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田子方》:话语常常是伪装,行为才代表真实意图,外圆内方是言行不一心理健康佐证

 王明鹏 2024-05-11 发布于山东

庄子见鲁哀公。哀公曰:“鲁多儒士,少为先生方者。”庄子曰:“鲁少儒。”哀公曰:“举鲁国而儒服,何谓少乎?”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屦者,知地形;缓佩玦者,事至而断。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为不然,何不号于国中曰:'无此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于是哀公号之五日,而鲁国无敢儒服者。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庄子曰:“以鲁国而儒者一人耳,可谓多乎?”
少为:很少有人学习。方:道术。圜通圆。句屦(jù聚):方鞋。玦(jué):玉器。为:穿。
本段大意:庄子见鲁哀公,鲁哀公说鲁国儒士很多,没有学习庄子思想的,庄子不以为然说鲁国儒士很少,哀公说鲁国人穿儒服的很多当然儒士多,庄子回答“戴圆帽子的懂天文,穿方鞋子的懂地理,佩戴玉石的做事果断,不过有能力的未必穿儒服,穿儒服的未必是儒士,如果不相信,可以命令没有真本事穿儒服的会被处死,看看还有几人是儒士。”哀公连续五天发布这个命令,果然没人敢穿儒服者。但是有一个人还是穿儒服,哀公喊来提问国家大事,对答如流。庄子笑说鲁国只有一个儒士,敢说多嘛!
故事嘲讽儒家弟子多是伪装,没有水平装作水平,只不过借助外在儒服装神弄鬼,这个儒服借喻儒家仁义道德制度!
仁义道德是外在,不代表内心,好比沐猴而冠不代表变成人。
庄子讽刺儒家是幽默火辣味道十足,沐猴而冠非常形象,儒家都如此,我们这些没有多少水平的人,更是在沐猴而冠,伪装比谁都好,都不容易!
道家追求自然而为,也就是真实,这是我们希望的,只不过人际社会中,谁都无法做到大自然那样真正无拘无束,做作或者伪装或者礼仪必不可少,如何平衡是关键。
这就是心理学家说的,一个心理健康者,必然是言行不一者,言行借喻内和外,外圆内方是最好平衡艺术。
真诚不是想什么就说什么,假如看到一个手臂残疾的人,你好奇心发动,忍不住好奇问人家手臂怎么了,你觉得自己好真诚,可是对方会如何反应呢。
话语常常是伪装,行为更能代表真实意图,这就是言行不一的心理学依据,从这个角度看故事里的儒生穿儒服,重要的不在于是否穿儒服,以及说什么话,而在于做什么事情,怎么做事情,“行胜于言”,这是智者忠告。
归根结底,沐猴而冠是嘲讽穿儒服的这一只猴子,而不是嘲讽儒服,如果穿儒服的是真正儒生,也是一样值得称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