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算管理,千万不能让财务主导!

 万里潮涌 2024-05-11 发布于浙江

       看了《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200号——预算管理》的内容,发现预算管理,其实并不是财务主导,原以为是管理会计的内容,必然是财务的主要职责,个人感觉,预算管理不仅仅不是财务能主导的,而且也不应该让财务主导,理由如下:

      1.企业预算管理的几个原则:战略导向原则、过程控制、权变原则,平衡管理原则等,其中 战略导向就是战略目标,战略目标基本是高层管理来决定,因为目标涉及到趋势、市场机会、企业能力等综合评估,关键意见还是来自销售部的高层管理者或者技术核心管理者,财务一般是配合出企业内部资源的报表。

       其次过程控制,执行过程的控制,并不仅仅是资金的支出控制,资金的控制是控制的最后一步了,真正控制的是业务活动具体的执行理由,执行步骤,执行效率,执行效果,事情该不该做,怎样做,谁来做,结果如何,最后才是钱该不该花!

      另外权变原则,就是预算计划的调整,计划的调整,原因一般是预期和现实发现了变化,或者有差异,谁来发现差异,谁来判断差异,谁来决定调整等等,这些都是具体的业务执行管理者决定,财务是很难参与其中的,即使业务执行者要跟财务解释清楚,也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

     2.其中“第八条 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基础环境包括战略目标、业务计划、组织架构、内部管理制度、信息系统等”,细看一下,战略目标,业务计划,组织架构,内部管理制度,都不是财务能主导的(信息系统在很多企业的确是财务在主导),也不可能是财务能够主导的!

     3.“第十二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定额标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夯实预算管理的制度基础”,这个部分,财务参与的相对较多,例如会计核算制度,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基本都是财务主导,但是绩效考核及激励制度,涉及到公司整体的利益分配,虽然财务的核算很重要,但决定权一般在核心高层。另外,内控制度,内审制度的设立和推行,基本需要核心高层的推动才能真正施行,因为内控和内审真正管理的是有“权力”的岗位!

     4.“第十五条 企业一般按照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方式,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或多维度相协调的流程编制预算。”预算的指标怎么来?真正是考验对业务发展的判断能力,而这种判断能力,一定是基于对市场形势的把握,以及自身业务执行能力的了解,无论是市场形势还是业务部的执行能力都不是财务能全面了解的,因此对于业务部提出的指标,财务部基本很难有评价。

     从以上几条来看,企业预算涉及企业整体的运行,深刻决定企业的发展,一定是业务为核心,财务为辅助赋能,因此,企业预算如果让财务部来主导,本质就是“偷懒”心态,推卸责任的做法,可以推测凡是由财务部来主导企业预算的企业,预算管理基本都是形同虚设!

     对于财务部而言,一定要抓好企业的信息化,及时、准确、全面的把握企业运行数据,才具备财务赋能的条件,否则,数据不及时、数据不准确,财务部的工作将大打折扣,在企业基本没有太多的发言权!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