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尚海燕:示儿

 河畔文苑漫步 2024-05-11 发布于陕西


示 儿

◎文/尚海燕

我们都是平凡的父母,而且大部分人都会不出意外的继续平凡下去,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一步一步走向幸福,探求通往幸福的道路。

虽然我们身处在一个焦灼的时代,一个个性化更显突出的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很多家庭培养出了骄纵懒惰自私的下一代,所以我们唱衰,说以后靠孩子养老就是白日做梦。但是也不难看出,很多家庭因为有良好的家风,很好的亲子交流,父母良好的表率作用也培养出了平凡但有爱的孩子。养育孩子这件事,就像装修房子,大多时候是房子装修完了才摸清了里面的门门道道,知道哪些考虑是不周的,哪些改装是不必要的,哪些东西做了是多余的,哪些当上的有点冤枉。试错,让我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们总是急于揠苗助长,或者只在学业上下功夫,不注重孩子的自我成长和自我修养的培养,很多家长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生物人应该给于孩子的引导:在细声慢语中长大的孩子会懂得温柔;在陪伴嬉戏中生长的孩子有安全感;在循循善诱的教育中长大的孩子知进退;在是非观念中得到锤炼的孩子知道规矩方圆。我们那么期望每一个孩子得到幸福,以至于鞭策过当而适得其反,在操之过急的教育里让孩子完全失去探究的兴趣。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像龙应台那样让孩子对一切事物慢慢去感知,成熟的家长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告诉我们的孩子:孩子,你慢慢来,只要走在对的路上,无论怎样走都会到达幸福的终点。我对你寄予厚望,但是我不绑架你的精神,尤其是对成年子女而言:你好,我满心欢喜;你走弯路,因为我们的知识欠缺,允许你有试错的经历。人生其实就是一种体验,这不过百年的时光,愿你在体验中成长。战火纷飞的时候,我们祈祷平安就好,饥寒交迫的时候,我们祈祷温饱就知足,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总是迷失方向。有时候我们就像贪得无厌的渔夫太太,在欲望无止境中回归原点,让即得的美好都成为泡影。 

在和孩子互动方面,历代大家各有身手,陆游有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放翁的诗饱含了他一生的期待与遗憾,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未酬壮志,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这种情怀,高山仰止,我们赞叹不已。他留给儿子的就是这份爱国精神。苏东坡之洗儿诗云:“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是东坡先生在经历了人生诸多波折,一贬再贬的黄州惠州儋州的历练之后的彻悟之言。苏轼的小儿子即四子名苏遁,从给孩子起名上就可以看出他心态,朝云陪伴苏轼在黄州受苦,苏轼老来得子,在孩子出生3天后依照旧时风俗给婴儿洗身所做《洗儿戏作》,诗作因苏轼自身境遇:年方二十名动京师,却因嫉妒而屡遭构陷,一生颠沛流离,感叹“我因聪明误一生”,所以他对儿子的愿望只是“愚且鲁”,这里所说的并不是愚笨,我想更应该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藏锋露拙,才美不外现,才能少惹嫉妒灾祸。可是这一良好愿望可能是很难实现的,愚且鲁而能至公卿的人可能少之又少吧?这也许是“戏作”之由。《曾国藩家书》约有330多封,是曾国藩写给儿子纪泽、纪鸿及诸弟的书信汇总,总体展现了他的思想、个性、处事观点,曾国藩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守拙”,即: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贪:不贪时间、名利、财富。这是他功成名就的经验之谈。曾国藩对儿子纪泽说“尔看书籍颇多,然而诵者太少,亦是一短,嗣后宜将《文选》最惬意者熟读,以能背诵为断......”有一个小故事讲的就是曾公夜读,因一篇小文章背不下来而整夜不寐,导致梁上君子行窃无法下手,曾公读文梁上君子听得都倒背如流了,曾公还磕磕绊绊背不下来,惹得梁上君子忍无可忍的骂他“像你这种笨人还读什么书!” 诸此种种看来,曾国藩之所以能功勋卓著,全来自于他以勤补拙的能力。我听《曾国藩传》时常常也为他的自律、勤奋、永不懈怠的斗志而感动万分,凡事若能沉下心来则无一难成之事。他给后人立下家规“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他以身作则,在“半耕半读”的家风中成为一代大家。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先生对孩子的教育更是细致入微,包括到生活细节:与人相处的礼仪,心态、甚至坐像站像,与人交谈时手要垂直,吃饭时刀叉不要掉下盘等等细节,他能从自身遇到的一些问题来深刻自省,用自己的错误做反面教材,让孩子以父为镜,不厌其烦的谆谆教导。他告诉孩子:人生没有一桩幸福不要付代价的。东边占了便宜,西边就得吃亏些;心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想改弦易辙,丢开老路,换走新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与新路放在两个盘里很精密的称过。

以上家书,先辈都是在自我成长的经历中总结告诫孩子关于事业、家庭、爱情、社交等等方面的经验之谈,托举并引导孩子少走弯路,多体味人生的多彩,正确面对人生的苦难。无论是悲愤忧天下的陆游、还是经历重重苦难最终豁达通透的苏轼、还是坚韧自律到极致的曾国藩、还是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傅雷,每个人都和我们普通父母一样,期待孩子健康、成功、顺遂。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家庭教育方向逐渐功利、偏颇、甚至缺失的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幸福的度过一生?在虚荣攀比和焦灼中撕扯,还是在沉稳努力后随遇而安的享受明月清风,这是很值得我们去思考探讨的。我们对成功的定义也是需要有自己的判断。所谓幸福,也许就是:任你繁华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满足。不自卑、不自弃、不自傲;脚踏实地丰盈自己的大脑,充实每一个细微的时光,面对细微琐碎有好的心态去承受,打破自我设限,这样的一生,无论结果如何,也许就是幸福圆满吧?


作者简介:尚海燕,财务工作者。喜欢读书运动,犹喜在唐诗宋词中漫游。少有梦想,热爱生活。一旦认准的人事,必倾情尽力。

河畔文苑漫步 

◎主 编:赵航标   ◎文学顾问:李  伟  林长宇

投稿须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