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库双螺旋法是什么?

 文殊院士 2024-05-12 发布于河北

智库研究作为最重要的智库产品,集中体现了智库的能力和水平,是智库发挥影响力的关键载体。智库研究既区别于以探索未知、发现规律为目标的学术研究,也区别于以服务于工商管理决策、具有显著营利性的现代咨询业研究。智库研究的对象不是单一维度的问题,而是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科技、医疗、教育、安全等多学科、多领域、多维度的复杂而现实的决策问题,其影响往往广泛而深远。因此,智库研究的重要性及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关于智库研究规律、逻辑和范式的探索,研究方法和工具的开发,以及研究组织模式的创新等都至关重要,从而保证智库研究的客观性、专业性、独立性、科学性。

目前,国际和国内的智库研究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些成熟的智库研究方法,如德尔菲法、技术预见方法等。然而,智库研究范式还远未成形,具有系统性的方法体系依然缺乏,基于共识性范式的学术共同体尚未形成,这必然限制智库研究的科学化和专业化程度,进而影响其咨政建言的能力水平和影响力。

为此,基于大量长期智库研究实践经验,在对智库研究基本逻辑体系的系统思考和智库研究方法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归纳和演绎,对智库研究的范式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潘教峰研究员提出了智库研究的双螺旋结构(又称为智库双螺旋法),构成对智库研究范式的实践探索。以下对智库双螺旋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进行详细阐述,并从智库研究本源出发,围绕智库双螺旋法的“十个关键问题”展开研讨。

智库双螺旋法在智库研究的问题导向、证据导向和科学导向的内在要求下,包含“过程融合法”和“逻辑层次法”2个循环迭代的螺旋结构,该双螺旋均始于研究问题,终于解决方案,形成外循环和内循环的整体体系。其中,外循环是指从整体角度分析智库研究的“解析—融合—还原”过程,以及智库研究的知识层根基;内循环包括基于“收集数据—揭示信息—综合研判—形成方案”(DIIS)的过程融合法和基于“机理分析—影响分析—政策分析—形成方案”(MIPS)的逻辑层次法,由此构成“双螺旋”,分别从研究环节和研究逻辑角度描述智库研究的循环迭代、螺旋上升过程。

智库研究的双螺旋结构。

智库双螺旋法的外循环

面对复杂而影响重大的智库问题,如何开展智库研究,以及把握智库研究的整体逻辑显得尤为重要。智库研究的整体开展实际上遵循“解析—融合—还原”的过程逻辑,即智库研究双螺旋结构的外循环。智库研究需要体现出对真知的追寻和对实践的指导,要在学术界和实务界(如政界、商业界、媒体等)之间承担沟通、转译、反馈的作用,才能为政策制定提供切实可行的咨询建议。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导向、证据导向”,需要从“解析—融合—还原”的过程对智库问题进行解析,将其分解为一系列子问题,然后结合各类知识对子问题进行融合研究,最后进行综合还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智库研究的整体逻辑,构成智库研究双螺旋结构的外循环。

从外循环可以看出,针对智库问题的研究具有完整的“解析—融合—还原”过程阶段,但对于如何实现外循环的3个阶段,以及如何解决智库问题并形成相应的方案,则需要依据智库研究双螺旋结构的内循环开展研究,即侧重研究环节的DIIS过程融合法和侧重研究逻辑的MIPS逻辑层次法。

智库双螺旋法的内循环——DIIS过程融合法

潘教峰研究员基于长期的科技战略研究和重大规划研究经验,系统归纳智库研究问题的一般性思路,从研究环节角度提出了智库DIIS理论方法。实际上,DIIS理论方法起源于对智库研究全过程的思考与概括,为智库研究提供了综合性的研究思路和一般性的研究流程,形成了一种多层面、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因此,DIIS理论方法也可称为“过程融合法”,即对于一个完整的智库研究过程,首先要围绕所研究的问题全面收集各类相关数据(data);然后进行专业化的挖掘、整理、分析,形成客观的认知(information);再引入相关专家学者的智慧对这些认知进行综合研判(intelligence),得到新认识、新框架、新思路;最后在问题导向、证据导向和科学导向下提出解决方案或政策建议(solution)。

DIIS主要是从研究环节角度出发,将智库研究分解为收集数据、揭示信息、综合研判、形成方案4个环节,体现了一种既具有流程规范又需要循环迭代的研究过程,即内循环的左旋。

智库双螺旋法的内循环——MIPS逻辑层次法

智库研究是对研究问题进行系统认知和预见、预判的分析过程:从研究内容和逻辑角度来看,既需要认知现象及其规律,又需要对具体现象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测度;既需要对于已有政策进行研究,又需要提出未来可使用的政策工具和解决方案。这样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性研究需要包含机理分析、影响分析、政策分析、形成方案4个必要的逻辑层次和研究内容。首先是机理分析(mechanism analysis),认识事物本体及其自身规律;其次是影响分析(impact analysis),理清事物本体和外部的相互关系,分析事物对其他方面产生的影响;再次是政策分析(policy analysis),探讨对事物进行人为干预或政策调节后产生的政策效果;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智库问题的解决方案或政策建议(solution)。这一研究思路可以概括为智库研究的MIPS逻辑层次法,MIPS将智库研究基本逻辑体系中智库研究“怎样做”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和结构化,为智库研究提供更富实践性和操作性的思路。

MIPS主要是从研究逻辑角度出发,将智库研究分解为机理分析、影响分析、政策分析、形成方案4个层次,体现了一种既符合认知逻辑又需要循环迭代的研究过程,即内循环的右旋。

DIIS与MIPS的内部耦合关系

在智库研究的双螺旋结构中,不仅外循环的“解析—融合—还原”遵循智库研究的“问题导向、证据导向、科学导向”,其内循环的DIIS和MIPS也以智库研究的3个导向为重要指引。DIIS的第一环节层(收集数据)和MIPS的第一逻辑层(机理分析)都需要从智库问题分解形成的子问题集出发,全面收集相关资料、科学知识、经验等数据——充分体现了智库研究的问题导向。在DIIS和MIPS形成方案的过程中,要保证数据真实、信息客观、研判专业以及解决方案的严谨可靠,能提供有说服力的客观事实、科学证据和数据支撑——充分体现了智库研究的证据导向。在基于DIIS的4个环节层和MIPS的4个逻辑层的具体研究中,不仅每一环节层或逻辑层的研究都要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而且在整个研究中都要结合收集的资料、科学知识、实践经验开展交叉融合研究——充分体现了智库研究的科学导向。

在智库研究的双螺旋结构中,“过程融合法”(DIIS)是基于研究过程对智库研究进行划分,侧重于研究环节;而“逻辑层次法”(MIPS)是基于研究内涵对智库研究进行划分,侧重于研究逻辑。然而,“过程融合法”(DIIS)和“逻辑层次法”(MIPS)并不是相互割裂、独立的,而是具有紧密的耦合关系,相互融合、叠加、循环、迭代,从而形成智库研究的高度交叉融合特征。

智库双螺旋法的时空域概念

智库研究问题的提出往往是基于把握现实、预测未来,从而服务决策的目标,而在这一过程中,基于历史视角的分析必不可少。智库研究与学术研究的区别之一在于学术研究是基于现象和规律的探索,而智库研究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更加需要立足历史、把握现实、预测未来,这也构成了智库研究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时空域的概念。如何把握现实情况和规律,以及对未来进行预测预判,从而形成决策建议,是智库研究的重要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整理改编自《智库研究的双螺旋结构》(2020年第7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