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用11年,给上海写400多首情书,让每条街都变得诗意、浪漫

 外滩TheBund 2024-05-11 发布于上海

 记得把我设为星标哦,不然就看不到我了


上海的摩登与烟火气
都藏在他的音乐里

Citywalk还没开始流行的时候,就有个年轻人,走路骑车逛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

这些行走的鲜活记忆、碎片生活,被他用特别的方式,记录了下来。

于是,外滩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声音。直到现在,你走在外滩的万国建筑群里,都能听到它。

新落成的上海图书馆东馆,第一次用自己的主题曲,每天晚上准点和大家告别。

他是罗威,治愈系音乐作曲家, 更是都市的钢琴诗人。

在11年时间里,他为上海写了400多首“情书”,发布《钢琴随笔》系列,在网络上的收听接近5亿,治愈更多的人。

最近,他刚刚从联合国回来,和周深一起把中文歌曲带到了世界的高地。

还没来得及休憩、调整,今晚他又在北外滩的江畔,开启了《北外滩入梦》音乐会。

“我经常能感受到城市里温情美好的一面,也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去传递这样的力量。”罗威告诉我。



01

400多首情书

100多条有人情味的街巷

17年前,罗威从广州来到上海音乐学院求学。

来上海的第一天,他就去了外滩。此后想家的时候,他也会经常去那边。

“我总觉得外滩包含了太多的历史、太多故事,很难用音乐去简单地描摹。”

2018年的一天,他登船游览浦江夜景。下船后回家用了不到3个小时,就创作出了《外滩漫步》。以秒针走动的速度60为乐曲速度,将江畔流动的时光留在了音乐中。
这首乐曲在社交媒体上刷屏,和当年的上海外滩灯光秀MV一起成为了经典,也成为了罗威的成名作。第一次,外滩有了属于自己的声音。

刚毕业后的2013年,罗威陷入生活的低潮,不知道音乐之路何去何从。
有一天,他随手在钢琴上弹了一段曲子,把自己的心情抒发了出来,没有主题,就像日记一样。这便是《钢琴随笔》系列的第一首,《11月26日,上海,阴》。
他随手把这些曲子发到网上,时间不长,最短的只有2分钟,最长的不过5分多钟。没想到,不到一小时就有一万多人收听,而且越来越多人订阅。

从延安高架桥到巨鹿路,从虹桥以西到雁荡路尽头……在他的音乐里,上海不再是简单的地理概念,而变成了一个充满故事的生命体。

有段时间他经常出差,每次都坐最后一班飞机从北京回上海,出了站坐上出租车,看到深夜的延安路高架桥,莫名有种心安的感觉。

于是就有了《延安高架桥小夜曲》,经历数版演绎和改编,至今仍然是他最爱的曲目之一。

夏天的晚上,罗威喜欢走在衡山路或永嘉路上甚至不需要酒精,就有微醺的感觉。节奏用到三拍子,华尔兹的感觉,让人想要在上海的马路上跳一支舞,于是就有了《仲夏夜之梦》。

华山路的尽头有家咖啡馆,罗威喜欢去那里喝下午茶,一待就是一整个下午。某个春日的午后,他发现这条路,就像是伍迪·艾伦电影里的调色盘,被阳光染成了金色,迅速写下了《悠长的华山路》。

《小团圆》是罗威读完张爱玲的同名小说后,写下的读书笔记。

那时候,罗威正好从上海坐高铁回到广州,南国的风吹来,湿润温暖,为他的曲子加入了不一样的情愫。罗威把这首曲子看成属于自己的“双城记”。

罗威无疑是勤奋、自律的。哪怕每年,有一半时间都在出差住酒店,但无论多忙,他的创作和“钢琴笔记”一直都在坚持更新。

在11年里,罗威写给上海这座城市400多首“音乐情书”,涉及到上百条马路、和地标……细细数这些数字的时候,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这些耳熟能详的地标、地名,勾连起大家对于上海的共同记忆,高架桥、街角、高楼,路灯都变成了浪漫和诗意的存在。

有人听过《衡山宾馆外的梧桐和午安》后,专程从外地跑来,要住进他音乐里的衡山宾馆;听过《桂林路未尽的雨》,很多人会问,桂林路在哪里?

在罗威的音符中,所有人感受到一个有温度的、充满人情味的上海,每条街、每盏灯似乎都有了生命。


02

合作周深

去纽约联合国

这个五一前的谷雨日,歌手周深一身白衣,站在联合国总部大楼的大厅内,深情演唱。
坐在观众席的罗威从头到尾捏了一把汗,“一直到最后一个音唱到大家鼓掌,我觉得更多都是一种忐忑紧张的心情。”
周深演唱的这首交响诗《和平颂》Ode to Peace),作曲人就是罗威。

去年年底,他就收到联合国邀请,要为中文日活动创作,要用音乐来表达对和平的祈愿。

这堪称一场巨大挑战——“和平”这个主题,早就有无数人写过了,怎样才能不落窠臼?

罗威思考了很久。他给出的解答是既然要讨论人类,那就先远离人类:“从地球、自然、生命,然后我们的家园来描绘,最后由周深来代表我们的内心。”

“这次非常消耗,因为整个作品总长超过了30分钟,光第三乐章就10分钟。” 但等到谱子真的变成旋律,演奏出来的时候,那份喜悦感和满足感也非常强烈。

联合国之行,作为音乐家,罗威参与了论坛发言。但是以旁观者的体验身份来说,他觉得在文化传播上,中国人还需要更加努力。

“两个月前,有一个kpop当红团体也来这里活动,他们仅仅是一个拍摄就能造成万人空巷。而我们的非遗、四大发明,可能还有很多外国人不是特别了解。”

离开联合国之前,他找了个空闲,在工作人员的秘密图书角看了一下午书。那里视野开阔,可以隔海相望,看到另一个岸口同样美丽的海洋风景。

最近几年,罗威从青年才俊,成长为业内知名人士,也走上了越来越大的舞台,登上了联合国。

享受着世界各角落的掌声与赞誉,但在罗威心中,他仍然是从上海出发,他的初心仍然在上海。

在他的最新创作《夜曲》里,仍然是关于黄浦江的记录,但是有了更多和这个城市的同步成长。

“我好像不自觉地就把萨克斯,融入到了汽笛声之中,旋律好像变成了气体,幻化为路过的船。”

关于上海的故事,就像黄浦江的水,是他的灵感和创作之源,绵延不绝、永远也讲不完。


03

乍浦路开启一天

在黄浦江边找回松弛感

多年前,罗威曾经做过一件壮举,在凌晨三点的外滩黄浦江畔,驾起钢琴,独自弹奏起《外滩漫步》。

6年后的今天,他再次来到外滩,但这次是坐拥更广博的北外滩,举办自己的音乐会《北外滩入梦》。

眼前,外白渡桥熟悉身影闪烁,万国建筑的灯火辉煌依旧,雨中的东方明珠烟雾缭绕……而他的手指在琴键上跳跃,跟100多位听众一起沉浸在北外滩的夜色。

“可能会有热闹丰富、温暖的曲子,但也有表达非常自我的。”算上返场曲,这次,罗威演出的曲目一共有14首,其中很多都是从《钢琴随笔》系列里挑出来进行改编的。

其中《乍浦路漫步》,今天是首次亮相。这也是罗威在上海外滩,看到的另外一面。

早上6:30,他在乍浦路桥上,遇到一队骑单车的人,大概有四五十人,大家在桥上停下来休息,让本来步行的地方变得很拥挤。

“那会感觉好像整座桥突然热闹了起来,像一幅人物丰富的长卷轴,伴随着蒙蒙亮的天,散发出生机与活力。”

沿着乍浦路往北走,是活色声香的市井气:苏州河自顾自流淌,学生们背着书包,急急忙忙赶往学校;上班族路过生煎包和小笼包店,匆匆解决早餐。

再过一个路口,就是陈可辛剧组新搭好的《酱园弄》取景地,修复后重新开放的胜利电影院就在不远处。


这份独特的烟火气被罗威记录下来,变成《乍浦路漫步》,“这是一个早上,看到整个城市慢慢苏醒的感觉。”

成名后的罗威,已经越来越忙碌,在上海要找到松弛感,也变得越来越难。

过去,他会5:30起床,去复兴公园看个日出,可以赶上周围的brunch 8点开门。但现在,工作日的早上8点,这些店里已经挤满了人。

幸好,他喜欢的去黄浦江边漫步,还保持着原本的张弛度。

在罗威的朋友圈里,你经常能看到各种不同角度的外滩江畔,从白天、日落到夜间的模样。“因为江面的尺度特别宽,你不知不觉就会松弛下来。”

一次日落的漫步后,他写下新曲《一天:滨江日落对话》。他总结道,“前奏里缓缓铺垫的,就像天空边际的云。而浦江拍岸的一声声,也正像她温情的回应。” 

《迷宫》和《Silent》则记录了上海曾经历的特殊时刻,更加真实私密、焦虑与挣扎的时刻。

在世界会客厅,还有专门为它谱写的一曲《会客|世界》。

夜幕降临,北外滩的灯火渐渐亮起。

我们感受乍浦路的晨光,滨江的微风……在流淌的旋律里,不仅记录了外滩的变迁,也见证了罗威音乐梦想的成长。


文、编辑/海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