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种思维坚守中医自信

 循天园 2024-05-12 发布于广西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人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在建设健康中国中谱写新的篇章。

坚守中医自信,要有全局思维。

中医药学在理论层面强调“天人合一”“阴阳五行”,讲究整体观、大局观。中医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体内部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医人要学会在整体思维中坚守中医,而坚持整体思维就是要坚持局部与整体的和谐统一,着眼于宏观世界中自然界与人的协调统一,着眼于微观视角中微观指标与物质能量代谢的有机结合,着眼于从中医药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

坚守中医自信,要有历史思维。

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华数千年绚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历数一部部经典名著,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本草纲目》等,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脉络、时间跨度非常清晰,深刻体现了中医药的时代特征、发展特征、人文特征。中医经典受历史、地域背景的诸多限制,其语言常有其特殊性,学习经典首先要具备历史观思维,依托史料典籍站在作者的历史视角,回归篇章语境,去认知医家对某一疾病病因病机的思维过程,才能最大程度地与经典对话领会医家撰述本意。中医人要从长时段的角度把握历史思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以贯通古今的智慧,分析当下碰到的问题,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坚定中医自信,要有辩证思维。

中医诊疗强调“三因制宜”“辨证论治”,体现了因时而变、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是以证为本,法从证立、以法组方、据方遣药,又可依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但须把握标本,随证加减,体现处方用药高度个体化的特点和优势。中医药辨证论治,辨的是疾病因机证,治的是气血阴阳平衡。从《黄帝内经》中自然与人体的普遍规律到《伤寒论》疾病传变的变化实质,这些经典理论的思维模式都包含着中医“易”思维,这种思维的体现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言的辩证观。对于经典理论的思考,中医人要在通读全篇的基础上,以动态的思维视角体悟疾病的变化规律,回归中医证治本源。

坚守中医自信,要有系统思维。

中国古人经过长时间大量对人的观察,研究人的复杂性,从而凝结出对人、自然与疾病的思考,形成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还有一整套术语、概念和表达方式来帮助人们理解这一系统性,比如阴阳、五行、经络、穴位、脏腑等。系统思维就是将认识对象视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研究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全面地把握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中医诊疗着眼于“病的人”而不仅是“人的病”。抓住中医思维的本源,就要把中医药放在系统思维中去考量、去研究,也就抓住了中医的根与魂。

坚守中医自信,要有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与中华文明融为一体,拥有共同的创新特性。中医药文化的创新性塑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理论体系、原创性的思维方式、别具一格的医疗技术与养生保健方法,是中医药绵延数千年不断发展的强大依托。中医药以原创而发生,薪火传承、与时偕行,终聚沙成塔,使中医药学成为不断发展的医学体系。在当今与未来一个时期,创新就是将传统技术与现代医学技术的融合,要用现代科学原理阐释中医药传统技术,要向新技术、新模式进行大胆探索,让更多的群众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

坚守中医自信,要有法治思维。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出台和实施,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地位、发展方针和振兴措施,拉开了以法治保障中医药发展的大幕。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实现了我国在中医药领域法治建设的重大突破。传承是中医永恒的主题,而法治是推进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医人要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意识,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自觉做依法发展中医药的推动者、守护者、践行者,以实施中医药法来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事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在建设健康中国的道路上,中医药不可或缺、大有所为。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中医药要主动靠前、积极作为,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中医力量。(丁林国)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