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上明月竟相思

 dtmz 2024-05-12 发布于河南

——唐代张九龄《望月怀远》品读

中条山客

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创作了这首《望月怀远》,是一首怀念远方情人(或友人)借景抒情之诗。起句“海上生明月”,点出“景”,自然稳贴,展现了雄浑阔大的境界。这与稍早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有异曲同工之妙。“天涯共此时”,点出相隔两地之友,同时相思之时。三四句写两地的“情人”彼此之“怨”与“思”。“情人怨遥夜”,“怨”长夜漫漫,彼此不能相见。“竟夕起相思”,竞夕,通宵达旦,生起相思之“情”。五六句写诗人徘徊月下的相思之状。“灭烛怜光满”,长夜不能入睡,是烛光太明了吗?于是诗人“灭烛”,但月色皎洁,浩渺无边。怜,爱惜;光满,满月之光。“披衣觉露滋”,诗人于是披衣走出庭外,在那姣好圆月的光华之下,只觉夜深露湿,滋润沾衣。尽管如此,诗人仍伫留月下,“望月”思人。所以,“露滋”二字不仅照应了“竞夕”二字,同时暗示了滋生不已的遥思之情。七八两句写期梦以自慰,收束相思之情。“不堪盈手赠”,不堪,不能之意,意谓在这相思不眠之夜,用什么相赠友人呢?我只有满手的月光,虽然月光饱含相思之意,但又不能送与。怎么办呢?我还是睡吧!也许睡梦之中还能与你有相聚之期呢!诗到此戛然而止,留下无限的相思。

全诗脱口而出,平易自然。由第一句的“月”到第三句的“望”,第四句的“怀”,再到五、六两句的“望月”,直到最后七、八两句的“怀远”,层层递进,秩序井然,景中生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意韵悠悠。

末句实际是倒装句,月光盈手却不堪赠君,我还是还寝梦假期。佳期,美好的日子,指梦中可以与君相见。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叙为昭穆,尤亲重之。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说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说曰:“悠悠之谈,何足虑也!”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说卒后,上思其言,召拜九龄为中书侍郎。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寻丁母丧归乡里。二十一年十二月,起复拜中书侍郎。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硅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上特舍之。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藩。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又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御史中丞卢怡等结交友善。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遇疾卒,年六十八,谥曰文献。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先觉,下诏褒赠,赠司徒,遣使就韶州致祭。  (节选自《旧唐书·张九龄传》)

    【原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今译】

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到梦乡觅取佳期。

张九龄的诗作汇而成集《曲江集》。张九龄是我国唐朝初年的宰相,任职期间政绩显著,被誉为“开元贤相”。后遭奸臣谗毁,闲居韶州曲江故居。这部《曲江集》是张九龄人生轨迹的反映,集中有他春风得意时的作品,也有他落魄时的作品,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都流露在诗中。《曲江集》也是唐代诗文精华的体现。

2024年5月12日星期日,陕州上阳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