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地理系列之四:河套、河西走廊&西域(完结篇:定鼎华夏(上)——开疆扩土)

 东海之子 2024-05-11 发布于浙江
图片

这是stone30000的第123篇作品

在《国家地理系列》的这第四个单元里,我们经河套、河西走廊一路向西,直到西域三十六国。
过去一个月的时间,咱们除了介绍这个区域的山川地理,还会为大家讲述华夏5000年历史长河中,发生在周、汉、唐、清代,各有特色的四次“西游”故事。
一直跟到今天的小伙伴估计已经慢慢清楚,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西游”,从周穆王,到张骞与卫霍,再到唐太宗与玄奘,都是先祖为我们勇敢“开辟地图”的壮举!
我们能有如今96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历代先祖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不少人眼中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大清国,反而是对如今帝国版图贡献最大的朝代
她在亡国的时候,交到继任者——民国手上的领土还超过1100万平方公里,这个成绩即使伟大的汉唐落幕时,都是望尘莫及的。
今天,我们就跟随清朝帝王和猛将“西游”一番,重温我华夏如今版图最终确立的铁血过程。
图片
背  景

谈到领土,版图,我们有必要首先讨论一些背景知识,也就是华夏历代版图的边界在哪里?

其实直到1689年大清朝与俄国签署《尼布楚条约》,才首次以法律形式与外国划定国境线,在那之前,中国几乎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边界。

所谓的边界,除了看谁拳头硬,也许就是《左传》中的那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然而,所谓的“民族,种族”是直到清末新文化运动时才出现的新兴词汇,所以2000年来,华夏并不是通过民族差异,而是以文化认同,来划定敌我的。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你认同我的文化(中原的儒家文化)就是自己人,不认同就是“非我族类”。

在众多入主中原的政权中,元朝的蒙古人是最特立独行的一个,他们恨不得把所有的庄稼地都种上草,看整个天下牛马成群的样子。

随着汉人被列为倒数第二等的贱民(元代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知识分子被划为“臭老九”——元代的儒生被列为社会职业的第九等,仅排在乞丐之上,还在娼妓之下。

民不聊生,天怒人怨的时候,朱元璋站了出来,把蒙古人赶回了漠北老家,建立大明朝。

大明开国,在朱元璋和朱棣两代雄主的强力打击下,蒙古人一度退回到了他们起家的地方。

但好景不长,随着明成祖朱棣病逝于征北的途中,大明的疆土也从巅峰开始下滑,特别是著名“留学生”英宗皇帝把大明最后的精锐全部埋葬在土木堡,使仅存的武人集团彻底凋零后,大明被迫慢慢地把势力范围收缩到了长城以南。

图片
《明史·志第十六》记载:“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

事实上,到明代中期嘉靖年间,河套、河西走廊(一部分)和西域已经不属于大明管辖了,他们以阿尔泰山为界,分属西蒙古(瓦剌部)和东蒙古(鞑靼部)

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虽然蒙古人从漠北发家,但这里太冷了,他们时时刻刻想打回南方去,像忽必烈一样过好日子。

我们今天的大清定鼎华夏的故事,就是在这种激烈的南北对峙气氛下,开始的。

图片
序  幕

在明朝的中后期,北元的气运似乎要彻底扭转。

蒙古帝国的第32位大汗,成吉思汗的第15世孙——达延汗,几乎重新统一了阿尔泰山以东的鞑靼蒙古各部,随时准备南下逐鹿中原

但气运这东西相当玄妙,也许黄金家族的血脉之力已经用尽,达延汗英年早逝,随后鞑靼分裂为漠南的察哈尔、土默特和漠北的喀尔喀三部分。

察哈尔强势吞并了土默特,但谁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没高兴多久被东北的后金抄了后路,这下漠南蒙古全部归于后金。

紧接着,被达延汗压缩到了阿尔泰山以西的瓦剌部,向后金称臣纳贡。而后漠北蒙古喀尔喀部也向已经改国号为清的后金称臣,献上“九白之贡”,即每年进贡白马八匹,白骆驼一头。

至此,在突破山海关之前,名义上,大清已经完成了从西域到蒙古高原再到东北的大整合

然而,随着清军主力突破山海关,南下入主中原,关外留守的兵力已经不足以震慑蒙古诸部。再加上清朝初年各地的反抗,三藩之乱,收复台湾都牵制了清廷的精力。北方蒙古各部中的不安定因素开始蠢蠢欲动。

图片
康熙时代——三战定乾坤

原来那个在土木堡把大明精锐一勺儿烩的瓦剌部,在鞑靼部的打击下向西迁移时,分裂为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和杜尔伯特部四部。

这个准噶尔部经过多年的洗礼,出了一位英主——噶尔丹。他很短时间就统一了原来的瓦剌部,随后又拿下了整个西域,河西,河套。在沙俄的支持下,随时准备东进。

当噶尔丹把喀尔喀蒙古当作东进的第一个目标,一顿疯狂输出的时候。康熙皇帝已经从平三藩,收台湾的忙碌中腾出手来,忍了这么多年,总算可以收拾这只草原狼了。

1

图片

乌兰布统之战

康熙第一次西征的主战场在乌兰布统。

谁也没有想到两个马背上的民族,进行了一场冷热兵器之间,有代差的决战,并间接造成了沙漠之舟——骆驼的濒临灭绝。

噶尔丹敢和大清政府硬刚,除了强悍的蒙古铁骑,还是有他的杀手锏——驼城。

所谓驼城,就是将万余骆驼缚蹄卧地,背负木箱,蒙以湿毡,如此里三层,外三层组成坚固的防线,士兵可以在“城内”用火枪和弓箭杀伤来敌,而对方无论骑兵还是步兵都无法接近。

噶尔丹觉得靠着“驼城”这个可以移动的“钢筋混凝土”碉堡,可以直接推到北京城下。

然而,噶尔丹背后的金主沙俄,如果知道他要这么干,一定连肠子都悔青了。因为《尼布楚条约》之所以会顺利签订,就是在两次雅克萨之战中,沙俄在山巅的碉堡都被大清的红衣大炮给轰碎了。

公元1690年,康熙皇帝一边御驾亲征,一边提前秘密联系了噶尔丹的一位好侄子,随后,大战开始。

其实清军一开始的进展并不顺利,国舅佟国纲战死,康熙皇帝本人也受了严重的风寒。不过最终双方主力,在乌兰布统相遇了。

不出意外,噶尔丹祭出了他坚不可摧的移动堡垒——驼城。

然而,他没有看到梦寐以求的场面——迎面而来的清军骑兵倒在自己的箭雨之下,而是看到无数炮弹呼啸间划过长空,在他的“堡垒”中轰然炸响,顿时血肉横飞!

噶尔丹大伤元气,引残部西去途中又不幸爆发瘟疫,死伤惨重!

屋漏又逢连阴雨,康熙皇帝战前埋下的伏笔奏效了,噶尔丹的好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引兵偷袭科布多,掏了噶尔丹的老巢——“尽收噶尔丹之妻子人民而去”。

2

图片

昭莫多决战

要说噶尔丹真是条汉子,遭受了那么大的打击,虽然吐了十几盆血,终归还是没死,藏起来休养生息,仅仅5年就东山再起

图片

上图来自baidu

这回他也学乖了,1695年,先煽动煽动内蒙古科尔沁等部作乱,自己又去沙俄搞来了不少真东西,之后才带上几乎所有兄弟(3万多人)东进,其实他也没想像上回搞那么大动静,只想抢劫掳掠一番,仗着有大漠的阻隔,清廷也拿他没什么办法!

但,康熙爷觉得老这么折腾太费钱,这次要一举搞定噶尔丹!清军这次能打的将领,精锐尽出,共10万大军,兵分三路

东路,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统兵,越过大兴安岭直接西进迎击噶尔丹;

西路,由抚远大将军费扬古统兵,由归化(呼和浩特)、宁夏越过沙漠,沿翁金河北上,切断噶尔丹退路;

康熙皇帝亲率中路军,出独石口(今河北省赤城北),经克鲁伦河上游地区北上,与东西两路军夹击噶尔丹军。

这次没有什么传奇故事,纯纯的实力对决

噶尔丹东进途中得知康熙御驾亲征,一下懵了,心里有点虚,选择先后撤避其锋芒,但最后在昭莫多被费扬古截住,双方数万人,毫无花哨,真刀真枪从中午厮杀到傍晚。噶尔丹最终大败,战死被俘的部众无数,费扬古在月下追击30余里,还是让噶尔丹跑了

不过此役之后,噶尔丹再也无法对清朝造成有效的威胁了,康熙胜利班师回朝。

3

图片

噶尔丹自尽

转过年来,1697年,康熙爷觉得不对,不能留着噶尔丹,不然始终是个祸害。

他自己亲赴宁夏指挥,命费扬古、马恩哈分别统率两路大军,举行第三次平叛行动,务必乘其新败,捣其巢穴,以其“万年之计”。

然而,还没等清军动手,噶尔丹集团内部分崩离析,噶尔丹成了孤家寡人。面对大举而来的清军,噶尔丹走投无路,服药自尽

至此,在沙俄支持下,意图搞民族分裂叛乱的噶尔丹,被清政府彻底平定。

然而西北边疆并没有消停多久,那个清廷曾经的盟友,背刺自己叔叔的“好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接任准噶尔部台吉,又不安分了起来。

但康熙皇帝此时年事已高,平定西陲的重任只能落在后人身上了。

接下来就是雍正,乾隆两代彻底巩固中央王朝对西域和北疆的统治,以及清末左宗棠抬棺西征收服新疆,最终稳定如今华夏版图的故事,咱们下周六不见不散。

注:封面图画&文中插图来自插画大师@Seren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