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阳市,殷墟博物馆新馆

 东海若水斋 2024-05-11 发布于河北

殷墟博物馆——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证实的都城遗址

原创 hmzy 槑羽汀 2024-05-10 18:18 
  我们常说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最早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夏朝建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二里头遗址就是夏都斟寻的猜测,但二里头的宫殿和青铜器,也无法证明它就是夏代的遗存,反而和早商二里岗文化类似殷墟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甲骨文、后母戊鼎、妇好墓等教科书中熟悉的名词都与殷墟有关。因此,在此次五一假期回程,我们特意选择了夜宿安阳,购买了5号一早殷墟博物馆的门票。全国的博物馆大多都是免费预约的,但殷墟博物馆却是售票的,而且价格不菲,但在假期依然火爆,可见其在大家心中的地位。
  殷墟博物馆新馆是2024年2月才开馆的,设了8个展厅,地上共三层,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是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展陈文物四分之三以上属于首次亮相,一系列考古新成果首次展示。例如,集中展示的商代中期青铜器,成组展示的亚址墓、马危墓等随葬器物,集中展示的110余片花园庄东地H3甲骨窖藏坑出土甲骨,还有亚长墓出土文物。还在100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集中展示了殷墟出土的23辆马车。
  新馆建筑以“鼎”为设计意向,通过对青铜方鼎元素的抽象、演变,四方之形为博物馆建筑载体,馆上面的纹理和图案是殷墟出土的青铜器文物上的纹理演变而来。
  围绕商文明,常设了“探索商文明”、“伟大的商文明”和“世界的商文明”三个展厅,分别位于1,2,3层。其他还有临时展如车辚辚马萧萧、子何人哉、长从何来和王畿与四方(文物借展到期,5.7关闭)等。
  随着游客的人流早早地在门外排队等候到点放行。
图片
  进入大门,过了安检,一楼大厅天花板上一只巨大的凤鸟雕塑。名为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图片
图片
  虽说网上宣传的镇馆之宝在二楼和三楼,我决定还是从头观展。
图片
  展厅以探索为主题,以殷墟为起点和基石,追溯整个商文明的探索历程。主线是以重要发现为线索,探索与殷墟文化同时期的周边考古学文化发现及重要收获,突出殷墟文化的传播及与其他文化的互动与交流。辅线则是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形成过程中殷墟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中国考古学人才培养的殷墟模式。
图片
图片
  对于殷墟的发掘历史,最主要的认知还是来自前些年女儿高中语文老师推荐阅读岳南的《南渡北归》,厚厚的三大本,60万字,开始只当是亲子阅读陪读而已,但看着看着越看越对那段历史感兴趣,就把三本书从头到尾看完了。因此,对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等大师在甲骨文研究上的成就,傅斯年为首的史语所对殷墟考古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商文明巩固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天下体系,形成了后世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版图。以商王为核心、宗族为单元的组织结构,奠定了早期中国“家国同构”的基本格局。青铜器蕴含了礼仪与礼制、秩序与地位,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最高成就,是世界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甲骨文距今3000多年,将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其文字体系一脉相承,发展至今,维系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是真正的中华基因。
  展厅入口一圈围墙围起来的高台上就是著名的“后母戊鼎”的复制品,原件在国博。也就是过往我们常说的“司母戊鼎”,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关于“后母戊鼎”的发掘和保护还有一段曲折的历史。
  1939年3月,国难当头、兵荒马乱的岁月,河南省安阳县西北乡武官村村民吴希增在吴培文的农田中掘获“司母戊”鼎。为防止日本人劫掠,吴希增和吴培文决定先将大鼎掩埋在吴培文自家院子的一个老水坑里。吴培文成了国宝守护人。1946年7月,安阳当地官员派人到吴培文家将鼎掘出,并在吴希增家夺走了那只折断的鼎耳。10月,《申报》特派员邵慎之实地采访,将其定为殷器,释铭文为“后妻戊”或“妻戊”。驻安阳军事当局闻讯接收大鼎,作为献给蒋介石六十大寿的礼物运往南京。蒋介石观后甚喜,下令交“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存。考古学家曾昭燏组织文物修复专家根据那只断耳,又补铸了一只鼎耳,终于恢复了宝鼎的原貌。
  全国解放前夕,曾昭燏致函“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主任杭立武说:“运出文物,在途中或到台之后,万一有何损失,则主持此事者,永为民族罪人。”她拒绝赴台,并坚决抵制国民党当局运走文物,将“司母戊”青铜方鼎等精品文物留在了大陆。1959年4月,南京博物院将“司母戊”鼎移交正在筹建中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后母戊鼎躲过了浩劫,曾昭燏先生却在灵谷寺灵谷塔上纵身一跃驾鹤仙去了。
  当初郭沫若先生根据鼎腹内部的铭文“司母戊”,将其命名为“司母戊鼎”。在商代的时候,字体的写法都较为自由,偏旁部首还没有形成格式,可以随意放置,因此“司”可正写,亦能反写,向左则念“司”,向右则念“后”。后来妇好墓出土的就叫“后母辛鼎”。司母戊鼎更名之争持续了30多年,2011年3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新闻30分》节目中正式发布公告:将“司母戊鼎”改名为“后母戊鼎”,从此国家博物馆陈设展览中的司母戊鼎的铭牌被改为后母戊鼎,一场学术之争暂时落下帷幕。但是殷墟博物馆内还是写的“司”。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兽面纹铜方鼎(中商)
图片
商式陶鬲的演变过程,感觉腿是越来越短了,下面还能烧火吗?
图片
图片
商式铜爵的演变过程
图片
图片
  商汤建立商朝时都城在亳(今河南商丘),其后经历了五次大规模迁都:中丁迁都于傲(今河南荥阳北敖山南),河亶甲迁都于相(今河南安阳市西),祖乙迁都于邢(今河南温县东),南庚迁都于奄(今山东曲阜旧城东),盘庚迁都于(今河南安阳西北)。盘庚迁都到殷,商朝的都城才基本固定下来。大安阳范围内,则是两度成为商朝的都城。
图片
图片
T形陶三通(晚商),属于镇馆之宝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商人就已经有了完善的地下排水管道系统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妇好墓出土的后母辛鼎(晚商)
图片
图片
图片
铭文是像“司”字
图片
图片
图片
绿松石兽面饰
图片
玉笄(ji)
图片
骨匕
图片
铜牛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玉螳螂
图片
玉调色盘
图片
玉虎
图片
图片
骨刀
图片
嵌绿松石骨虎
图片
妇好墓出土的铜斝和铜方壶
图片
安阳辛店M11出土铜器(“戈齐”铭文)
戈族(商代重要族邑之一)墓葬代表,墓主人为中等偏下贵族。
图片
殷墟出土陶器(晚商)
图片
商文化与东西南北四方的交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犬”铜簋(晚商)
图片
簋底部的“犬”纹
图片
亚?”铜甗(晚商),器内蒸一人头,应为祭祀之用。上腹、足部皆饰兽面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龟纹铜盘(晚商)
图片
图片
亚址,“址”族高级贵族、高级将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鸟形铜刻刀(晚商)
图片
图片
陶模
图片
嵌蚌漆罍(晚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嵌绿松石刻辞骨柶(晚商)
图片
刻辞卜骨(晚商)
图片
“戍嗣”铜鼎(晚商),商代出土青铜器中铭文最多的一件,内壁有三行三十字。
图片
图片
图片
铜觥盖内铭文(晚商)
图片
图片
“宁止”铜方鼎(晚商)
图片
图片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特展
  一个以商王武丁(妇好的老公)时期的卜用甲骨作为主要展品而策划的览。展览意在解读一本已埋藏地下3000多年的商代“王子日记”,将“王子”呈现在观众眼前。
  “子何人哉”出自诗经,意在询问“你是谁”。1991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殷墟花园庄东地一编号花东H3长方形窖藏进行考古发掘,出土龟甲与兽骨1583版,其中689版契刻2250余条商王武丁时期的占卜记录。这些占卜记录,就是这本尘封着厚重历史尘埃的“王子日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亚长是商朝赫赫有名的男战神。亚长墓出土的文物里有觚爵鼎尊、璧琮戚玦,也有钺刀戈矛、车马辎重,还有锛凿铲刀、璜环笄觿(xī)等,从生活用品到兵器礼器,呈现了将军鲜活立体的形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铜手形器
图片
图片
  亚长墓出土玉戚共6件,其中3件器型较大两侧均有脊齿,中部有较大的管钻圆形穿孔,多素面,为仪仗兵器。
图片
玉琮、玉环、玉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玉觽(xi)
共出土5件,配饰或解绳结工具。
图片
图片
图片
铜骹(qiao)玉矛
图片

玉刀

玉刀仿同时期铜刀所制,刀刃两面磨制较锋利,背部镂空,刻八组方形扉棱,刀身两面各刻六个鸟纹。

图片
玉戈、铜内玉援戈
图片
图片
“亚长”铜方尊
图片
图片
“亚长”铜觥
最有特色的事近流处饰一大一小的象纹,大象张口扬鼻,双腿之间还饰一小象,纹饰生动活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亚长”铜盂
图片
图片
图片
“亚长”铜钺
图片
图片
“亚长”铜卷首刀
图片
“亚长”牛尊
镇馆之宝之一,牛身布满龙、鸟、鱼纹饰,尤以腹部两侧虎纹最为突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亚长”铜方斝
图片
图片
“亚长”铜鼎
图片
图片
图片
“亚长”铜甗
图片
图片
铜兽首刀
根据卜辞记载,商王武丁时期,商人与活动于太行山东西两侧及冀北山地的北方族群有过频繁的战事。这些铜兽首刀明显带有北方草原文化特色,可能是商人与北方部族战争中的战利品,也可能是北方外来文化因素传入殷墟后在当地制作而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铜斗、铜罍、“亚长”铜方彝
图片
“亚长”铜盂、“亚长”铜勺
图片
铜簋
图片
图片
“亚长”铜铙
音乐考古发现铜铙正、侧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音高。
图片
图片

铜戈
图片
铜矛
图片
铃首锥形器,尾部是个铃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世界的商文明
说实话,对这个展厅不是特别有好感,看着那么多国宝被动流失海外,并非是主动走出去的。
图片
图片

  在二层虽有商王朝与东南西北四方的交流的简介,但刚好这次我们有幸赶上了临时的专题展。
图片
图片
京畿中原核心
图片
图片
人字纹铜鬲(郑州市二里岗杨庄)
图片
饕餮纹铜瓿(殷墟妇好墓)
图片
图片
图片
铜觥(安阳市殷都区钢铁厂)
图片
图片
图片
铜柱足鼎(湖南省望城高砂脊遗址出土)
图片
图片
铜尊(河南驻马店市闰楼出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铜觚、铜爵(湖北武汉盘龙城遗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玉戈(金沙遗址)
图片
玉璋(金沙遗址)
图片
图片
图片
“祖辛”铜方鼎(晚商,山东省长清县小屯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兽首贯耳铜壶(河北省)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鱼纹铜盘(北京市平谷区刘家河大队)
图片
图片
  商文明以中原为中心,与四方的互动和融合,为后世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化的认同超越民族的界限,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能够在历史中经历分裂后依然走向统一的最根本的原因吧。
国保单位58
博物馆31
国保单位 · 目录
上一篇石掌玉皇庙——金代大殿、清代戏楼下一篇晋东南(长治-晋城)访古行合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