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暨小游一一千柱屋(下)

 昵称42722649 2024-05-12 发布于浙江

千柱屋只是螽斯畈古民居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在这个古村里,沿着溪边的几里路,有好些国家级、省级、市级文保单位,它们分别是:

千柱屋(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上文已经叙述)

上新居(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发祥居(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新谭家(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华国公别墅(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下门前畈台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门前畈长弄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除此之外还有棋盘街、民国闻人胡兰成张爱玲居住过的小洋房 、斯民小学等人文景观。

上新居(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乾隆晚期,比千柱屋还早几年。
中庭

中庭

这里有斯氏后人居住

堂柱与柱台
三夯土筑成的地坪

中庭

屋檐下的长廊

住户日用柴火

住户在揉炒茶叶

屋边田埂

穿屋长廊

精美的柱上饰雕

堂门上的浮雕

精美的檐唇
四壁雕花的防火水槽

糊窗的纸让我开了眼界,第一次看到。这是此行最大的收获之一。原来糊纸窗的使用的是极薄的蚌壳片,太牛逼了。

糊窗的纸居然是用加工后的蚌壳片,一片片贴上去的。

酥下来的窗纸薄片

居住的居民

发祥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祥居建于乾隆晚期,是斯宅所有台门中保存最完整的建筑,木雕砖雕精美。是斯元儒胞兄斯元仁所建。






精美的堂门与锁至今保存完整。










使用二百多年的门槛

揉搓茶叶的灶台



新谭家(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晒场上堆放的柴禾

新谭家(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斯宅中最美中厅之誉,此宅中出两名人,
一位是哥哥斯烈,国民党中将,曾任广西陆军小学校长,李宗仁、白崇禧皆为他的学生,一位是弟弟斯励,曾任北伐军独立师师长兼党代表。








新谭家这个院子真漂亮

离新谭家不远,是民俗文化馆。这馆是新盖子的仿明清建筑。内有花园、水池、假山,也有展厅、雅座餐馆。已经到了午餐时间,我们在临溪雅坐二楼,花二百余元,点上四菜,吃个简餐。

博物馆里盒景不少

餐厅入口

民俗器物陈列馆

十里红妆展厅之一

临溪的边门直达埠头

博物馆边上的小溪

博物馆内建有赏景池,养孤鹅一只,观赏鱼若干。

池中假山

博物馆门口的“中国景观村落”,疑是启功所题。
饭后继续沿溪而行,踩二脚油门即到下门前畈台门。

下门前畈台门(诸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台门

这个院子的主人爱花草,盆栽花卉不少。





这个台门更显苍老破旧。草草经过,转道华国公别墅。

途经溪边的议事亭

华国公别墅背山面池

华国公𡋾墅是斯氏族人办的最大学堂,是教书育人之地。小小一村,居然办有三个学堂,足见斯氏族人对教育的重视。教育让古村无陈旧陋习,人材辈出,始终站在时代的高点。




中堂。堂内还贴有已经贬黄的当年斯氏子弟科举考试中榜后的喜报。
华国公𡋾墅曾经是斯氏族人教育后代的学校,现在弃用,改为展览窗口。从这里走出了许多官僚、学者,知识界的精英,涉及许多行业,内置诸多展厅都有详尽介绍,略过不提。

俯瞰学宫

左右两边的防火水槽,水源是地下泉水,有高有低,里面的水却同样满,低的不会溢出,堪称一奇。

难得一见的惜字亭

惜字亭焚烧废纸之用

华国公别墅

从早上9点40分到螽斯畈,在博物馆内餐馆吃了中饭,直到下午1点半,把螽斯畈村

的主要景点都看了,耗时4个小时,还没全部走透。如果全部看完,估计还需二个小时。计划是当天下午回宁波,只能就此别过。

几点感受:

一、古村古宅基本上同一年代的建筑,大小有别,风格各异,保护很好,耐看、耐品。

现在一些地方所谓的古村,都是花费重金整修一新,画蛇添足,一些所谓的古民居,也不再住人,移作它用,成为不伦不类的仿古建筑,让参观旅游者得不到思旧怀古的感觉。

而螽斯畈的晚清建筑群,错落有致地建在溪边,房子结构没遭破化,除了华国公别墅房和笔峰书居修葺一新,专门开辟为展览宣传窗口,没有住户,其余古建筑都住有斯家的后裔,除了必要的维修保养,没有进行的画蛇添足的改变。

整个村庄以这些古建筑为主体,没有特别另类的喧宾夺主的新建筑。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老屋、夕阳,恬静优雅的环境呈现一种历史沉淀和苍桑感,给人以一幅幅古村特有的怀古思旧画面,实在难得。

二、既是谜也是特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螽斯畈是个古村,据考证“斯”这个姓氏,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国君孙权所赐,迄今已有几十代传承。到了清朝乾隆晚年的斯元儒、斯元仁兄弟,其祖上既不是达官贵人,更不是商贾巨富,兄弟两个寒微出身,外出闯荡,短短几十年,就能暴富回家,一下子造屋置地那么多,靠普通经营赚这么多钱其是不可想象的,其财产来源既不能归咎于几代为官所得,也没介绍是官商勾结或者是说官商合作获取,其暴富过程始终是个谜。这个谜是螽斯畈斯宅诸多谜团中最大的一个谜。

三、“蚌壳窗纸”与“惜字亭”

螽斯畈古村晚清民居用料考究,建筑精美,有许多特色,这个年代的好些建筑我都曾经见过,似曾相识,也就见奇不怪了、这次来见到了两件东西,颇为新奇。

一个是蚌壳加工后的薄片糊花格窗窗眼,既透光明亮。又经久耐用。用蚌壳嵌镶傢俱多见,这种用于糊窗工艺以前既没听到过,也没见识过。(上面图片中已经展示)我们小时候见过住过的晚清老房子花格窗的窗眼是用纸糊的,我外婆每年需要糊一次纸窗,当然这纸窗的纸是专用纸,既能透光又不容易破损。当我旅游回来以后请教了我的二位九十多岁见过世面的长辈,他们也没有看到过将蚌壳加工成薄片,用作格子窗的糊纸。

见了这蚌壳片糊窗,让我记起前几年在海岛旅游时看到在一个机械加工设备边上,有蚌壳加工而成的产品,其形状和斯宅糊窗的蚌壳片非常相似。我问加工的师傅,这玩意儿干什么用的,师傅回答我说是做纸用的,至于做什么纸,用在那里,他也说不清楚。有需求就有出产,斯宅所见让我把二者联系上了。

再一个是“惜字亭”。在当年文盲率极高的年代,长辈们对能断文识文懂书有文化的人非常尊敬。文字也显得尊贵。记得我太祖婆在世时,对写过字的废纸,都非常认真的专门收集在一起,放在一个精制的字纸萝里集中处置,从不将写过字的纸随意丢弃,更不可移作它用,如果用于如厕会被骂得狗血喷头。今天在这里看到专门焚烧废字纸的惜字亭,是先人们崇书礼学风俗的实物见证,是一种文化传承。

看看当今世界,大到领袖著作训示、政府文告,小到片纸广告、顺手便笺,随处张贴,任意丢抛,随街推送,实在是对文字的不敬,对文化的的亵渎。真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积重难返了。

访诸暨螽斯畈

画廊一路惠风余,此去螽斯景不虚。

千柱支撑多故事,百年变幻少当初。

旺门聚族宗亲结,办学求新陋习除

梦里旧乡曾记否,渡经劫难古民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