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学.书房】一间书房,书才是真正的主角

 灯下悦读 2024-05-12 发布于广东
图片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唐 刘昚虚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与传统艺术打交道,从书画、瓷器、紫砂到家具、赏石、文房杂项,也接触了形式不一的空间,素日里摆弄器物,以为书房之布局,不过是一张条案,三两长物,几件石雕,再凑若干文房册页,遂成一“风雅书房”,实则差矣。这样的书房,缺乏真正的灵魂。一间书房,书才是真正的主角。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书房,须有书。南宋陆游说:“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书房若无书,则如清池无鱼,碧草无花,少了真正的精气神。如果说,书房是个人精神修养的桃源,那书房里的书,则是这片桃源里的光,拥书万卷,便有了日月之耀,群辰之烁,星河之芒,时时研读,虽世有晦暗,心中依然光亮如炬。


图片


图片


图片


常听人言,“书房分两种,一种是为读书而收藏,一种是为收藏而读书”,清禄书院吴清老师的书房,二者得兼。只见满墙书架,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还有很多做过的笔记和标签,好记忆不过烂笔头,这是真正做学问的样子。清禄书院的书,内容涵盖历史、文学、哲学、类别涉及玉器、香事、家具、瓷器,既有专业知识的充盈,也不乏轻松趣味的小品,真可谓是理想中书房的样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古至今,文人皆以雅称,冠以书房之名,大体有斋、堂、屋、室、轩、园、馆、居、亭、庐、庵、洞......如刘禹锡的“陋室”,辛弃疾的“稼轩”,倪瓒的“清閟阁”,徐渭的“青藤书屋”,蒲松龄的“聊斋”,梁启超的“饮冰室”等。寒窗之下,“清禄”二字,何尝不是对书房的另一种注解。


图片


图片


民国金石大家吴昌硕,曾给自己的书房“缶庐”写过一幅对联:“食金石力,养草木心。”书房之名,实为主人的自谦与自省,一日事务之余,游心治学于书房之中,读至倦处,抬头看见书房匾额之题名,便有一种精神上的激励与鞭策,不觉困顿皆消,继而书山披荆,学海擎楫,顿忘日常俗机。


图片


/

书 房 雅 事

郑逸梅先生曾经说过:“不读书,不看云,不焚香,不写字,则雅趣自消,俗尘自长。”书房里,亦有一番雅趣。


图片


01
听雨

听雨,为书房风雅之事。“扫石共看山色坐,枕书同听雨声眠”,读书,少了雨声,便无灵气;听雨,缺乏书香,亦失清雅。以雨为名的书房,先有北宋苏东坡的“喜雨斋”,后有民国周作人的“苦雨斋”,一喜,一苦,皆是作学问的境界。书中奇义得析,文思涌如清泉,高唱大江东去,是为喜;学问有待推敲,捻断数根银丝,低徊瓦屋纸窗,是为苦。在读书人心中,喜苦皆两宜,为人生乐事也。

图片


图片


02
焚香

清禄书院主人吴清,为中国传统香事专家,在其书房的一侧,是一间香室,室中有一桌,桌上器具,皆与香事有关,炉瓶三事,香丸,香材,与香事有关之书籍,一应俱全,步入此间,令人有清心静意之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焚香,为书房醒神之用。北宋陈去非有一首诗《焚香》:“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香。”即写书房香事,古代文人在书房之时,常焚香霭,以添静读之趣。一炉香、一盏茶、一瓶花,“千古文人佳客梦,红袖添香夜读书”,吴老师读书之时,便会熏焚自己调制的香品,袅袅青烟,神思俱凝,翻阅之间,一册尽读。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书房里,最好的境界,莫过于,读书忘归,如坐春山。正如学者季羡林先生说:“我兀坐在书城中,忘记了,尘世的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愿你也能有一间自己的书房,典册拥藏,笔墨盈香,构建起丰盈的精神世界。


图片

本期空间|清禄书院

人物出境|吴清

文章撰写|文人空间 梁诏贮

影像制作| 文人空间 邓黎君 许晨

图片
图片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雅物商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