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岱年 || 忆旧说梦

 倚月临风 2024-05-11 发布于河北

记忆中的第一次

平淡的一生中,也有许多第一次。最令我难忘的,是三回第一次。

1928年3月我在北京《晨报》的副刊上发表了一篇短文,题目是《关于列子》,这是我第一次在正式报纸上发表学术文章, 内容是根据历史资料论证列子(列御寇)确有其人,并非子虚乌有。学术界有人认为列子是庄子的寓言,历史上并无其人,事实上不  但《庄子》书中有列子,《吕氏春秋》《战国策》中也有关于列子的记载。列子是先于庄子的道家人物,是不能否定的。我认为《列子》一书基本上是伪书,但应肯定列子确有其人。这是一篇考据短文,虽然底稿已不存,但此事仍在记忆中。

第二回第一次是1936年5月我完成了50万字的专著《中国哲学大纲》。从1935年春写起,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写了50万字,以问题为纲叙述中国哲学的发展过程,展示了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体系。当时以全力写书,所以很快写成了。写成之后请冯友兰先生和张荫麟先生评阅,冯友兰先生和张荫麟先生都表示首肯。冯友兰先生将书稿介绍给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也接受了,但迟至1958年才正式印出。这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一本几十万字的专著,后来也写了几本专著,但只有一二十万字了。

最有意义的第一次是1945年8月15日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这是平生感到最大快乐的第一次。七七事变以后,天天盼胜利,年年盼胜利,经过八年,终于盼到了。当时听广播听到日本投降,我感到无比的欢欣,高兴得跳了起来,当时朋友们奔走相告,莫不感到最大的快慰。1945年8月15日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后来第二次感到快乐是在1976年10月听到“四人帮”倒台的消息,感到一次精神的大解放。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流行“越有知识越反动”的口号,令人感到研究学术完全无望,对于中国文化的前途也丧失了信心。“四人帮”倒台了,感到正常的学术研究又有可能了,于是又燃起进行学术研究的热望。

在我的平凡的经历中,也还有若干第一次,如1933年9月第一次在大学(清华大学)讲课;1969年“文化大革命”中遵照“工宣队”的指示,第一次离京到江西鲤鱼洲“五七干校”参加锻炼,这是第一次到南方。1978年12月第一次参加“中国哲学史讨论会”,被推为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但是这些第一次都没有1945年8月15日第一次感到最大快乐的深切意义。

靠边站

1966年6月1日,“文化大革命”开始,受命回校。北大东南门旁贴了一个纸条:“资产阶级教授靠边站。”我们一回校就靠边站了。

一开始,哲学系老教师在一起开会学习,不久就分为两组,一组是据说有问题的,如我和冯先生、洪谦、熊伟、沈履、周先庚、周辅成、黄楠森、朱伯昆、吴天敏、桑灿南等;一组是据说没有问题的,有郑昕、王宪钧、任华、宗白华、齐良骥、黄子通等。有问题的一组由黄楠森任组长,每天清晨到校园内扫地一小时,然后开会学习,写检查、抄大字报。没有问题的一组,后来黄子通也被揪出来了,原来他曾参加国民党,曾任区党部的委员,在外调中发现了,他冒充进步,终于被发觉了。宗白华也受到批判。

我每天早晨到校内“一院”扫地,然后学习。不久冯友兰先生病了,住进医院,两月后出院,仍参加原组学习。我向冯先生表示慰问,但也有人对冯先生冷眼相看,如不相识。当时哲学系揪出所谓“黑帮”,共十几人,以冯定及王庆淑为首。他们每天拔草,接受批斗。当时很多学生到老教师家搜查,称为抄家。9月初的一天,哲学系五年级的一帮学生由助教庄印带队到我家搜查,闹了一下午,抄走了日记及笔记卡片等,而没有抄去我的著作手稿,这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冯先生被抄的次数更多了,但未动他的藏书。到1967年6月1日,“文化大革命”一周年,哲学系文革领导小组宣布:张岱年、黄楠森、汤侠声、叶郎、吴天敏五人检查得较好,予以解放,从此我们五个人不扫地不抄大字报了。我遵命参加王宪钧、任华、晏成书等的小组学习,每天看大字报,听大喇叭广播,读《毛选》。1968年8月初,哲学系“文革”小组令我换房子,从原住房迁出,换住一间半的小房间。我不敢违抗,遵命以大换小(其实原来也  不大),于是卖掉四平板三轮车的旧书,又卖掉沙发。当时家具店不愿收旧沙发,必须搭上一个书桌,总算勉强安置下来。

当时北大两派斗争激烈,1968年8月末,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校,那天晚上,让我们迎候欢迎,等到深夜,一个工厂的宣传队到了,人们列队欢迎,我也参加在学生队伍中,接着开会,师生表示欢迎,我也说了两句欢迎的话, 一个工人立即说,你们资产阶级教授没有发言权。我就不敢再说了。天天开会,过了几天, 宣传队员又问我们,你们资产阶级教授为什么不发言呀?这令我确实不知如何是好。王宪钧同志问我,不说不行,说了也不行,这怎么办呀?这是老教师的共同感受。有一天,参加宣传队的某一工厂的领导同志魏书记找我谈话,对我说,你们老知识分子还是有前途的。这给我以莫大的安慰。当时我是参加群众学习的,还有不少老教师被关进监改大院,俗称牛棚,如冯友兰先生、冯定同志等都不能参加群众学习。后来,将哲学系教师都集中到38楼居住,每天开三段会,每天晚上要做思想汇报。1969年9月末,宣传队号召教职工到江西鄱阳湖畔的鲤鱼洲五七干校劳动锻炼,名单上有我,我就整理行装随着队伍乘火车前往江西。到鲤鱼洲之后,哲学系与历史系共组成第八连。住大草棚。初到鲤鱼洲,参加运石子、编草帘、插稻秧、修水坝等劳动。因年过六十,遂编入老年组,从事种菜劳动。同组还有王宪钧、周先庚、桑灿南、吴天敏、李长林等。鲤鱼洲土地是红土,有雨是泥,无雨如铜,泥地很滑,我经常摔跤,有一次滑倒,伤了左胫,痛了一百天才好。八连常让老年人值夜班,夜间坐在草棚外守望。我经常值夜班,夜阑人静,万籁俱寂,一片宁静,颇饶静观之趣。仰望天空,星云皎然。多年以来住在城内或近郊,房屋比栉,很难见到星斗,今一片空阔,仰望天空,北斗在目,另有一番情趣。1970年10月,八连领导宣布:石坚、张岱年、汤侠声等回校,于10月3日起程北归,回到北京。在鲤鱼洲整整一年,冯定、王宪钧等仍留在鲤鱼洲,次年才回京。

回到学校之后,参加工农兵学员的辅导工作。1972年,毛主席指示:“要学点哲学史”,于是北大接受了编写中国哲学史教材的任务,组成写作组,由冯友兰先生、楼宇烈、朱伯鼠和我参加。分配工作,我负责撰写宋元明清部分。此书后来由中华书局出版。

1976年,毛泽东同志逝世之后,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 全国人民都无比欢腾,我感到获得一次精神的大解放。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深感研究学术前途无望,此时研究的夙愿又复活了。

忆旧说梦

老来多梦,常常梦见几位前辈先生和老朋友。近年老成凋谢,许多前辈先生和老朋友都去世了。尽管他们的音容笑貌就宛如昨日,却只能在梦中相见了。常常入梦的有前辈金岳霖先生、冯友兰先生、朱谦之先生和老友张恒寿同志等。1948年年底,清华园解放,1949年至1952年,清华哲学系同仁经常开学习会,会中各人谈学习体会。每次会中,金先生的发言最为深刻,其见解的精辟常常出人意表,令人敬佩。所以我最喜听老先生的发言。可惜当时没有记录,其内容都已遗忘了。1952年院系调整,清华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1953年建立了教研室,冯友兰先生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每次教研会议都由冯先生主持。冯先生态度谦和,对于别人的不同意见都能平心静气地对待。朱谦之先生是由广州调到北大来的,参加中国哲学史教研室,每次教研室会议,朱先生都是率先发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有一件事情印象最深。

1966年“文化大革命”,哲学系老教师在一起学习,当时在“南阁” 开会。这时朱先生已调到宗教研究所,因为家住在北大,故仍在北大参加学习。有一次朱先生发言,其内容己忘记了,当时担任学习组长的一位年轻同志认为朱先生的发言内容反动,于是发动同组的老教师展开批判,但朱先生坚决不接受。朱先生和社科院领导联系, 一定要那位年轻同志承认错误,表示道歉。当时朱先生有这样坚强不屈、刚直不阿的勇气,实在令人敬佩!后来朱先生迁居社科院宿舍,1970年我从江西北大干校回到北京,次年到永安南里看望朱先生,朱先生已卧病在床。必须有人扶掖才能起身,由朱夫人何绛云女士扶起来,畅谈很久。不意这是最后一次听朱先生的谈话了,但朱先生的音容相貌仍常常在梦中出现。这两年常常在梦中梦见冯先生主持会议和朱先生发言的情况,醒来徒增悲怆!哲人其萎,追忆往日晤对,感慨系之矣!

张恒寿同志系大学读书时的莫逆之交,多年来虽不在同校工作,但每年总要晤谈四五次,似乎也于前年病逝了。促膝畅谈之乐不可复得。在梦中却常常晤见,醒来益增追思。

今春二兄崇年(河北大学教授)又因病逝世,他的逝世使我忆起幼年在家乡居住时一起生活的情况以及20年代在北京西城大家庭中同住的情况。二兄平日乐于助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给我以指导和帮助。50年代以来,一直在天津、保定任教,与我分居两地了。近来梦中仍梦见在一起生活的情况,醒来益增悲怆!

也常常想,故人已逝,无由晤对了。能在梦中相见,赤足慰怀!但醒来益觉酸楚耳。

我平日习于抽象思维,不会写文艺作品,今忽然心血来潮,联系梦境,写此忆旧的短文,可谓痴人说梦。

阅读链接

张岱年 || 我的家庭和幼年时期

张岱年 || 漫谈读书

张岱年 || 我和书的故事

燕亢生 ‖ 张门三兄弟,近世谱传奇——献县张申府、张崇年、张岱年散记

 END

作者简介

张岱年,字季同,别号宇同,河北沧县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著作等身,一生所撰写的著作、论文多达400万字,较著名的有《论外界的实在》《中国思想源流》等,绝大部分收录在《张岱年文集》(六卷本)和《张岱年全集》(八卷本)之中。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京畿学堂

主办:河北京畿学研究中心

许振东名师工作室

编辑:王昊怡

审校:王璐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