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母亲节〡游子回乡“两不敢”:不敢叹风尘、不敢问来人

 你的景和我的桥 2024-05-11 发布于广东
作者/景桥  每周一文 温暖同行  全文1668字,阅读约需5分钟
温馨提醒:景桥“乡愁”系列暖文已结集出版——《愿你出走半生 归来仍有故乡》,当当网、京东、淘宝及部分新华书店有售!

以下正文:

乾隆十一年腊月,21岁的诗人蒋士铨,暂时结束游学,赶回家中过年。

老母亲见了儿子,满心惊喜,却又对更见清瘦的儿子百般担忧,是否平安顺利,可有吃饱穿暖,内中多少清苦艰辛,一边急切问,一边赶紧拿出刚缝好的寒衣,给儿子披上。

儿子看着密密麻麻的针脚,想起孟郊那句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余光略扫,又见到自己前不久寄回的家书,搁在桌上,墨迹犹新,想必母亲在翘首相盼的光阴里,不知读了几多遍。

一边是母亲日夜的操劳和不安的挂欠,一边是身为人子未能承欢膝下略尽孝道,诗人愧疚感涌来,一时竟无语凝噎。

出门在外的飘零之苦、世态之凉、委屈之难,哪里还说得出口,更不敢说将出来,平添母亲担忧。

只好言辞闪烁,顾左言他,最后化作一句宽慰的话:母亲大人且宽心,儿子在外一切安好!


回到书房,诗人犹在感慨,漂泊之苦,母爱之暖,何其映照分明,于是提笔,写下这首《岁暮到家》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回到家里,面对母亲的担心,报喜不报忧,“不敢叹风尘”。

数百年过去,今天,漂泊在异乡的游子,不依然如此吗?

在外打拼谋生不易,风里雨里,早出晚归,各种人情冷暖、城市节奏、生活重担,直将人压得踹不过气来。

但只要是回家,我们都得打点好行囊,收拾心情,擦拭掉满身风尘,隐忍掉所有心酸,置办一套光鲜的衣着,把钱包塞满,把笑容储足,只为印证电话里经常说的那一句:

我在外面一切都挺好的!”

游子在外,谁不是满身风尘?

回到家中,谁不是满面春风?

我们隐藏了真实的自己,藏起了内心的苦楚,俨然一个幸福的成功人士,不就是不想父母徒增伤感和牵挂么?

这样的心情,不也正是“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的现代版么?


这个“不敢”,骨子里,烙印的是子女之于父母的“报喜不报忧”。

另一个“不敢”,则是父母之于子女的“报喜不报忧”。

每次打电话询问家中情况,父母不一样也是那句——我们身体都很好,能动能睡,吃的用的都有,不需要你操心,你只需照顾好你自己。

我的一位同学,春节回家,从父亲那里,才知悉母亲几个月前刚做了一个大手术。

而那段时间,因为工作不顺利,她每天都找母亲电话诉苦,母亲总是安慰她、鼓励她,帮着她出主意、渡难关。

然而,正是那段时间,母亲正经历着一次生死大考。

虑及女儿的烦恼,母亲不忍心再给她增添压力,说动了父亲,竟一直瞒着女儿,直到出院,就像这事儿从未发生一样。

同学说,知道这件事后,她哭得稀里哗啦,觉得自己太不孝了。

那段母亲最难的日子,她却还每天拉着母亲煲电话粥,塞着各种负能量。

于是,她脑海里跳出一个念头,“不能再这样了,应该辞掉城市的工作,回故乡谋个营生,以便照顾父母!”

但当她试探着说出这个想法时,母亲断然制止。母亲知道,偏僻的故乡,毕竟容纳不了女儿年轻的梦想。

同学只好继续这样的两地牵挂,互相“报喜不报忧”。

她说,每有故乡人来,她都要仔细询家中情况,生怕漏掉什么。但问的时候,心情又格外忐忑,生怕听到不好的消息。

我宽慰同学,你这种心情,1314年前的诗人宋之问也曾一样有过呢。

那时,诗人被贬到岭外任泷州(今广东罗定)参军,已有大半年了,那时的岭南是荒蛮之地,音信不通。

异地谋生之苦,再加上对亲友的牵挂思念,到了这年春天,诗人冒险逃归故里。

一路风餐露宿,过了汉水之后,眼看着离家乡越来越近了,偶尔还能碰到故乡的熟人。


然而,寒暄之后,诗人更加忐忑了,不敢多问家中境况。

缘何?

因为长期客居异乡,家中音信已断多时,情况如何,实在心里没底,怕那些不好的预感被熟人证实,梦寐以求的美好团聚,会被无情的现实击碎。

万一是不好的消息,怎么办?

年迈的父母身体都还健朗?

妻儿亲友是否都还平安?

自己的罪责有没有牵连到家人?

诗人越想越怕,快回乡的兴奋中,更多的夹杂着忧虑。一连串的“急切欲问”,最终都化作了一句“不敢问”。

不问也罢,反正快到家了,总归会知道,总归要接受。

只好一边赶路,一边默默祈祷。

在路上,他还将这份忐忑之心,写成名垂千古的20字——《过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本文由“你的景和我的桥”发布,2024年5月11日。

图片源自网络。作者:景桥,工作之余写温暖人间,写家国天下。多文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网、中国之声转载。著有书籍《愿你出走半生 归来仍有故乡》,收录全网阅读量过亿、人民日报两次转载爆文《清明为什么要回乡扫墓,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原创核心内容又名《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阅读量10万+暖文20余篇,乡愁系列暖文55篇。一个人的纯原创微信公众号“你的景和我的桥”(jing6qiao),欢迎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