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盐池归来不吃肉

 文艺众家 2024-05-11

有文有艺聚众家

盐池归来不吃肉


闵生裕

《吕氏春秋》记:“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攫者臊,草食者膻。臭恶犹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才,九沸九变,火为之纪。”古人视一切活物为虫,包括人。裸虫三百,人最为劣。人是万物灵长,是主宰。水居者是海鲜河鲜,其味必腥;肉擢者多猛禽猛兽,其味必臊;草食者多为畜类,其味必膻。咋办呢,要吃它们,便要将腥臊膻味除去。于是,咸苦酸辛甘五味,水木火三材。一切皆在人的掌控中。中国各大菜系的所谓烹调,大概就是在五味三材中寻找某种平衡。为什么《舌尖上的中国》说“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比如羊肉的清炖,海鲜的白灼。这些都基于高度的食材自信。

羊是草食动物,膻大概难免。但是,总体上说,处于半荒漠地带的羊长年吃干草的时间较长,其肉相对膻味要小一些,比如宁夏、内蒙、新疆等地。鱼长期浸泡在水中,腥大概难免。但腥与鲜、膻与鲜似乎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鲜”字从鱼从羊,羊肉和鱼肉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物,本义为新鲜味美。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里,“鲜”是至高无上的评价。南方以鱼为鲜,北方以羊为鲜。这个由“鱼”和“羊”构成的最高标准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肉类的“鄙视链”:羊是最好的肉。

羊肉是美味,古代先民认为,把最好吃的最鲜美的食物贡献在祖宗神灵面前,就是承认他们对于这些祭品享有最高的主权和优先权。同时,在先民心目中羊是能与鬼神相沟通的灵物,可以带来神的恩泽。直到今天,许多地方在亲人去世后,上的第一个祭祀供品就是全羊。前阵子我九十岁的大姑父去世。我们家家要领一个羊牲。我们牵了两只大绵羯羊去领了牲,领牲仪式后杀羊过秤,一只47斤,一只53斤,既大方也体面。那年我姥爷92岁寿终,孝子贤孙众多,共领了29只羊牲。但居然没够吃,舅舅又买了3只。当然,有个特殊情况是,姥爷去世时,按阴阳先生的要求,停灵七天才出殡,那七天正值国庆长假,每天至少有一百多人吃饭。
 
《国语·楚语下》说“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在古代隆重的祭祀大典上,羊是必不可少的牺牲贡品。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一般平民平时几乎没有机会享用羊肉,即使是贵族也不是每天都能吃上羊肉的。可见的当时能吃上羊肉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无论是对上天和祖宗的祭祀,还是国君宴请臣子,羊肉都是必备品。

《礼记》中有“大夫无故不杀羊”禁令,将无故杀羊当做大夫不守礼教的象征。当时的统治者将羊当作赐给宠臣的礼品,家里的羊越多,就代表着这个大臣有多位高权重。《论语·八佾》篇曾经记载,春秋时期的贵族们将羊作为祭品献祭祖先,来祈祷家族兴旺。这一制度叫作饩羊,经常在朔日举行。子贡特别喜欢羊,不喜欢羊被杀,于是打算向统治者提出建议,取消朔日的饩羊制度,孔子听说之后,连忙阻拦了子贡,对他语重心长地说,“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意思是,子贡,你爱羊,我却爱这背后的礼节。最后,子贡只得作罢。

一个时代一个食风,都说宋朝是中国老百姓生活最滋润的时代。宋朝人最热衷活儿就是吃羊肉,而且从宫廷到民间蔚然成风。《续资治通鉴长编》在谈及宋朝的祖宗之法时说道:“饮食不贵异味,御厨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羊肉是宫廷膳食的唯一指定肉类,甚至上升到祖宗家法的高度。宋皇室自然成为了羊肉第一消费大户。宋真宗时期,御厨每年需要数万头羊。仁宗在位时期一度一天杀羊二百八十只。

南宋汪元量写的《湖州歌》中有“金盘堆起胡羊肉”“日支羊肉六千斤”,描绘的是皇家吃羊肉的场面。高公泗写了一首《吴中羊肉价高有感》:
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买尝。
只把鱼暇充两膳,肚皮今作小池塘。
九百一斤的羊价,使得这位官吏都不敢买了,一般人真心买不起。羊价这么高,也就达官贵人能吃得起了。宋代张耒写的《一百五歌》中有:“富家烹羊贫荐鱼”。宋代释怀深写的《拟寒山寺·其十七》中有:
人生稍富足,著意营口腹。
买鱼寻鳜鱼,买肉要羊肉。 
鳜鱼和羊肉是当时人们稍微富足后想吃点更好的,吃得讲究一点的一种追求。正好反映了当时认为鱼中最好的是鳜鱼、肉中最好的是羊肉。羊肉作为宋代的宫廷食材,没有其它缺点,除了价格贵。为什么价格贵,主要原因是物以稀为贵吧。

南方人宁吃猪肉吃海鲜不吃羊肉,因为那里的羊肉太膻。一个吃羊肉长大的内蒙人,说在南方他从来不吃羊肉,真的不好吃。同宿舍一同事吃了一碗羊汤,回到宿舍,带的满屋子都是羊膻味,太上头。我的湖北襄樊战友说他家一年吃不了几次羊肉,每吃一次羊肉后,都要把锅和碗在地下埋好长时间才能除膻。可以想象那羊肉膻味多重。据说许多南方人一年仅吃三四两羊肉。在我爹眼中,什么海鲜,比起自家的羊肉,那些都算不上是啥好东西。   

盐池是中国滩羊之乡,特天独厚的气候、物候和优质的饲草赋予了盐池滩羊肉的天然禀赋和独特的品质。盐池滩羊在未宰杀下锅之前,羊自身香甜苦咸诸味就已经酿好了。正如绝代佳人的天生丽质与风情万种一样,盐池羊肉的美味是天生调制的,是自然的造化,是与生俱来的。美丽的盐池大草原和肉质鲜美的盐池羊肉是上苍的惠赐,也使盐池人有了充分的食材自豪和肉食自信。“五一”长假,我们和左邻右舍四家杀羊5只。南通的作家朋友马国福说,闵庄人的生活不是小康,是大康。其实未必,比如三弟家杀了两只,一只是给儿子提亲时送给准亲家,一只是看望城里做了手术的姑姑。

盐池人吃羊肉从来豪横。一般是杀一只羊一锅炖一大家人吃。尤其在红白喜事上吃羊肉更夸张。比如头一天晚上夜坐大概十个菜,其他菜每样只一盘,唯有大块羊肉用盆上,而且管饱,不够再添。似乎别的菜都是虚拟的,羊肉当庄。这个也最能体现盐池作为滩羊之乡的气魄。第二天的早茶,主打的是蒙古奶茶和冷羊肉。仅早茶需要熟肉近200斤。而在中午的正餐流水席上还有两道羊肉(不包括以羊肉为主要原料有八宝菜和夹板),虽然这次是限量的,但是,酒肉是个量,这时羊肉基本动不了几块。好在现在农村人吃席都备了打包的食品袋,吃不了兜着走,总之,肉是不能浪费。富裕后的盐池人似乎懂得了舍与得的辩证。他们办红白喜事真的没有想从中敛财。而是要大大方方、体体面面,想方设法地让客人吃好。用盐池人话说,大吃大喝大发财,求求毛毛挣不来。
如果以吃羊为标准,实现了吃羊自由的闵庄人可能已步入小康。这里不分季节,随时可以杀羊。也许你要问,杀羊还分什么时节么?如果按当年的自然放牧,羊是秋后膘壮,杀羊多秋后乃至入冬时节。但是,现在饲养条件好,羊一年四季都很壮。我记忆中三月的羊最乏。为什么?因为这是青黄不接的时节。草未长好,干草也吃的接不住茬了。所以,羊特别乏。羊为什么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抢青。三月青草出芽时如诗人笔下写的“草色遥看近却无”。远远看去,一片新绿,待羊儿兴冲冲跑过去时,仅见稀稀拉拉几根绿草。春天的羊儿就是在这种视觉错位中耗尽了力量,一个个显得特别羸弱。

比之西北人吃牛羊肉的大快朵颐,南方许多地方的美食显得小气了许多。前不久去浙江,衢州最著名的名吃是“三头一掌”,指的是兔头、鸭头、鱼头和鸭掌。而鸭舌是温州十大特产之一。在四川重庆吃火锅,什么大刀腰片、鹅肠、鸡杂、猪血、鸭血,毛肚、黄喉等等,在盐池人眼里,这些都算不得正经肉。在我看来,这些地方美食多以边角料为主。比之闵庄人杀一只或几只羊一锅炖,实在是小巫见大巫。说白了,我们吃的是多是正肉,他们吃的多是杂碎。中国人若骂一个人“杂碎”,即你不是个东西。
   
我是无肉不欢,而且对食材比较挑剔。羊肉我从来不在市场买,我吃羊肉总得有出处,大多是从盐池带。在银川的市场,我偶尔买牛肉和鱼,就连猪肉鸡肉都是从盐池老家带。像三个月出栏的饲料猪,仅有一筷子厚的膘,虽然符合低脂饮食理念,但是一点都不好吃。那种从出蛋壳到上市45天的肉鸡,我基本不吃。宁夏最好的牛肉是泾源黄牛肉,据说,我们一般买不到。我偶尔到鄂托克前旗去买牛肉,有一次买到了黄膘牛排。就像内蒙网红恩克和他的那帮酒肉朋友吃的牛肉一样。后来再去时已买不到了。那次从前旗城里出来,那一路全是饲料店。从此,我对前旗的散养黄牛肉也不开始怀疑了。

至于猪肉,我一般买熟人家里杀的土猪,有时候赶不上,我就在高沙窝的市场上买,这可能要碰,但在这里买的猪肉,至少是半土的。后来,盐池出了个网红“孙二嫂”(男性),这个人专卖土猪肉,我买过三四次,经过品鉴,货真价实。土猪肉比饲料猪每斤约贵三五块。孙二嫂的猪肉一斤18块。如果嫌贵,那你就去买市场的猪肉去吧,一斤12块,有的储备肉甚至八九块。这叫一分钱一分货。当然,土猪肉的唯一不足是太肥,那年我在高沙窝市场上买肉,一农民的肉摊上卖的猪肉,足有一巴掌厚的膘,我说,这头猪过三百斤了吧?卖肉人说450斤。这的确太肥了。一般来说,土猪200斤以内的尚可。如果你还嫌肥就买前后腿的肉。

盐池羊肉的知名度不止在宁夏,早已风靡全国。但真到盐池吃羊,还是略有区别的。比如,有人会强调,麻黄山的山羊肉味道不错。但山羊肉因为脂肪少每斤要比绵羊肉贵10块左右。现在有些地方的养殖户也把寒羊、湖羊等品种引进,比如一次产两羔或三四羔的羊,都不是滩羊。盐池滩羊基本上是一胎一羔。如果你在羊群里看到秃头骚胡,那绝对不是盐池滩羊。闵庄的羊相对地道,至少我的左邻右舍养的羊是盐池滩羊,是纯天然的草羊。所以,买闵庄的羊比市场价贵三两块钱是正常的。当然,盐池羊肉里最好吃的是草羊,而不是攒羊。现在也有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他们肯定喂添加饲料。经显然达不到绿色纯天然的标准。
我逢年过节从盐池回来都要带许多肉食,加上隔三岔五的回闵庄吃肉,我在银川餐厅吃肉是很克制的,不是没胃口,只怕对不住自己的味蕾与肠胃。这是源于内心的肉食“鄙视”。有个老乡开了家盐池特色的餐厅,我吃过好多次,但羊肉总觉不大对劲,不是不香,而是不润不滑。我又不好意思说。吃了几次我就不点手抓肉了。有一天我在他的餐厅吃荞面饸饹,我问,我从家里拿的熟羊肉,在冰箱里放一周,打热还是那么好吃。你的肉基本上是当天做的,为什么那么柴?他说,我这里用的是老山羊肉。如果是老山羯羊,那当然是美味。但是,现在养羊大多当年出栏,都是密齿羔子。养两三年,羊得消耗草料,那不得亏死。哪有那么多老山羊。他这一说我明白了,他用的是老母羊肉。我说,考虑成本,你可以换成绵羊肉。那都比老山羊肉好。他接受了我的建议。

前不久,网上都在吐槽宁夏的手抓羊肉价高吃不起。春江水暖鸭先知。宁夏手抓羊肉的价高由来已经久,手抓肉贵不贵消费者最清楚。为什么这个声音憋了这么久,今年才出来?我想到的是现在的人挣钱不容易了,消费能力下降了。我所知道的是农民的羊价并不高。谷贱伤农,肉贱伤牧。养殖户们不堪其苦。那些羊卖不出去可是要吃草吃料呀,那都是真金白银啊。 

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魏晋时那个江东步兵张季鹰活得通透潇洒,他是苏州人,在洛阳为官,两地相距千里。某日见秋风乍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遂辞官还乡。在辛弃疾笔下,“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成为这个吃货关于美食与乡愁的千古美谈。在我看来,肉是要吃的,毕竟在自然界,肉食动物相对凶猛。关于吃羊肉,我向来挑剔,大饭店和小餐馆的肉我都鄙视,至于外卖和地摊上的肉食我更是不屑。对我来说,一时吃不上好肉没事,好将就。不吃或者少吃。生活嘛,该苟且的还要苟且。但该吃的时候一点也不含糊,毕竟咱有的是办法。谁让咱是盐池人呢。吃不到好肉是对自己的辜负。盐池归来不吃肉,吃肉就往盐池走。所以,周末没事我就往盐池跑。

作家档案

闵生裕(本平台特聘名作家)宁夏盐池人。专栏作家。擅长杂文时评,足球评论,艺术评论等。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宁夏作协理事。出版杂文随笔集《拒绝庄严》《都市牧羊》《一个人的批判》《闵庄烟火》《操练自己》等七部。

文艺众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