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秋仰止——江门陈白沙墓

 访古游记 2024-05-11 发布于广东
陈白沙墓位于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瑶村席帽山,原葬于圭峰山,后由门人湛若水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改葬于现址。陈白沙(1428-1500),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诗人和书法家。他继承孔孟的儒家思想,创立“江门学派”,开启了明代心学之先河,是岭南唯一入祀孔庙的大儒,有“圣代真儒”“岭南一人”之美誉。2019年,陈白沙墓被广东省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白沙墓

省保碑

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号石斋,又号病夫、白沙子、碧玉老人、石翁,因长期居住在广州府新会县白沙里(今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白沙街道),故被世人尊称为“白沙先生”。明正统十二年(1447)中举,景泰二年(1450)会试落第,后拜江西吴与弼为师,成化二年(1466)又到国子监,后经国子监祭酒邢让推荐出任吏部文选清吏司历事。成化五年(1469)又以落第告终,遂返回白沙,聚徒讲学,潜心学习,四方学者慕名而至。成化十九年(1483),曾被举荐应诏入京,明宪宗令就试吏部,陈献章托辞有病而未参加,并请求归家终养,明宪宗授翰林院检讨而放归。陈献章从此居乡讲学,屡荐不起。弘治十三年(1500)二月去世,享年七十三岁。万历初,从祀孔庙,追谥文恭。著作后被汇编为《白沙子全集》。
陈献章像
陈献章提出“学贵知疑”教育理论,强调“提出问题”之于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意义,逐渐形岭南学派,倡导的白沙心学,打破程朱理学沉闷和僵化的模式,开启明代心学先河,成为宋明理学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转变风气的关键人物。他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诗学观点及诗歌开创明代性灵诗派。“不仅是明代思想史上的转折点,同时也是诗歌史的转折点。
墓地全景

墓地纵深16.8米、宽13米,裙墙作太师椅状,墓面全用三合土夯成。在墓前设了祭台,两旁筑有高起墓手,前设台阶。墓上修成馒头状坟堆,高1.3米、直径1.8米。

坟堆

坟堆正面出一券门,嵌楷书阴刻墓碑一方,碑刻“翰林检讨白沙陈先生墓”,上款“明正德辛已仲冬庚申”、下款“孝子景云泣血立石”。墓手修望柱宝珠顶,墓面逐级降低,分三级,两侧有台阶,设拜台。陈白沙墓坐北朝南,墓地纵深16.8米、宽13米,用灰沙夯土的建筑。
墓手
墓前原有墓道和风水池,墓道上还建有门楼大牌坊,牌坊上嵌有“千秋仰止”石匾,是明朝吏部尚书、陈白沙弟子湛若水所书。建国后牌坊被拆,石匾一度不知所踪,后在水塘中被人发现,现存陈白沙纪念馆(陈白沙祠)内。石匾上款“正德辛巳仲冬”,下款“门人增城湛若水题”、“大清乾隆乙卯季冬重修”。

“千秋仰止”石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