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可治癌经验方:攻癌夺命汤(附肺癌淋巴癌甲状腺癌案例)

 新用户58294542 2024-05-12 发布于重庆

图片

图片

三亚岸边搁浅的海藻

海藻

海藻,味苦,寒。主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癥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十二水肿。

《汤液本草》:《本草》云: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癥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十二水肿。疗皮间积聚,暴颓,留气热结,利小便。

得甘草,治瘰疬马刀。反者并用,其功益烈。配僵蚕,治蛇盘瘰疬。用之不当,令人瘦削。

海藻甘草汤

兰州十大名医董静庵治疗瘰疠验方。

配伍:海藻 甘草 各三钱,全蝎 12只,蜈蚣 1条。

水煎服。

一、李可治癌验方——“攻癌夺命汤”

攻癌夺命汤是我在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所创,由漂海藻、生甘草、木鳖子、醋鳖甲、蛇舌草、夏枯草、蚤休、海蛤壳、黄药子、生半夏、鲜生姜、元参、牡蛎各30g,大贝15g,由茨菇、山豆根各10g,“全虫(全蝎)12只,蜈蚣4条,明雄黄1克”(研粉吞服),19味药组成。

本方脱胎于兰州已故名医董静庵先生之验方“海藻甘草汤”

原方主治瘰疬,由海藻、甘草各10.5g,全虫(全蝎,编者注)12只、蜈蚣1条组成,水煎服。

我师董老意,加量3倍,虫类药研粉吞服,以加强药效。

另加鳖甲、消瘰丸(元参、牡蛎、大贝)、夏枯草、生半夏、鲜生姜,大大加强了养阴化痰,攻坚散结之力。

曾治愈甲状腺腺瘤24例,甲状腺瘤左锁骨上凹淋巴结肿大疑恶变5例,

缺碘性甲状腺肿12例,颈淋巴结核4例,泛发性脂肪瘤5例,脑瘤术后复发1例。

多数在半月内痊愈,无复发。

1961年后加木鳖子、蛇舌草、蚤休、黄药子、山豆根、明雄黄,基本定型。

经临床运用40年,用治多种恶性肿瘤,竟获奇效。

兹选录验案数则如下。

图片

元参,又名玄参

元参,味苦微寒。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目明。一名重台。生川谷。
吴普曰:元参,一名鬼藏,一名正马,一名重台,一名鹿腹,一名端,一名元台,神农桐君黄帝雷公扁鹊苦无毒,岐伯咸,李氏寒,或生冤朐山阳,二月生叶如梅毛,四四相值似芍药,黑茎方高四五尺,华赤,生枝间,四月,实黑。(御览)
名医曰:一名元台,一名鹿肠,一名正马,一名减,一名端,生河间及冤句,三月四月采根,暴干。
案广雅云:鹿肠,元参也。范子计然云:元参出三辅,青色者善。

二、恶性淋巴癌验案

景某某,女,65岁。

1977年8月15日初诊:颈左侧肿物40天,初起如黄豆大,未及1个月,猛长如初生婴儿头大,并向下蔓延至左锁骨上窝,凹凸如岩,坚硬不移。

颈右侧及颊车穴下方肿块6个,大如杏核,连成一串,坚硬不移;

双腋下,双腹股沟淋巴结皆肿大如枣,推之不移。

随肿块之逐日增大,上则头痛如破,气喘痰壅,胸部憋胀,面色灰滞,神识昏糊。下则二便闭结,溲若浓茶。

口臭熏人,苔黄厚腻,中根黑燥,六脉沉滑数实。(后经山西肿瘤医院病检,确诊为“左颈部弥漫型恶性淋巴瘤混合细胞型”,病理号3054)

辨证属痰毒弥漫二焦,毒入血分,阻塞气机,蒙蔽神明重症。

拟攻癌解毒,涤痰通腑,软坚散结为治,

以攻癌夺命汤合礞石滚痰丸扫荡血毒:

漂海藻、生甘草、煅礞石、木鳖子、生半夏、鲜生姜、莱菔子(生炒各半)、黄药子、鳖甲、生牡蛎、浮海石、海蛤壳、元参、蚤休各30g,大黄、大贝、桃杏仁各15g,山茨菇、山豆根、红花各10g,

以蛇舌草、夏枯草各120g,煎汤代水煎药,煎取浓汁600ml,日分3次服,7剂。

另以全虫12只、蜈蚣4条、明雄黄1.2g研末冲服,每日一剂。


8月23日二诊:患者服首次药后约1刻钟,突觉满腹上下翻腾,五脏如焚,欲吐不得,欲泻不能,烦躁欲死,旋即昏厥。

我急赴病家,患者已醒。

诉刚才出一身臭黏汗,吐出胶黏痰涎半痰盂,胸膈顿觉宽敞,唯觉困乏而已。

诊脉和匀,此乃药病相争,正胜邪却之佳兆。

《内经》有“药不瞑眩,厥疾弗瘳”之记载。一旦出现瞑眩现象,必有非常之效。嘱原方续服。

服2~7剂时,每日畅泻污泥状夹有脓血、胶黏痰涎,奇臭极热之大便1~2次,尿已转清,胸憋气喘已愈七八,头已不痛,神识清朗,食纳大增,全身肿块变软。

嘱原方加嫩胡桃枝之扶正化瘤,续服7剂。待大便中无秽物后2日,去大黄。

9月1日三诊:服药14剂,左颈部肿物缩小1/2强,右颈及颊车穴下之肿物消至黄豆大,精神健旺,面色红润,稍觉气怯。

原方去礞石滚痰丸,加野党参30g,灵脂15g,10剂。

9月13日四诊:左颈部肿物已消至鸡蛋大,其余已消尽。原方10剂。

11月1日五诊:患者带药回村,至9月22日,肿物消散如胡桃大,

27日全消。计经治2个月,服药34剂,临床缓解。

唯觉干渴气怯,舌红无苔,脉沉滑。为疏丸方,峻补元气,养阴化痰,拔除病根:

全河车2具,白参、灵脂、元参、天冬、山茨菇、川贝、牡蛎、海蛤粉、漂海藻、昆布、黄精各30g,大蜈蚣50g,全虫120只:

共研细粉,夏枯草1500g熬膏,加炼蜜为丸10g重,早晚各服1丸,生甘草10g,煎汤送下。

俟后,其义子来告,丸方未服,病已康复。至1981年春,遇其女于街头,询之,体健逾于往年。因生活困难,丸方终未服用。计已临床缓解3年半。

图片

夏枯草

夏枯草,味苦辛、寒。

热瘰疬,鼠瘘,头创,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一名夕句,一名乃东。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燕面,生蜀郡,四月采。

三、甲状腺癌颈转移验案

王某某,女,60岁

1978年6月26日初诊:患者高大胖体型,体重80kg。颈部肿块29年,甲状软骨上方肿块杏子大,下方肿块约乒乓球大,均质硬,右颈部鹅蛋大肿块,凹凸不平。

同年3月28日,山西省肿瘤医院超声探查诊断:“甲状腺癌颈转移”,次日同位素扫描(565号)支持上述诊断。

追询病史,知患者从8岁起,即抽旱烟,现吸烟量日平均2盒,患支气管炎30年。

近3年暴喘迫促,两臂上举则气闭晕厥。上厕所走10多步,即暴喘10多分钟。

痰声如拽锯,稠黏难出。目赤,胸、胃烧灼难耐。日食冰棍1桶,水果罐头无数,始觉爽快,脉沉滑搏坚。

放疗后耳聋不闻雷声。个性暴躁,多疑善怒。

近2个月有血性涕,剧烈右偏头痛。胸背四肢泛发脂肪瘤,大者如粟子,小者如蚕豆。

据以上脉证,良由吸烟过度,熏灼肺腑,个性暴躁,气滞于中。

痰气交阻,日久化火化毒,结于喉间要道。


近来,虽见种种上热见证,但双膝独冷。盖由高年肾阴大亏,阴不抱阳,龙雷之火上燔。且喘汗频作,须防暴脱。

先予引火汤,滋阴敛阳,引火归原:

方1:九地90g,盐巴戟肉、二冬各30g,云苓15g,五味子6g,上油桂2g(去粗皮研粉小米蒸烂为丸先吞),3剂,此后,凡见上热无制,即服3剂。

方2:漂海藻、昆布、生半夏、鲜生姜、元参、花粉、海蛤壳、牡蛎、黄药子、木鳖子、蛇舌草、夏枯草、生苡仁、蚤休各30克,大贝、麦冬、桃杏仁各15g,白参(另炖)、五味子、山茨菇、山豆根各10g,竹沥2匙上药煎汤取汁。另以全虫12只,蜈蚣4条,上沉香1.5g,明雄黄1.2g,研粉吞服,每日一剂。

上方,头3个月每旬服7剂,无大加减,至9月底,两方共服70剂,全身脂肪瘤消失,右颈转移灶缩小2/3,甲状软骨上下之肿物亦明显缩小。

血性涕消失,痰声漉漉偶见。动则暴喘之状,可减三四。

服至1979年6月,因天渐热,停药3个月,共服百剂。喘息已很轻微,可到邻家串门。

右颈转移灶缩小至杏核大。至1980年3月,所有肿物全部消失。计经治18个月,服药300剂,其中引火汤约占1/4。现仍健在,已80高龄。

四、重症肺癌验案(以下有李可弟子张涵抄方)

本人病重,其女至孝,不远千里来灵石咨询,患二期硒肺。07年7月13日,于浙江大学一附院诊为左上肺癌,两肺内转移,肺门及纵膈、腋窝淋巴结转移,少量胸腔积液,正在接受化疗。食纳可,动则喘。余况不明。

07年8月10日一诊

恩师嘱其停止化疗,扶正为主。

处方:

高丽参15g(冲),生半夏45g,生南星30g,两头尖45g,漂海藻45g,止痉散3~3(冲),干姜30g,辽细辛45g,白芥子10g(炒研),鹿角霜45g,油桂10g,姜炭10g,熟地30g,麻黄5g,炙草30g,制附片45g,生山萸肉60g,生姜90g

加水2500ml,文火煮取600ml,日分3次服。10剂。

抄方心得:

此症已属晚期,所幸食纳尚可,胃气尚在。动则喘,元气已伤损,故扶正为主。

处方阳和汤合攻癌夺命汤、麻附细辛汤。

阳和汤治疗阴疽,温化寒凝。

虽未见到患者,但推测邪由表内陷,凝阻手太阴之脏。

邪之来路即是邪之出路,故用麻附细辛汤托透伏邪。

彭子益所著《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言一切病皆本气自病,否认伏邪之说,但此例病人患有硒肺,有形之物客居肺脏,亦伏邪也。

我曾就此伏邪问题问过恩师,师言:“虽然,本气自虚,亦必有外邪引发之”,

我想此即所谓“因缘会合”。“伤风不省便成痨”,外邪内陷,影响了脏腑的正常功能。

譬如外感风寒,若治之不当,误用清热解毒,甚或输液抗生素,此犹自撤藩篱、自毁长城,表症虽去,而邪已内陷。

若陷入太阴脾则下利腹痛、纳差;

若陷入太阴肺则喘咳,外感后遗咳嗽经久不愈者甚多,或气管炎、肺炎;

若外邪陷入少阴肾则病肾炎;

若外邪内陷入少阴心则病心肌炎等。

所以有许多病是由风寒小病误治而来。

不能面诊而处方,实有很大风险,若能表述清楚还好。

中医是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辨证施治的,须四诊合参才能遣方用药。

恩师慈悲患者家属焦急的心情与期盼的眼神,尽力施治。

恩师曾教导我们众弟子“为医者须有——菩萨心肠、神仙手眼、英雄肝胆、儿女情怀”。

07年08月27日二诊

患者仍无法亲来面诊。其家属言服药之后,精神、体力均有好转。

恩师嘱守方。10剂。

10天后患者家属来电,言服后精神体力持续好转,因路途遥远,嘱其守方再服10剂。

 

07年9月22日三诊

患者体力改善,已能亲来面诊。服药30剂,病情平稳。制附片加倍,侧重扶元。

处方:

1.固本散加止痉散、川尖贝各100g,制粉,5g/次,日服3次。

2.晒参30g,五灵脂30g,生半夏45g,生南星30g,麻黄10g,制附片90g,辽细辛45g,干姜90g,白术90g,鹿角霜45g,油桂10g,两头尖45g,大贝120g,熟地30g,漂海藻50g,甘草50g,生姜45g

加水2500ml,文火煮取300ml,日分3次服。30剂。

07年10月20日夜11点四诊

患者从浙江来到灵石,已是夜里,人住旅馆之后即不能行动,喘憋甚。立即与我联系,见其喘憋几不能呼吸,知已重度胸水。

我诊其脉微细,三五不调,已并发心衰。疑路途中颠簸致肿物破裂出血,压迫心肺。顾不上恩师年事已高,立即为其联系,恩师赶赴患者住处。

处方:

炙草120g,干姜90g,高丽参30g,生山萸肉90g,三石各30g,制附片100g,茯苓45g,瓜蒌30g,薤白30g,生半夏50g,白酒150ml

加水2500ml,武火急煮取500ml,小量多次服。1剂。苏合香丸3丸,3小时1丸。

取药之后,去我住处煮药,煮好已是12点10分。

恩师曾教导我们:“古时师父带徒弟,出师时,师父必送两只东西,一是雨伞,二是风雨灯。意思很明白,出诊之时不避下雨还是黑夜。现在我仍送这两样东西给你们。”

我们知道首先要从师父这里传承的是德,其次才是术。治病救人,随处可在,恩师耄耋之年,尚不辞晨昏,不避风雨,给我示范了一次又一次。

恩师于06年曾因案牍劳累而有一次中风,一直未辍应诊,身体并没有恢复。

我有诸多的不忍心,多的是崇敬之情无法言表。

师母告诉我,早些年他们住在一个大院里,经常有一些病人家属半夜敲门,搞得四邻睡不安稳,都有意见。

这些年急救多到医院去了,加之年事已高,夜里敲门的人才不多了。

但还是经常有病人半夜打电话,师父起来接电话有时一个多小时,冻得不行。可是师父却说,越是夜里的电话越是急症,必须要接。

我常在早起接到师父在夜里开的处方,用短信发给病人,因为有时师父说了半天,那边就是听不懂中药名。

图片

图片

茨菇 

茨菇,味淡;性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调经;催产;行气。主月经过多;难产;胸闷;气胀

【附方】治月经过多:鲜茨菇草五钱至一两,叶下花根五钱,煎服。

               ②治难产(在胎位、产道正常情况下):茨菇草五钱,卷柏五钱,煎服。         

                ③治胸闷,气胀,阳萎:鲜茨菇草五钱至一两,煎服。


07年10月21日晨五诊

服后未能控制胸腔积液,仍憋喘严重,

此胸水疑路途中颠簸致肿物破裂出血,方中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治胸痹,但此胸痹非水而是血,故效不显。

处方:

守前方1剂,并嘱其马上去医院抽水。

于太原山西一院,行胸腔镜微创术,抽出许多血性胸水、黑血块,并予出血处止血。急则治标,西医外科非中医可比,可补中医外科之不足,灵活整合利用资源,实应不拘中西。

 

07年10月29日六诊:

于太原胸腔镜微创抽血后性胸水好转,包裹性胸腔积液,现胸中紧滞。

处方:

制附片100g,干姜75g,高丽参15g(冲),五灵脂30g,芦根45g,丹参120g,檀降香、砂仁各10g,桂枝45g,桃仁30g,红花30g,云苓45g,泽泻30g,炙草60g,葶苈子10g,车前子10g,紫油桂10g,生姜45g,大枣30枚

加水2500ml,文火煮取300m1,日分3次服。30剂。

此方温阳祛瘀利水。

方中丹参饮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瘀血重则重用丹参。

葶苈子主癥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

芦根、桃仁乃千金苇茎汤意。

桂枝振心阳,油桂温命门之火以助气化。云苓、泽泻、车前子利水。

炙草、高丽参补中气元气。因为所有降肺利水药必依中气运旋而作用。

07年11月27日电,坚持服中药,无胸水,情况稳定,病灶未检查。

 

08年1月4日七诊:

仍有少量胸腔积液。此时服药120剂,已无病容。

处方:

1.生附子30g,干姜30g,炙草60g,漂海藻45g,晒参30g,生半夏45g,大贝120g,两头尖45g,木鳖子30g,辽细辛45g,白芥子10g(炒研)。

2.固本散加守宫、蜂房各50g,川尖贝100g,二杠100g

方1乃攻癌夺命汤变方。身体正气渐复,故侧重于祛邪。生附子有毒,温通之力过于制附子数倍,必久煮2小时方可。方2乃固本散培补元气,仍是攻补兼施之意。

08年3月6日电,近期将来灵石就诊,病情很稳定。

 

08年3月9日八诊

服药165剂,已无病象病容,固本消积为治。

处方:

1.炙草90g,生山萸肉60g,乌梅30g,生附子45g,干姜45g,漂海藻50g,晒参30g(捣),生半夏45g,大贝120g,两头尖45g,白芥子10g(炒研),油桂10g(后),45剂。

2,固本散加止痉散,守宫、蜂房各50g,川尖贝100g,制粉。

 

08年5月25日九诊

稳步好转,腋下淋巴、肺门淋巴肿大结节

已消近半,已无病容。方用阳和汤合攻癌夺命汤加减。

 

08年7月20日十诊

肿大淋巴结尚未消尽。

 

08年9月27日十一诊

守方继续服用。

此肿瘤病治疗可谓不易,并不排除还有许多的变数。

请谨遵辨证论治原则,非医者不可试方,否则后果自负。

欢迎疑难杂症交流!

作者:李可 文字:张涵

编辑:爱心 微信pinchebj

扫码互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