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第7词:明面是写景,无意中写尽千年职场公开的秘密

 大宋有东坡 2024-05-11 发布于湖南

瑞鹧鸪 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

城头月落尚啼乌,朱舰红船早满湖。

鼓吹未容迎五马,水云先已漾双凫。

映山黄帽螭头舫,夹岸青烟鹊尾炉。

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


寒食节,一众作官的好友约着到西湖玩乐。苏轼起了个大早,天刚微明,月亮公公休息去了,鸟儿接班叽叽喳喳。

西湖之上,已然热热闹闹,装饰着无角龙头的游船挤挤挨密,戴着黄帽子的船夫在客人们面前显示着自己娴熟的技艺。

岸边很多人提着鹊尾香炉来来往往,柳条之间,烟雾缭绕,宛如仙境。

乐队早就做好了准备,钱塘县令周邠和仁和县令徐畴已到很久,太守却还没来。

唉,风景美则美矣,可苏大才子身体不适,又有春困,他只想找个舒适的地方躺平,哪怕多睡他几分钟也行啊……

此词编于《苏轼全集校注 词集》第七首。

五马和双凫皆有典故。

我们在《陌上桑》里学过,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代太守依礼可用五匹马拉车,后世便以五马来指代与太守官衔类似的知州等人。

双凫则引汉朝王乔之事。此君为叶县县令时,常到宫里朝见皇帝。但汉明帝却只见其人,不见其车马。于是密令太史守望。太史见有两只野鸭从东南飞来,便张网捕捉,结果,野鸭神奇地不见了,网里只有皇上曾经赐给王乔的官靴。看来,这家伙是有神术可以化鸟而飞啊。从此,双凫成了知县的代称。

历来编撰苏轼作品者,有将此词编入诗集,亦有将之编入词集。

编为诗者自是认为,此为七律之体,首颔颈尾,对仗工整。

编为词者则更简单,明明有词牌,不是词是什么呢?

专家学者皆有理,我们就不掺和了。我只想讲,这首词啊,可别当成一般的风景之作来看,从小序和最后一句,我们其实可以看出,它反映了几千年来,职场里——不论是官场还是公私企业——那颠不破的道理。

词中出现了四个人物,苏轼和两个县令,还有知州陈襄陈述古。

来得最早的,是周邠和徐畴。啥时候来的,不知道,很可能半夜三更就出发了——尤其是仁和县令徐畴,甚至可能是提前一天就跑到了杭州,等着跟老大们约起来呢。

来得中间的,是苏轼。至于陈太守,啥时候来,苏轼心里也没底。但欢迎他的乐队是早做好了准备,就等他一到,便齐刷刷地站起来鼓掌——哦,是吹喇叭了……

看到此处,大伙是不是心在戚戚呢,最大的官最后才登台上场,这习惯,一直改不掉啊。

更惨的是,苏轼明明身有微恙,并不想来,可太守有令,怎能不给面子呢?于是,撑着病体都得来捧场啊。

咳,这些不都是职场公开的秘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