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圈套(此生必读)

 雅奇丹 2024-05-12 发布于甘肃

在18世纪的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

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精美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

可当他穿着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

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他挨个换掉家里陈旧的家具。

等家具焕然一新后,他盯着房间里老旧斑驳的墙,怎么看都不顺眼。

他又斥巨资,把房子从头到尾,重新装修了一遍。

等房子翻新后,本以为他会露出满意的笑容,可没想到,他又觉得房子太小了,想换个别墅。

就这样,他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外债。

没过多久,债权人开始上门催债,妻子每天与他吵架,他整个人焦头烂额,生活彻底乱套。

这就是著名的“睡袍圈套”:

当你有了精美的睡袍,接着就想要崭新的家具,继而又渴望高档的装修……

你想要的越多,缺的东西就越多,最终在追逐物质的过程中,跌入不见底的深渊。


1.  欲望太多,是痛苦的根源

每个人都会面临“睡袍圈套”,它可能是一件新衣服、一顿美食,是你任何想要的东西。

一旦你的贪念被勾起,就只能被其俘获,任其摆布。

莫言写过一个短篇小说。

有个穷汉子,背着枪在一片沼泽地里打野鸭子。

一开始,他按照平时的量填充火药,一枪打死一只野鸭。

眼看着鸭子那么多,自己打下的却这么少,他便开始往枪筒里多倒了些火药。

果然,猎枪的威力增大了一些,一次打死了好几只野鸭。

就这样,他兴奋起来,每开一枪后,他都往里面填充更多的火药。

结果最终因为装火药太多,炸了枪膛,把自己给炸死了。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贪念,穷汉子最终弄丢了自己的性命。

清朝学者申居郧曾说:

“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对外物的渴求,是人的本能,但一味放纵满足,往往会给自己带来痛苦。

看过一个叫《打火匣》的寓言。

一位士兵从巫婆的手中,得到了一只打火匣。

凭借它可以召唤神犬,能帮人实现任何愿望。

不过每用一次,打火匣的火焰就会暗淡一分。

起初,他让神犬偷窃路人的财物,得到钱后,他立马住进豪华酒店,每天大吃大喝。

等到挥霍一空后,他继续让神犬去偷更多的东西。

后来他嫌这样来钱太慢,于是直接命令神犬去抢劫商行和钱庄。

靠着掠夺,他的财产迅速增长,内心也越来越膨胀。

为了成为世上最富有的人,有一天,他命令神犬将国库搬来。

没一会儿,他家就堆满了各种奇珍异宝。

但就在这时,打火匣耗尽能量,彻底熄灭了。

第二天,国王便派人找上门来,将他抓进大牢,判了死刑。

想起稻盛和夫说:

“没有节制的欲望,是人生毒品。”

当泛滥的贪念侵蚀了理智,结果就如故事中的士兵,亲手毁掉了自己。

人的欲望,就像是一个不断膨胀的气球。

当你不断追逐更多的物质享受,这个气球就会越来越大,最终会爆开。

欲壑难填,一个人若受贪念驱使,也终将被失控的欲望吞噬。


 2.  管住欲望,才能控制人生

看过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的故事。

一天,几位学生怂恿他去热闹的集市逛一逛。

他们七嘴八舌地说:

“集市里的东西可多了,您去了一定满载而归!”

苏格拉底同意了学生的建议,决定去看一看。

第二天,他一进课堂,学生们立刻围了上来,请他讲一讲集市之行的收获。

苏格拉底看着大家,缓缓说道:

“这次我的确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尽管物质世界纷繁复杂,但一个人生存的必需,却少之又少。

懂得节制,才能拨开欲望的迷雾,专注自己的目标。

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身价数亿,日常生活中却极为“抠门”。

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李书福曾当场脱下皮鞋,向记者展示。

他介绍说,这双鞋产自浙江一个小企业,物美价廉,只需80元,他已经穿了两年。

而他身上衬衫的价格是30元,西装300元。

由于穿着非常简便,有次,他去下属企业视察,还被挡在了门外。

拦住他的保安说,这座大厦“谢绝民工进出”。

有记者曾对他说:

“你穿得这么'寒酸’,根本不像一个富人。”

李书福笑了笑:

“生活简单一点,你才能不被干扰,专心做自己的事业。”

正是对物欲的控制自如,使得他能够全心全意扑在企业的发展上,最终将吉利做成了民营汽车的领头羊之一。

庄子说过这样一句话:

“物物而不物于物。”

人应该驾驭外物,而不应被外物奴役。

唯有自我约束,舍弃无谓的欲念,降低多余的需求,才能摆脱欲望的控制。

把时间精力留给真正重要的事,也将人生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3.  人活到极致

物质低配,精神高配

1983年,历史学家葛剑雄出版了《西汉人口理论》,当年稿费就收到了5000元。

那会他刚博士毕业,在复旦大学历史研究所工作,月工资500元。

这笔稿费,对他来说是一笔颇为可观的收入。

虽然经济变得宽裕,他的衣食住行仍照旧,不穿好衣服,不戴名表。

有人劝他给自己添置些名牌衣物,他拒绝了,说“名牌穿在身上是负担”。

此后几十年,他醉心于学术研究,不理外物,最终成为了历史地理学大师级学者。

想起周国平说过:

“一个人只要肯约束自己的欲望,满足于过比较简单的生活,生命的疆域会更加广阔。”

物质的繁荣只会给生命徒添累赘,一个人真正重要的,是追求精神上的成长。

爱因斯坦是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但他的生活却非常简朴。

在德国时,他住在普通老公寓,平常衣着就两件旧大衣,来回换着穿。

1921年,他受邀到荷兰莱顿大学执教。

学校要给他高规格的待遇,但被他婉言谢绝,他提的要求是:

有牛奶、饼干、水果,一张床、一张写字台和一把椅子,再加一把小提琴即可。

后来为躲避法西斯迫害,爱因斯坦移居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打算以当时的最高年薪16000美元聘请他,他却说:

“这么多?

能否少给一点,3000美元就够了。”

有朋友问他为什么拒绝更高的薪酬,爱因斯坦回答:

“多余的财产,是人生的绊脚石;

简单的生活,才能给我创造的原动力。”

对他而言,钱财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内在的充实与饱满,才是真正的财富。

很喜欢一句话:

“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

与其在物欲中沉沦,不如学会对欲望断舍离。

放下那些求而不得的念头,停止永无止境的追逐。

多给精神做加法,才能看到生活的美好与真实,享受心灵的丰盛和富足。

在一次采访中,漫画家蔡志忠提及自己奉行的人生准则:

过最简单的物质生活,做最丰富的精神思考。

四十多年来,他每天只吃一顿饭,常常是馒头就着豆腐乳。

日常装扮,就是白衬衣休闲裤,再加一双老旧但干净的布鞋。

朋友说他过得太清苦,他却不以为意,每天看书创作,活得有滋有味,充实快乐。

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凡德罗说过一个概念:少即是多。

人生也是如此,需求越少,物质越简单,生活才能舒心富足。

往后,愿你行有所止,欲有所制,摆脱“睡袍圈套”,回归本真,活出自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