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形物语》深度解析 | 无论你对此生的决定为何,请一定要真诚地对待自己

 桃花蔡 2024-05-11 发布于江苏

《水形物语》海报


一部毫无掩饰的童话,有着烁烁闪光的童心,向着纯真的浓稠致敬,大张旗鼓地歌唱爱与善,穿插着老派的歌舞,烘托着相濡以沫的人际关系,《水形物语》中的这一切,每个成年人都知道不可能真实发生,但谁都愿意去相信这一切真的发生过。

—— 写在《水形物语》解析前

在世界文学和艺术发展进程中,人鱼恋是一个永恒的美学母题。从安徒生的通话作品《海的女儿》,到星爷的《美人鱼》。同时期网络文学时代,数部烧脑虐心人作品同样十分优秀。今天聊的这部《水形物语》,又是一部将人鱼恋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故事线很简单,似乎能找到人鱼恋的母题概念,两个在身体和心理并不完整的角色,遇见彼此之后找到了完整的自己的故事。为了寻找到各自完整的一面,遭遇到的种种磨难更是故事深入人心的行为准则。

《水形物语》的主题没有星爷的《美人鱼》寓意那么深远,比如环境保护、地产过渡开发、爱情主题等等。而在《水形物语》中,人鱼被研究和被虐待,背后更多的寓意是战后人们心理的恐慌扭曲和无助。

本片的导演陀螺,向来以暗黑的童话风格闻名于世。他的作品里,一向对各种怪物情有独钟。从《潘神的迷宫》、《环太平洋》到《猩红山峰》等等。直到《水形物语》,成为了他导演生涯中最佳的影片而存在。在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之后,更多的诟病也随之而来,比如对电影的主题看不懂,电影的故事过于诡异等等。甚至对电影的名字,也抱有质疑。

事实上,这部浓墨重彩的电影,无论是画面还是背景,美轮美奂,随便甩出几张,妥妥的电脑和手机壁纸。即便是豆瓣上评分没有那么高,也可能对于成年人来说,过于幼稚;对孩子来说,过于恐惧。殊不知,从北欧上古时代的童话开始,黑色童话,本就是纯真爱的源头。

对于画面中竟然了冷色调的暗黑风格,我更多的理解是导演对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色彩记忆,二战后早期的社会现实里,关于爱和友谊的简单故事。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进入了冷战时期,外界的恐怖行为暴虐着社会的各个角落,人性内的真爱,才是本片水一般质感的画面,特有的气质吧。

主角艾丽莎是一名生活简单的哑巴清洁工,由于她的生活很简单,总是与周围的一起诶保持着疏远的关系。一密切的,只有她的同事Zelda。她的楼上还住着“渴望出名的艺术家”,同性恋身份的他也正因为莫名的丑闻丢掉了广告策划师的工作。无论是艾丽莎、黑人同事Zelda、还是同志身份的好友。他们和人鱼一样,其实都是被主流社会所排挤的异类。

尽管艾丽莎的听力健全,但她不能说话,只能通过手语与这个世界交流。同事,艾丽莎作为一个孤儿,她与他人的大部分互动都依靠直觉和感官。艾丽莎第一次见到人鱼时,她感受到的并非恐惧,而是发自内心的同理。她没有仇恨和恐惧,而是选择用爱去包容这个跨物种的生物。

螺导演擅长于简单的颜色搭配出电影的主视觉。《猩红山峰》中大量血红色元素的运用,《水形物语》选择了水蓝色作为主色调,将绿色阴影做了最大限度的使用。影片的开始被幽暗的蓝绿色充斥,然而随着女主与人鱼感情渐渐升温,陀螺选择用温暖的红色进行搭配。细节之一:从高跟鞋到大衣的选择上,都能看出女主心境由孤僻向明快的转化。

艾丽莎与人鱼在水中交欢的一场戏可以说是全片的高光时刻,泛着波光的水下镜头与欢快的配乐碰触出极其梦幻的质感。这场戏来自于1954年的怪兽电影《黑湖妖谭》,其实《水形物语》的故事灵感也完全来自于此。

用陀螺自己的话说:“这是我见过的最诗意的画面”。 

《水形物语》的美,另一方面得益于团队超高水准的场景设计。在《猩红山峰》之后,陀螺再一次展现出对于这种哥特式恐怖画面的深刻理解。上世纪的《黑湖妖谭》的作品灵感深深地打动着陀螺,更多的是向这部经典电影致敬。

这种夸张的元素设计和负担过度的情节似乎压制了故事本身最真挚的情感,使角色的平面化更加凸显。然而,通过团队耀眼的制作和优雅的造影艺术,再加上一线级别的阵容,反而使故事呈现出了天使和恶魔的两面性。 

《水形物语》的本质是一部童话,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竟然灰觉得陀螺开始拍摄恐怖片了。其实在作品本身,明显的时代寓意和情感指向,让电影既美得无处可循,又恶得令人痛苦。一边是遭受欺凌的战后时代的人们,饱受欺凌和虐待,最后反抗的主角,成了光鲜亮丽的精神反派。

值得一提的是,不完美未必是糟糕的事情。即便艾丽莎是一个哑巴女孩,可是她的一个手指和一个眼神,在影史上绝对是封神之作。你能感受到她面对阴谋的勇敢,内心的直率和力量。勾勒出电影主题里对待残缺之美的本身涵义。

这部柔软的电影,带着童心和爱的探索,不小心陷入温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