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故事——《荆芥穗》太极阴阳鱼来回周流

 心其和顺其然 2024-05-12 发布于浙江

  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

太极阴阳鱼来回周流

上节课我们讲到旋覆花,这种药味道善于挥发,味辛,又带有特殊的咸味,心主散,咸主软、主降,就像降落伞一样。所以《神农本草经》说它主结气,胁下满。痰浊壅结,气机不散,浊阴不降,旋覆花就专门降气行水。
药谚说,诸花皆升,唯旋覆独降。《名医别论》说,它能降心胸痰水,停痰
留饮。但大家要知道这味药虽然在寒性药里,但它是偏温的。对于一些风热燥咳,或阴虚火旺而咳,如果咳痰偏于黄热,你就要慎用了。
还有属于脾肾阳气不足,痰浊化散不开,这时你用旋覆花去降,那也是治标,还得健脾补肾,助阳化气,那么痰浊就在体内留不住了。
这里还跟大家提一点有意思的,旋覆花的生命力比较强。一般生命力比较强的植被中药,它祛邪的功力就比较强。
比如仙人掌能退热火上攻,芦荟能通肝热便秘,水蛭、地龙能够打通瘀血管道,还有山里的各种藤类药,如鸡屎藤、海风藤、络石藤,长得满山都是,砍都砍不绝,生命力相当强悍,洒哪那儿长,都是善于疏通经络、祛除风湿的。而像人参这些补益力远远胜于攻逐邪气能力的药物,就没那么好繁殖。
这里再跟大家提到,旋覆花明目治头风。除了消肺胃之痰壅痞满,它还能消肝部的堵塞瘀滞。因为肝开窍于目,肝主风。风阳上亢,把痰浊带到头面,就像喝酒的人或生气的人,他们咽喉隐隐有痰,眼目昏黄,头痛,这都是借着酒性和怒性,把身上的痰浊带上头面部。
晚上如果这些痰浊不降会打呼噜,这就叫作痰阻息道,浊阴不出下窍。所以用旋覆花的目的是降肝肺痰浊出下窍,下气行湿,开水道。
古方中有一首香附旋覆花汤,是专门治疗气血不和,肝区、胸肋部位痰浊所阻引起的疼痛。利用香附、旋覆花配伍,辛开苦降,调和气血,使痰饮因为气机下顺而疏散消失。
所以你碰到病人郁怒,双关脉弦硬,明显是肝气不条达,肺胃之气不降的,用上香附、旋覆花这组药对,既顺左脉弦硬之肝气,又降右脉亢逆的痰饮。左升右降,气机就像一个太极八卦阴阳鱼一样,来回周流,极尽理气之妙,相互盘旋转动,局部郁闷痰堵之感顿消。
《金匮要略》里有个肝着汤,就是肝脏被邪浊黏上了,表现为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就是说这个人经常要捶捶胸肋周围,这个地方气堵住了,血瘀了,痰阻了,你就必须用药令气行血活,痰饮消。用上旋覆花,开达气机,降下痰瘀,胸中如乌云被清风拨开,浊阴就撤下来了。
所以当你碰到严重的肝气郁结,用疏肝理气老治不好,一问病人,他还咳吐顽痰,你就知道有一点没有考虑到,就是没有用一味可以软坚散结、肃降痰浊的药物,比如旋覆花。当然,你知道这个道理,也可以用半夏配合降气的枇杷叶或竹茹,也能起到化痰降浊的效果。

中医故事——《白鲜皮》大风先倒无根树

中医故事——《白鲜皮》怕错了

中医故事——《旋覆花》靠地的桌角先烂

中医故事——《旋覆花》从天而降的一朵花

中医故事——《旋覆花》软化、打散、排下痰癖

中医故事——《旋覆花》拧螺丝钉的智慧

中医故事——《旋覆花》学问并不尽载于名家典籍里

中医故事——《旋覆花》伏饮结气如乌云

中医故事——《旋覆花》夜咳肺间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