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招远邵氏家族与栖霞郝氏家族之间的一段联姻

 胶东故事会 2024-05-11 发布于山东

此前曾给大家介绍过若干明清时期胶东大族之间联姻的事例,本文的话题也与此有关,这次的例子发生在清代的招远邵氏家族和栖霞郝氏家族之间。

邵是招远的常见姓氏。根据《招远市志》在2002年时的统计,邵姓在当地百家姓中的排名为27位,总人口在4000以上。该市的金岭、蚕庄等镇,均有邵姓聚居村落,金岭镇的邵家村就是典型代表。而本文所提到的邵氏家族,就来自该村。

在这段联姻当中,娶亲的是邵家村的邵大年(原文提到的名字,后来可能有变化),其父亲名为邵景鋐,有廪生(秀才)的功名。嫁女的则是栖霞名士郝懿行(郝是明清栖霞四大科举望族之一,此前曾多次提及,这里不再赘述),他是进士出身,擅长训诂考据,是闻名于世的经学家。

一边是秀才,一边是进士,乍得一看,好像并非门当户对。但要知道,郝懿行在科举方面属于大器晚成,他考中进士时已经年过四十。也就是说,邵氏与郝家结亲时(古人订婚普遍早),双方的功名应该相差不大。再加上招远和栖霞互为邻县,两家可能存在世谊(从前代就有走动),彼此联姻,也属正常情况。

双方的子女联姻之后,邵景鋐与郝懿行也成为了亲家。正因为有了这层关系,当嘉庆七年十二月邵景鋐的父亲邵世玺故去之后,邵家在请人撰写墓志铭时,立即就想到了已经考取进士在京任职的郝懿行。于是,邵景鋐亲自写信,托人千里送到京城,将此事托付给对方。郝懿行自然也没有推辞,便提笔写下了《紫绶邵君墓志铭》(注:邵世玺,字紫绶)。

这篇墓志铭在回顾并称颂墓主邵世玺生平事迹和品行的同时,也留下了关于邵氏家族渊源和后人的珍贵记载。根据记载,邵氏家族“其先四川人,自讳(邵)英者来家招远为始祖”(注:四川、云南迁徙说在胶东族谱中很常见,这段内容应该也是引自邵氏族谱,本文只转述,不做考证)。

此后,邵氏家族世居于此(邵家),逐渐在科举功名领域崭露头角,邵世玺的曾祖和祖父均为庠生(秀才),其父亲邵维熙有从九品闲职,他本人为例贡生,子孙辈也大多“业儒”或钻研“武科”。其中,以孙辈的邵鹤龄最为知名。

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邵鹤龄在嘉庆二十五年考中武进士,初授三等侍卫,后来外放地方任职,屡经升迁,官至湖北郧阳镇总兵(正二品)。再后来,邵鹤龄在广西与太平军交战时阵亡,清廷赐予“祭葬世职,如提督例”的恤典,并赠谥号“威确”。据《增修登州府志》,因为邵鹤龄的显达,邵世玺在去世多年后也“祖凭孙贵”,被追赠为“昭武都尉”。

值得一提的是,邵世玺故去之际,邵鹤龄尚处幼年。《墓志铭》中对其只是简单提及名字,写作“邵鹤年”(当时他这一辈都带有“年”字)。郝懿行本人去世于道光五年,而邵鹤龄在嘉庆二十五年考中武进士。以此推断,他应该是见证到了这位姻亲后辈的飞黄腾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