奎(一九一〇—二〇〇〇)

林  庚(一九一〇—二〇〇六)

文怀沙(一九一〇—二〇一八)

陈梦家(一九一一—一九六六)

周采泉(一九一一—一九九九)

周振甫(一九一一—二〇〇〇)   

季羡林(一九一一—二〇〇九)   

徐邦达(一九一一—二〇一二)   

何其芳(一九一二—一九七七)   

端木蕻良(一九一二—一九九六) 

启  功(一九一二—二〇〇五)   

吴则虞(一九一三—一九七七)   

陈迩冬(一九一三—一九九〇)   

周祜昌(一九一三—一九九三)   

顾学颉(一九一三—一九九九)   

王锺翰(一九一三—二〇〇七)   

贺翘华(一九一三—二〇〇八)   

黄苗子(一九一三—二〇一二)   

姚奠中(一九一三—二〇一三)   

吴晓铃(一九一四—一九九五)   

朱家溍(一九一四—二〇〇三)   

陈  凡(一九一五—一九九七)   

方  行(一九一五—二〇〇〇)   

严文井(一九一五—二〇〇五)   

杨宪益(一九一五—二〇〇九)   

朱南铣(一九一六—一九七〇)   

袁水拍(一九一六—一九八二)   

周策纵(一九一六—二〇〇七)   

郑子瑜(一九一六—二〇〇八)   

吴 闻(一九一七—一九八八)

寇梦碧(一九一七—一九九〇)   

周绍良(一九一七—二〇〇五)   

柳存仁(一九一七—二〇〇九)   

陈从周(一九一八—二〇〇〇)   

金启孮(一九一八—二〇〇四)   

王士菁(一九一八—二〇一六)   

孙正刚(一九一九—一九八〇)   

程  曦(一九一九—一九九七)   

潘际坰(一九一九—二〇〇〇)   

黄  裳(一九一九—二〇一二)   

唐德刚(一九二〇—二〇〇九)   

穆  欣(一九二〇—二〇一〇)   

凌道新(一九二一—一九七四)   

黄宗江(一九二一—二〇一〇)   

夏志清(一九二一—二〇一三)   

管  桦(一九二二—二〇〇二)   

史树青(一九二二—二〇〇七)   

舒  芜(一九二二—二〇〇九)   

吴小如(一九二二—二〇一四)   

李慎之(一九二三—二〇〇三)   

赵国璋(一九二三—二〇〇四)   

范  用(一九二三—二〇一〇)   

邓云乡(一九二四—一九九九)   

卞孝萱(一九二四—二〇〇九)   

许政扬(一九二五—一九六六)   

王学仲(一九二五—二〇一三)   

张牧石(一九二八—二〇一一)   

陈毓罴(一九三〇—二〇一〇)   

徐无闻(一九三一—一九九三)   

参考释文   

编后记(周伦玲)

胡适致周汝昌的第一封信

凡  例

一、本书选录周汝昌先生师友书札并书画、诗笺等近三百通(件),一般按作者生年先后编次(生年相同者,复按卒年编次),并附人物小传。同一作者的作品,亦尽量按时间先后排定,偶因版面需要,适作调整。

二、全书图版之后附以参考释文,按现代书信格式排版。原无标点者,均加新式标点。落款日期,一般改为汉字。若干书札上有周汝昌先生所写文字,必要者亦作释文,以仿宋字体排版,以示区别。

三、手迹中之明显误字,释文中以【  】将正字括置于其后。据文意所补之字,以〔  〕标示。衍字以[  ]标示。未能辨识 之字,以□标示。简体字书写者,统改为繁体。

《顾随致周汝昌书信集》

编后记

本书共收录了父亲一百零二位师友写给他的书札、诗笺及赠画等近三百通(件),可以想见这批资料内容的丰富以及编集整理的繁难与不易。

一百零二位师友中,以诞于一八六七年的张元济先生和一八七一年的汪鸾翔先生为最年长,而顾随先生一九四二年的三通致函和胡适先生一九四七年十二月的致函则时间最早。

这些信札,多为父亲在求学、教书期间,尤其是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后六十多年间所结识的多领域多界别的大师名儒、诗人词宿、学者作家等与他交往的记录,其中既有师辈的教诲鼓励,又有友朋的情谊关怀,可以说每一通都包含着一段动人的故事、一幕学人往来的情景。

《周汝昌致梁归智书信笺释》

可能父亲的去函早已毁佚,但从来札中仍能品味出其间往来交流的内涵,窥见父亲每一阶段文化学术历程的轨迹。

父亲一生艰辛,家境窘迫,没有条件和别家相比,比如藏书,比如文玩……但他十分珍视往来信件,皆视为宝贵之文献。

早在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得以重入燕园读书的父亲就给他的哥哥周祜昌写信,叮嘱“将家中所有诸人信件尽量收齐,依信封邮戳注明年月,依次编排”。父亲还拜托哥哥说:“此乃极可宝贵之文征,早年已毁无法矣,现时应立着手,不可再毁,此事大重要,有望于兄……”

这也就可以明了父亲为什么能够妥善保存下恩师顾随先生一百多通书信、大学者胡适先生“手书六通”,以及词家张伯驹、历史学家缪钺、文献学家吴则虞、书画鉴定家徐邦达等先生众多珍贵墨迹的真正缘由。

汪鸾翔绘“周氏家园图”之一

本书虽曰“书札”,却不乏小幅书法与画卷,汪鸾翔先生精绘的四幅“周氏家园图”、徐邦达先生贺家父六十寿的《翠竹卧石图》、潘素先生为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而作的《黄叶村著书图》、贺翘华女史的《红楼梦断图》,以及多位先生的法书诗文,除令人赏心悦目外,更有其独特的历史与文物价值。

当代学术史上的某些重大事件和论争,比如一九五四年《红楼梦》研究大批判、《兰亭叙》的真伪、恭王府之建筑年代、曹雪芹画像之册页等,以及一九八〇年美国召开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的出席名单,本书都有所涉及,为难得的学术史史料,弥足珍贵。

《周汝昌致严中书信集》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所收录者并非父亲遗留的全部,而只是择取捐献于恭王府博物馆中的一部分和现存我们手中的零散碎件。未收入的数量还非常之多,如徐邦达先生、张中行先生、黄裳先生、许政扬先生……都是可以单独成册的,这些只好留待来日整理了。

二〇一三年父亲所藏书信等资料捐献恭王府博物馆时,并未想到今日能够汇集出版,当初只由建临弟随意拍照了一部分,若干图片效果差的,只能割舍,也是一大遗憾。后来恭王府博物馆提供了一部分照片,在此应表出并致以谢意!

感谢中华书局的鼎力支持,感谢编辑李世文先生的策划建议,感谢赵林涛等先生作小传与释文,感谢美编诸位的辛勤劳作,在此一并致以深深谢意!

《解语何妨话片时:周汝昌刘心武通信集》

今年恰逢父亲诞辰一百零五周年,值此之际,出版本书以为纪念。

周伦玲

癸卯三月谷雨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