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一五师光辉战斗历程】南下华中,东进苏北,开辟新根据地

 昵称15596056 2024-05-12 发布于山东
图片


这是一支红军血脉,历史厚重,战绩辉煌,满载荣誉,集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志愿军五面旗帜于一身的光荣的老部队。




——原115师师长/黄豫生

图片



115师光辉战斗历程

   南下华中,东进苏北,

开辟新根据地




一、向豫皖苏根据地挺进




豫皖苏边区东起津浦路,西达新黄河(即现颖河,为1938年蒋介石政府炸毁花园口黄河大堤决口而成),南临淮河,北起陇海路,共24个县,1000多万人口,为我华北、华中两大战略交通要道及联系纽带,与山东、苏北相呼应形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位置极为重要。

我党在此地区组建了新四军6支队,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后,先后派遣骑2军、骑8师、138师等进入该地区,配合当地日伪军及国民党顽固派原有部队,企图消灭我抗日革命武装,摧毁我抗日民主政权。敌众我寡,双方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增援华中军民的抗日斗争,巩固豫皖苏根据地,已成为我党关注的重点之一。

1940年5月,我八路军2纵队,奉18集团军总部命令南下豫皖苏边区增援华中。

纵队留新1、3旅及我旅4团坚持冀鲁豫根据地,隶属集团军总部指挥,纵队部率我旅主力及344旅组成两个梯队向豫皖苏根据地挺进。

我旅6团与344旅688团暂时对调建制,与该旅主力组成第一梯队首先出发,687和我6团在344旅编成内,于5月下旬从鲁西南的定陶出发,经曹县、成武、金乡、鱼台、丰县、砀山,在黄口附近过陇海路南下。

6月9日,担任后卫的我6团在永城以北的瓦子口击退了日军400余人的追击。当日夜间,部队经过50多公里的急行军,于10日上午9时到达永城以南的李口一带。344旅主力及我6团主力渡过会河后在李口以南宿营。6团后卫2营在李口担任全旅的后方警戒。

李口是一较大的自然村,南靠会河,周围村庄较多,抗日群众构筑的交通壕与自然沟纵横交错。6团2营以5连占领李口以北的古城,向北构筑第一线防御阵地,以6连、8连分别在村的西北角、东北角构筑二线阵地。7连随营部驻李口村南,为预备队。

永城日军闻讯后,其警备司令立即率400余人分乘18辆汽车向2营袭击。11时将5连秘密包围。5连人员正在休息,哨兵警惕性不高,遭敌偷袭,前沿有利地形皆为敌所控制。该连经艰苦奋战冲出重围,撤回到二线阵地,伤亡很大。

日军随之追到二线阵地,集中兵力向8连进攻。8连奋勇抗击,将敌击退。敌又改向6连冲击,将该连阵地突破。2营立即指挥7连向敌反冲击。7连指战员前赴后继,英勇冲杀,将敌击溃。

此时,我6团1营已增援过河。敌见我援兵到达,乘车逃回永城。6团2营在此次战斗中,毙伤日军永城警备司令以下100余人。

李口战斗,是6团成立以来单独和战斗力强悍的华东日军打的第一个硬仗。战斗中,该团2营4位连长有两位英勇牺牲。2营指战员打得英勇顽强,充分表现了我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优良的战斗作风。

李口战斗后,我6团奉命坚持在永城、萧县地区活动,控制陇海路,监视石友三部的动向,并接应纵队二梯队南下。

此时,687团在344旅编成内继续南下,在涡阳新兴集与新四军6支队胜利会师。并在油张集粉碎日寇数百人的进攻,毙伤敌100余人。豫皖苏边区军民为之振奋。




二、二梯队南下,涡阳两次整编




当纵队的第一梯队344旅南进时,二梯队之我旅与留冀鲁豫根据地的各部队为了迷惑和牵制敌人,在大名以西之楚旺、滑县一带积极活动,转隶我旅指挥的688团还袭击了楚旺,以积极的战斗行动,保卫了边区麦收。

当敌以2万之众分兵12路合击濮阳,'扫荡'冀鲁豫边区时,我旅5团和688团于濮阳八公桥进行了1天的顽强阻击后,跳出敌人包围圈,经濮城、郓城、金乡、钜野、沛县、丰县、砀山等地。在高寨南击退敌人袭扰,于黄口附近过陇海路,宿营于张大庄及其以南村落。

当夜,黄口日军乘5辆汽车追来,拂晓前向我688团2营偷袭。因该营戒备不严,又系从内黄大队改编不久的部队,缺乏战斗经验,损失较大。我688团3营和北上接应的新四军6支队将敌击退。我旅及纵队部在新四军6支队掩护下又经过3天行军,到达涡阳地区根据地腹地。

6月下旬,2纵队部率我旅和344旅到达涡阳地区与新四军6支队会师后,为统一领导,合编为八路军4纵队,下辖4个旅,我2纵队新2旅编为4纵队2旅,所辖5、6团,番号不变。原344旅编为4纵队4旅,687团改称为4旅7团。

7月,苏北局势紧张,国民党顽军企图发动大规模的反共摩擦。中央军委及华中局指令4纵队以部分部队和活动于苏鲁豫地区的苏鲁豫支队、与皖东北的张爱萍、韦国清支队合编为八路军5纵队挺进苏北。5纵队下辖3个支队,我4纵队2旅编为5纵队2支队,支队长田守尧,政委吴信泉。原4纵队4旅7团调归我2支队建制。此时,仍称687团,原5、6团番号不变。全支队共4700余人。



三、开辟与坚持皖东北根据地




皖东北地区东临运河,西至津浦路,北起陇海路,南达淮河。与我豫皖苏、苏北、苏中各根据地相连接,对津浦、陇海两铁路和徐州之敌形成很大的威胁。

1939年夏,我八路军5纵队3支队的前身张、韦支队即到此地区活动,初步打开了该地区的局面。

1940年7月,八路军5纵队编成后,以我支队6团继续活动于豫皖苏根据地的永(城)萧(县)地区,保护华北与华中的交通线,纵队部率1支队和我支队主力东进苏北。8月下旬,黄克诚司令员兼政委指挥我687团于青阳(今泗洪县)消灭王光夏顽军一部,又于管镇歼灭顽军百余人,渡过了洪泽湖进至盱胎县。于蒋坝再歼顽军王光夏一部。

尔后,接中原局命令进至高良涧东、朱坝西龙王庙,与当地小刀会发生战斗,在团长张天云的指挥下将其1000余人击溃。

8月28日,我687团进入运河西地区,于岔河与新四军4支队7团会师。此时,罗炳辉率5支队亦进占蒋坝。在罗炳辉指挥下,几支部队协同作战,经半个月时间,共歼韩德勤顽军33师两个团,残敌逃至运河以东。接着又平息了当地小刀会之骚乱,遂即帮助该地建党建政。相继成立了中共淮宝县委、淮宝参议会和淮宝泗边区联防办事处。

淮宝地区的开辟,削弱了韩德勤反动势力,巩固了皖东根据地,沟通了皖东和淮海两个地区的战略联系,形成了我军开辟苏北地区的有利态势。

5纵队主力继续东进后,留我支队5团坚持皖东北的斗争。5团在半年的时间里,粉碎了日寇的两次'围剿',击退了顽匪的多次进攻,在华中局的直接领导下,全面地开展了根据地的各项建设,沟通了与我苏北、苏中、豫皖苏各根据地的联系,对华中敌寇形成很大的威胁。

1941年2月,5团东调苏北归建后,我支队6团由豫皖苏进入皖东北继续坚持抗日游击战争。

6团到达后,针对敌人活动特点,以营为单位,分散在以青阳为中心的双沟、泗阳、魏营、半城一带开展游击战。青阳(现江苏泗洪县城)系我皖东北地区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三面临河,东面为开阔地。

2月5日,6团2营在该地遭泗阳日军700余人,伪军300余人的包围。日军在东面开阔地实施主要攻击,伪军在南北两面隔河助攻。2营以一部兵力控制南北两侧河堤有利地形,封锁河面,营主力依托镇东既设工事和南北河堤抗击敌人。

中午营指挥5连强渡北面的淮河,驱逐了河北岸的伪军,控制了渡口。2营各连密切配合,以近战、侧击和反击大量杀伤了敌人,击退敌多次进攻。

傍晚,日寇援兵到达,2营掩护地方党政人员安全转移。此战毙伤日伪军300余人。敌损失惨重,扑进空城一无所得,亦于当晚撤逃。我2营不久复驻该镇。


图片
部队集结准备渡河

3月初,即由我支队6团改编的24团1营在上塘集遭600余日军的包围。该营在2营的支援下里外夹击敌人,敌死伤百余人,残敌狼狈逃窜。

3月中旬,日寇近2000余人对在上项圩活动的24团1、3营进行偷袭。一路敌800余人将前哨连2连秘密包围。该连指战员以无比坚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打退了敌优势兵力的多次进攻,用生命和鲜血保卫了抗日根据地和中华民族的尊严。这时,我1、3营主力正在顽强阻击另一路近千敌人的包围,激战一昼夜,毙伤敌200余人,将敌击溃。

3月下旬,日寇500余人,伪军700余人再次偷袭新行圩我24团团部、2营和3营。该团以3营9、10连掩护主力转移,指战员沉着应战,顽强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毙伤日伪军130余人,击毁敌汽车20余辆,装甲车1辆。完成阻击任务后,又从1000多敌人的包围中突出重围,营长等30多名指战员伤亡。

4月初,24团趁敌疲惫,集中主力,袭击敌孤立而薄弱的据点南湖庄、七盖洋,并拔除了七盖洋据点,歼日伪军70余人。根据地形势有了好转,各项抗日工作有了很大发展。24团在该地区转战两个月,取得了四次反'扫荡'的胜利,攻克据点一处,歼敌800余人,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4月,新四军3师9旅(即5纵队3支队)从苏北返回皖东北,我24团即东进苏北归建。


        改编为新四军3师8旅,

    开辟盐阜根据地

一、东进苏北,策应黄桥,

参加曹甸战役





苏北地区,北接八路军之鲁南根据地,南、西与新四军之苏中、皖东北根据地相连,处在华北、华中接壤之地,控制着陇海路东段和黄海海岸,以及连云港等重镇,交通方便,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战略地位重要。

1939年春,日寇占领该地区后,当地党组织即建立了八路军陇海路南进支队3团、8团、9团3支抗日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1939年7月,国民党反共亲日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我抗日革命武装大举进攻,使我军遭受很大损失。

1940年2月,顽匪的进攻更加猖狂,我党组织与抗日武装被迫转入地下斗争,苏北形势愈加危急。

苏南新四军陈毅部为打破敌伪顽夹击局面,更广泛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渡长江向北作战略转移,韩德勤顽军趁我立足未稳,连续大举向陈部进袭,我以大局为重,在自卫反击给顽军一定打击后,立即发出休战言和、团结抗日之呼吁,但韩顽反共本质不改而拒绝接受,重整兵力10余万,企图将正由江南向苏中挺进的我新四军1支队歼灭于黄桥。

苏北及苏中的形势空前严峻。


图片
1940年10月上旬,我687团策应黄桥战役,
对韩顽侧后攻击。这是我指战员
在废黄河堤上打扫战场


根据毛主席的'必须坚决反对投降派,对于反共分子的进攻必须站在自卫立场上坚决地打退之。如果我们不是这样做,那就是右倾机会主义,是对团结抗战不利的'和党中央及华中局'韩不攻陈,黄不攻韩,韩若攻陈,黄必攻韩'的对敌方针,为了坚决打退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的进攻,建立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我支队率687团在八路军5纵队编成内,于1940年7月,从豫皖苏根据地出发,经皖东北,9月进入苏北淮海区,与先行到达的我纵1支队会合后,即积极进行增援黄桥新四军1支队反击战役的准备。

10月初,顽敌向黄桥我新四军1支队发起进攻。我纵队决定对顽敌实施侧后攻击,以配合新四军1支队正面反击。10月4日,我支队687团随纵队主力从淮海区东进,5日通过盐河封锁线。6日,我687团越过废黄河抵达周门镇,接到陈毅同志的电报,令我687团消灭佃湖、羊寨韩德勤常备第2旅。晚7时,该旅因慑于'老八路'声威,弃佃湖、羊寨向阜宁逃窜。


图片
687团向阜宁开进

7日拂晓,我687团急行军追击,12时抵达阜宁城下。当时,敌常备第2旅,毫无戒备。我前卫2营接近守城警戒时,哨兵拔腿往城内跑,边跑边鸣枪报警。我为不过早惊动城内敌军,一枪未放冲进阜宁城内。乘敌军正吃午饭,在1支队2团1营协同下,仅半小时便攻占阜宁城。敌军700余人全部被我俘虏。城南敌军听到枪声仓皇南逃,待我追至河边,敌已乘船逃跑,追击受阻。阜宁首次获得解放。我军向全城群众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和政策,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全城秩序很快恢复正常。

10月8日,我687团攻克阜宁后,团部和1营驻东沟镇,2营驻湖垛(今建湖县城)。9日下午韩德勤常备第2旅约3000余人,向宝应方向撤退,途经湖垛与该团2营遭遇,开始敌依其人多,从北和西北面,猛烈向我2营6、7连阵地攻击。我2营在副营长孙元明和政教尹培良直接指挥下,狠狠地打击进攻之敌。团长张天云也及时赶到6、7连阵地指挥,并派人去东沟急调1营前来增援和设法断其退路,全歼该敌。

我687团2营在团长的亲自指挥下,多次打退敌人进攻,战斗一直持续到次日上午8时,敌人见我援兵(1营)已到,便丢弃100多尸体及伤兵仓皇逃跑。团长抓住战机,命令1、2营追击,追至一条河边,敌人仓皇渡河,被淹死和伤、俘共1000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及物品,我也伤亡40余人。

至此,我纵队乘胜攻克东沟、益林、阜宁、盐城、东坎、建阳、湖垛等地,歼敌2旅、8旅、10旅各一部,有力地策应了黄桥战役。10月10日,纵队主力与新四军1支队胜利会师。黄桥战役全歼韩顽独立6旅,重创了敌89军,沉重打击了反共气焰,迫使其退缩于淮安东南曹甸、凤谷村一线。

我军打开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局面,并使苏中、苏北连成一片。我纵为开辟苏北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败退曹甸一线后,仍然坚持反共亲日的反动立场。此时,鲁南霍守义112师、安徽李品仙、汤恩伯等部的反共顽固派军队自北、西两面向我苏北、苏中逼近,企图配合韩顽夹击我军。在此情况下,我军决心再次打击曹甸一带的韩德勤反共武装,粉碎其夹击阴谋,以制止反共投降逆流,争取团结抗战,开辟、建设苏北抗日根据地。

12月初,我纵主力和新四军1支队对曹甸实施包围。我支队687团与3支队主力进至杨桥、蔡桥一带,阻止在车桥出援之霍守义部队,保障曹甸侧翼安全。我军刚到苏北,情况不明,地形不熟,兵力明显不足,物资缺乏,处于边作战边适应阶段,战斗10余天,歼顽敌一部,未获得大的战果,我687团在纵队参谋长韩振纪亲自指挥下,打援中配合兄弟部队歼灭从车桥出援霍守义112师1个营,后奉命撤出战斗。





二、改编为新四军3师8旅





1940年,国民党的反共投降活动愈演愈烈,终于在1940年冬天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并于1941年1月6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血腥屠杀我坚持江南抗战的新四军,并'勒令'取消新四军番号,我军蒙受了巨大损失。

蒋介石这一破坏抗日、袭击人民军队、发动内战之滔天罪行,激起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极大愤慨和强烈抗议。为保持新四军的战斗荣誉,坚持和发展大江南北的抗日游击战争,我党于盐城以江北指挥部为基础重建了新四军军部,整编和加强了新四军部队。

2月18日,我挺进苏北之八路军5纵队奉中央军委命令改编为新四军3师。

我2支队编为3师8旅,旅长田守尧,政治委员吴信泉,副旅长常玉清,参谋长胡继成,政治部主任李雪三,供给部长伍瑞卿,卫生部长刘胜望。下辖3个团,原687团为22团,团长张天云,政委张池明,副团长童世明,参谋长庄林,政治处主任陶励;原5团为23团,团长覃健,政委贺大增,副团长王凤余,参谋长叶建民,政治处主任沈东屏;原6团为24团,团长胡继成(兼),政委鲍启祥,副团长陈发鸿,参谋长尹捷峰,政治处主任李少元。旅部设有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特务营、通信队、侦察队等直属机关和分队。

编成后,我旅奉命坚持苏北盐阜区根据地的斗争。

从此,我旅加入了新四军的战斗序列,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苏北根据地5年抗日战争。


三、打击反共亲日派的进攻,
清剿顽匪叛乱

蒋介石反动集团妄图消灭我大江南北的新四军部队,是酝酿已久的。'皖南事变'的发生,'不过是全国性突然事变的开端而已'。

'皖南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任命汤恩伯、李品仙、王仲廉、韩德勤等为华中各路'剿共'军司令官,以李宗仁为最高总司令,向新四军彭雪枫、张云逸、李先念诸部实行进攻,得手后,再向山东和苏北的八路军新四军进攻,而日军则加以密切的配合。这一步骤,已开始实行。'

2月27日,当日寇集中主力向苏中'扫荡',汤恩伯、李品仙以数十万军队进攻豫皖苏、皖东北时,苏北韩德勤密切配合,令徐继泰指挥117师及保安团约6个团的兵力向我盐阜区胡垛、建阳进犯,当日占领洪家桥、蒋营及其东南地区,妄图分割我盐阜区与淮海区之联系,分化我解放区,并接应汤恩伯、李品仙东进,将我各个击破。

此时,我旅以24团接替了23团在皖东北的斗争,同时以22团配合7旅主力迎击顽敌。3月中旬,徐继泰部被我7旅击溃后,不甘心失败,又集中3个团的兵力,由涟水东南的苏家嘴北涉废黄河,向北进犯。其先头部队于3月13日抵佃湖北四大门一线。

我旅以活动于涟东的22团分数路向该顽敌进攻时,途中与敌遭遇,混战7小时,直至天亮结束战斗,击毙敌40余人,俘400余人,缴重机枪3挺、轻机枪7挺、长短枪数支,顽敌向南溃退。其北进淮海、断我联系、分割包围、各个击破我军的计划亦被我彻底粉碎。

图片
我旅派出小分队化装深入敌后,积极开展游击战

韩德勤反共多种手段并用,除军事进攻外,同时,派遣到我根据地内的大批特务开始频繁地进行反动活动。组织土匪武装,发展反动封建会道门组织,袭击我党政人员和单独活动的小分队,制造叛乱,破坏我抗日民主政权,对我根据地建设危害极大。仅泗阳、沭阳一带,反动会道门即达数千之众。

我军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采取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的方针,教育争取受蒙骗的群众,坚决镇压顽固不化、罪大恶极的匪首和惯匪。

早在1940年底,淮泗顺河区小刀会在韩德勤操纵下发动暴乱,冲垮了我区政权。当时,我旅687团副团长童世明率该团2营(7、8连,当时称淮泗大队)从苏家嘴向西火速赶到,向其发起攻击。小刀会数千会众向我军反扑。在新四军5支队10团和我淮泗大队配合下对其进行剿灭,平息了暴乱。

41年1月下旬,沭阳县八区小店乡小刀会头目薛根六、巴六在韩顽特务策动下发起暴乱,阻止我区政府下乡催征粮草,抓捕我区队队员,包围我区中队。

1月26日,我沭阳县委书记陈云龙所带领的县大队1个连巡逻至八区时,突遭小刀会2000余众包围,并打死打伤我干部战士多人。我22团(687团)奉命于当日晚秘密行军赶至八区小店附近。27日晨,小刀会头目万玉柱纠集2000余人又向小店街的我军猛烈冲击。我22团早有充分准备,虑其大部为受蒙骗群众,只是对空射击。小刀会辨出我为'老八路',立即落荒而逃。我分3路对其包抄追击,会徒多向西平乡方向逃跑。反动会首及骨干向韩家圩逃窜,妄图凭借坚固工事顽抗。

我军趁夜暗利用火攻,烧掉圩外障碍物,用集束手榴弹炸毁圩内碉堡炮楼。会匪不支,弃圩逃窜,当场被我击毙匪首、暴徒13人,击伤多人。遂平息了暴乱。会徒中绝大多数经我说服教育后回乡生产,少数匪首骨干被我抓回镇压。

此战,我22团1营营长易开瀛壮烈牺牲。


图片
1941年粉碎敌大扫荡胜利后部分首长合影

沭西反动地主武装在连续发动两次武装暴乱后,又于1月26日勾结顽沭常备大队长吴筱柴部发动了第三次武装暴乱,包围我沭宿海根据地中心区,攻击我党政军机关。我沭河大队与顽匪于阴平附近张湾、后河头、麦墩等地奋战8天之久。后因顽匪势众,遂固守待援。

2月2日,我22团在团长张天云、政委张池明率领下火速支援,与沭河大队对顽匪实施内外夹击,打垮了顽匪,平息了暴乱。毙其40余人,俘250余人,缴获长短枪600余支,巩固了沭宿海边区抗日根据地。

我23团(5团)从皖东北到盐阜区归建后,采取军事打击和政治瓦解相结合的方法,教育争取了受蒙骗、威逼参加匪党的群众,镇压了民愤极大的匪首及惯匪。

2月初,阜东反动地主武装300余人,盘踞八滩、季家圩一带向我阜东中心区进犯。我23团予以迎头痛击,歼敌大部。匪首顾貌岑率其残部于季家圩固守。

2月5日,该团包围了季家圩匪首顾貌岑的反动武装。当日黄昏后,担任主攻任务7连在机枪掩护下,从多处逼近圩河,但两次冲击均被敌人火力所阻未能完成。午夜该团组织30余名突击队员,以多辆蒙着湿棉被的牛车(时称土坦克)为活动掩体从四周逼近圩河。

尔后,将拖在车上的长梯从车下伸过河岸作为浮桥,我突击队在火力掩护下迅速冲过圩河。又用长杆将火把戳入碉堡孔内,接着投入手榴弹,迅速突破了敌第一道防线。随后,该团集中6挺轻机枪对敌射击,佯攻南大门。主攻部队则从西面翻越围墙突破敌第二道防线。击毙匪首顾貌岑以及百余人,瓦解匪众和小刀会会徒2000余人,缴获长短枪千余支。我旅各部队亦剿除了多股匪徒。

在我政策的感召下,一般匪徒纷纷自首悔过,社会秩序遂趋稳定。根据地的开辟与建设工作得以迅速进行。

在这一时期内,我兄弟部队在华中各根据地相继粉碎了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的进攻,打退了第二次反共高潮。我新四军3师8旅和兄弟部队一起,以自己顽强的战斗,为打退这一次反共高潮做出了贡献。

正像毛主席所指出的:我'八路军20000余人南下淮北、皖东和苏北',是'绝对必要和绝对正确的'。

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作战实践,使我旅全体指战员对毛主席党中央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一系列政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贯彻执行也就更加坚决自觉。同时也更深刻认识到,'任何的人民革命力量如果要避免为蒋介石所消灭,并迫使他承认这种力量的存在,除了对于他的反革命政策作针锋相对的斗争,便无他路可循'


四、大胡庄战斗




1941年4月初,因9旅进入皖东北地区,抗日力量得到加强,我旅24团奉命东进盐阜区归建。到淮安县境内时,团派1营2连在副营长巩殿坤和连长晋志云(指导员调抗大5分校学习)率领下于4月23日进住茭陵镇南大胡庄,担任对涟水和淮安的日伪军警戒。在大小两个圩子周围挖好简单工事,做好了战斗准备。

4月26日拂晓4点多钟,涟水日军21师团一部200余人和伪军400余人,从涟水城出发经茭陵镇向南直奔大胡庄,分两路向2连驻地两侧运动,将我2连四面包围,企图乘我不备突然袭击。该连文书高建国在检查1、2排驻地(大圩子)时,恰好与偷偷进村的敌人相遇,战斗随即展开。

该连面对8倍于我之敌,在副营长巩殿坤和连长晋志云指挥下奋勇还击,顽强战斗,打退敌人5次进攻。战至11时,该连毙伤日伪军百余人。敌人气急败坏,向2连阵地施放毒气和燃烧弹。该连伤亡过半,被迫退出阵地,进入民房各自为战,用刺刀、枪托向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当敌人再次冲上来时,已身负重伤的连长晋志云同志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副营长巩殿坤继续挥动着已经卷刃的大刀与敌人一起烧死在烈火中。

文书高建国机智地跑到团部报告,团长胡继成闻讯即派2营和警卫连跑步赶来增援。13时,待增援部队赶到大胡庄时,日伪军已撤到大胡庄西边的一条自然沟内。该团2营指战员满腔怒火,向日伪军展开猛烈反击。战至黄昏,敌人逃回涟水。我又牺牲6连连长以及30余人。

当天晚上,该团政治处主任李少元同志带着20多名战士,在地方群众协助下前往大胡庄打扫战场。参加这次战斗的83名指战员,仅有因负伤而被压在烈士身下的1排2班战士刘本诚一人幸存,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图片
大胡庄82烈士纪念碑


2连指战员英勇战斗、顽强拼搏及宁死不屈的为民族献身精神,大大激励了该团指战员和淮安地区的人民群众。战后,淮安县民主政府和人民纷纷派代表来部队慰问,并将2连殊死搏斗的英雄事迹编成戏剧演出,广为传颂。




建立盐阜抗日根据地



一、粉碎日军'扫荡
'





1941年7月18日,日军对我根据地开始大规模'扫荡'。日军独立12旅团全部和12军17师团一部,以李长江、杨仲华部伪军为先导,共17000余人,从东台、兴化、陈家洋、射阳出发,用闪击战方式分四路合击我盐阜区。我军决定以一部兵力积极抗击、伏击、侧击,以消耗和迟滞敌人;机关和主力则跳出敌之包围,转移到外线作战,以便争取主动,待机反击,粉碎日伪'扫荡'。

7月下旬,敌占领盐城、阜宁,遭我7旅一部不间断的袭击。7月23日,新四军1师从侧后向敌发起进攻,连克黄桥等多处据点,歼敌伪军2000余人。敌发觉其处在腹背受击的被动地位,立即南撤。我旅乘胜反击。8月9日,22团攻克上冈,24团袭击海河镇、陈家洋,23团袭击通洋港,各歼灭日伪军一部。我师各部队和地方武装亦广泛出击,收复了阜宁等大片国土。

当我军激烈反击日寇'扫荡'时,韩德勤部趁机占领了我根据地益林、佃湖等地。我军打退日寇进攻后,立即回师还击,夺回了被占地区。至8月20日,我胜利地粉碎了日伪顽夹击'扫荡',并乘胜剿灭了一批地方伪匪,恢复并扩大了盐阜区抗日根据地。




二、积极进行根据地建设





为适应对敌斗争的需要,我3师决定在盐阜区、淮海区成立军区,由8旅负责组建盐阜军区。旅和军区派出干部广泛发动群众,组建地方武装,成立县大队和区、乡自卫队,仅建阳、涟东、阜宁等县即组建基干队140人、自卫队32624人。

1941年8月,为加强和扩大地方武装,我旅还以24团1营和建阳地方武装组建建阳县大队,3营和涟东地方武装组建涟东县大队。所缺1、3营由以3师教导队为基础发展的阜宁县大队和22团12连、师特务营3连补充。根据地得到扩展,地方武装也迅速扩大。

到10月,苏北地区已有淮阴、淮安、涟水、涟东、建阳、阜东、盐城、涟灌阜边区等8个总队,共6320余人,组成了强大的地方游击武装。为了统一对苏北地区抗日革命武装的领导,1942年,华中局决定将原盐阜军区、淮海军区改为军分区。成立苏北军区,由3师师部兼任。我8旅旅部兼盐阜军分区,旅长田守尧兼军分区司令员、旅政治委员向明兼军分区政治委员。

我旅在坚持军事斗争的同时,还组织了旅、团各级民运工作队,协助地方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生产,开展减租减息斗争,使根据地建设蓬勃发展。

在党中央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引和新四军军部的直接领导下,至1941年9月,我盐阜区已成立了盐阜公署辖盐城、盐东、阜宁、阜东(由原盐城、阜宁两县划成)、淮安、涟东(由原淮安涟水两县各一部划成)、建阳、滨海、射阳共9个县,65个区,750个乡。除滨海、射阳外,各县均成立了'三三制'的参议会(共产党员占1/3,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占1/3,他们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及其他分子占1/3,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群众选举后,上级任命了各级行政单位的领导人。

这一系列措施,使盐阜区根据地更加巩固,各项抗日工作顺利开展。



我旅和盐阜军区(即以后8旅兼盐阜军分区)还特别注意加强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的政治建设。旅兼军分区成立政治部,下设组织科、宣传科、锄奸科、办公室、文工队。主力团和地方总队都设有政治处,下设组织、宣传、锄奸3个股,各县大队的政委一律由县委书记兼任。主力部队的营有教导员、特派员,连有指导员、支部书记。政治机构的健全,有力地加强了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

部队不断扩大、新成分迅速增加,旅团还设立了新战士入伍训练班,解放战士训练班等,对提高新战士的政治觉悟,纯洁部队的成分起了重要作用。

旅政治部于9月间还创办了《战斗报》,成为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军事指挥机构也日益健全。

旅兼军分区司令部设有一、二、三、四、五科及一、二、三、四、五参谋,分管作战训练、侦察、通信、行政管理等项工作。旅还设立教导队,集训主力部队和地方县总队连、排干部,团、县总队教导队集训班长,提高各级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为坚持盐阜根据地抗日游击战争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军事基础。




三、郑潭口、四明镇攻坚战




1941年夏,韩德勤部趁我军主力在盐阜区反'扫荡'之际,以3个团的兵力在淮阴以北运河两岸的陈道口等地修筑据点,企图和徐继泰部相呼应,切断我皖东北与苏北两根据地的联系,接应安徽东进之国民党汤恩伯、李品仙集团,扼杀皖东北、苏北根据地。

新四军2、3、4师各一部在陈毅代军长的指挥下,于10月间发起了大规模的陈道口战役,决心全歼该敌。我旅以23团参加陈道口战役,22团、24团则在盐阜区加紧活动,策应陈道口战役行动。


图片

部队正整装待发

为牵制与分散顽敌注意力,9月底,我旅以22团攻歼郑潭口的伪军据点。

郑潭口位于涟水城东北约30公里,是当时我盐阜、淮海两区水陆交通的要点。守敌为汪伪挺进支队孙礼陶、王士珍部,共计4个中队,600余人,政治上极为反动,奸淫烧杀,无恶不作,当地人民恨之入骨。

在1940年底,由日寇派所称的'堡垒专家'进行设计,构筑成东西宽300米、南北长500米的所谓'模范工事',除东侧外均筑有高达6米的夹壁墙,夹壁墙内有对内对外射孔,墙下有地道。据点周围有铁丝网、外壕(壕内布水)、鹿蓉各一道。据点内筑有炮楼7座,中心炮楼为3层、砖石水泥结构、高达12米。自吹为'郑潭口稳如泰山固若金汤',因此,攻取该据点对巩固根据地,打击日伪顽反动气焰具有重要意义。

22团受领任务后,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团长张天云做了周密的部署,决定以3营在东南角主攻,2营在东北角助攻,1营及特务连、涟东地方武装一部在前后嵇锅甑、左庄、大陈庄阻击援敌。师参谋长彭雄来加强指挥并派王扶之参谋到军部借来1门山炮支援战斗(3发炮弹只准发射两发)。


9月18日,22团进至顾大楼地区集结,20日18时前各营进入预定攻击和阻援位置。19时在炮火掩护下,2、3营实施突破。3营9连在轻重机枪掩护下,以4辆多层棉被叠制的牛车'土坦克'开路,迅速排除障碍物,勇猛冲到据点东南角,消灭敌炮楼守敌一部,20时占领该炮楼。2营5、6连分别勇猛占领北面和东北角炮楼。

20时30分,2、3营的二梯队8连、10连加入战斗,采取两头对打,逐段打击的战法,歼灭夹壁墙之敌。24时,南面夹壁墙全部被我10连占领,此时,11连接替10连向西夹壁墙内之敌发起猛烈攻击,21日4时将该敌全部肃清。2营8连经顽强战斗,攻占西北炮楼,与11连胜利会合。6、9连先后攻占院内东侧瓦房,逼进敌指挥核心,至此,对龟缩在中心炮楼的300多名敌军形成四面包围。大新集日军40余人、涟水保安队百余人前来增援,被1营全部击退。

5时,郑潭口中心炮楼之敌30余名掏洞突围,被我8、11连全部歼灭。继3营11连和由全营各连1个班组成的'奋勇队'在3挺重机枪、10挺轻机枪的火力掩护下,采用掏洞、登梯等办法突进炮楼各层,迫使200多名守敌缴械投降。8时,战斗胜利结束。

此次战斗,我全歼匪首王士珍以下600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及军用物资。22团也付出了很大的伤亡代价,主攻连队仅剩下不到40人。

此次战斗的胜利,对苏北日伪军震慑极大,日伪军士气低落,其依靠'堡垒战术'取胜的信心也大大下降。对我盐阜区军民则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对陈道口战役的胜利是一个有力的配合。

延安《解放日报》对此战斗进行了详尽的报道,并给予很高的评价,这对我旅指战员起到了很大鼓舞和鞭策。我旅指战员决心再接再厉,争取抗日战争的更大胜利。

盐阜区地方武装战前化装侦察,战斗中密切配合我旅阻止援敌,人民群众组成担架队、运输队抢救伤员、运送弹药,对这次战斗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郑潭口战斗,是我旅在苏北的首次攻坚战,为我部攻坚作战积了丰富的经验,对提高指战员攻坚作战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师、旅主力进行陈道口、郑潭口战斗的同时,在射阳地区的我旅24团不断寻机打击敌人。9月下旬,100余名日寇窜至陈官庄抢粮,24团接到群众报告后,立即以3营伏击该敌,毙敌30余人,粉碎了敌抢粮阴谋。

11月,四明镇守敌日伪军百余人,经常出动骚扰破坏,严重威胁我抗日政权和群众的安全。25日夜,2营利用阴暗天候秘密接近敌据点。该据点四周修筑有5、6米高的围墙,四角筑有炮楼,设防较为坚固。

26日1时,2营突击连7连突然攻击,连长江永年身背大刀,率领突击队翻过围墙,突入据点,冲敌炮楼,与敌展开激烈的肉搏战。江永年用大刀连砍3个鬼子脑袋,胸部负伤后,仍指挥突击队仅用18分钟全歼炮楼守敌20余人,接应营主力进入纵深,全歼守敌100余人,拔掉了该据点。江永年壮烈牺牲,荣获'大刀连长'称号。

四明镇战斗的胜利,充分显示我军指挥员身先士卒的精神,更加丰富了我军攻坚作战的经验,为以后正规攻坚战奠定了基础。

我旅指战员在盐阜区进行了1年的艰苦战斗,发动了群众,发展了人民抗日武装,建立了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积极开展游击战,打了多次恶仗胜仗,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做了大量工作,部队得到扩大,战斗力得到大大提高,特别是更加适应开展平原和水网地带游击战,也积累了城市攻坚战的经验。

原文载“戎涯无悔”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