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的心思你别猜

 我的教育人生 2024-05-12 发布于北京

母亲的心思你别猜

作者:李广生

昨天晚上,给老家打电话,照例是父亲接。母亲耳背,好多年了,每晚接电话的任务都由父亲承担,但她并不放弃在一旁发号施令的权力。

接通电话,例行检查一样,询问一些身体、饮食情况。没说几句,就听见电话那头,母亲大人发话了:“告诉老三,明儿别回来了。”

父亲也有些耳背了,情况比母亲稍好。他们正在看电视,音量调到最大。电话里是我的声音,周围是嘈杂的电视的声音,身后是母亲的声音。父亲蒙了,因为谁的声音他都听不清。

他只好放下电话,慢吞吞走到母亲身边,听清母亲的指令,再慢吞吞走回来,拿起电话,告诉我:“明儿别回来了。”一个字都不差。此时,电视里正传来男女主人公的表白。

她到底愿不愿意我回呢?

因为腿疼,行走困难,闲不住也待不住母亲不得不长时间坐着。坐在屋里,院里,街上,坐在哪都是煎熬。坐或是躺,是母亲最为鄙视的两种状态。在她看来,没病没灾,不是吃饭和睡觉,人就不应该坐着或躺着,就应该处于运动状态。

这一观念于她而言根深蒂固。所以,在她面前,我们必须装出一副忙碌的样子。否则的话,看你坐着,她说你像一摊屎,看你躺着,她说你像一头猪。

咱虽说不是啥大人物,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还从事教书育人的神圣工作。被称作一滩屎或一头猪,总觉得心里不舒服。辩解是毫无意义的,只能招来更严厉的呵斥。

她为什么就见不得我闲呢?

兄弟三人,大哥大嫂在父母身边,叨陪鲤对,我和二哥在区外工作,但距离并不远,何况交通方便。兄弟三人,非常和睦,对老人,也都尽心尽力。想吃什么、想喝什么、想穿什么、想要什么,一句话,哥仨肯定照办,毫不犹豫。何况父亲还有退休金,以他们的标准,足够“挥霍”。

没有任何后顾之忧,按理说,他们的晚年应该非常幸福。但并非如此。父亲好说,随遇而安,心态平和。但母亲就不行了,总是一脸愁苦,经常唉声叹气。她有想不完的事、操不完的心、发不完的愁,还把死挂在嘴边,似乎死才是最好的解脱。

每次听她说“咋不早点死”,心里就特别难受。但不知道如何安慰,也不知道如何劝解,只能听着,痛着。

她究竟为何而愁,我真的想不明白。

说实话,家里的条件并不差,和村里的其他人相比,还算稍微有点优越呢。怎么说呢,特别是现在,应该不为钱发愁。

每周回家,我就想着给他们买点东西,并不是啥好玩意儿,不过就是些吃的、穿的、用的而已,也算是尽尽孝心吧。

谁成想,这样一来,孝心没表达成,反而惹的老人家勃然大怒,生一肚子气。生气的时候,耷拉着脸,乌云笼罩,要么不搭理你,要么像点着了的火药桶,一通贬斥。每次回家,买点东西,我都提心吊胆。

后来我发现,若说不是花钱买的,是单位发的,她便非常高兴。我告诉她,对于我这样家里有高龄老人的,单位特别照顾,单独发很多东西。我为单位领导在她那里,赢得许多好名声。这也勾起她对我所在的单位产生兴趣,打听像我这样的家里有高龄老人的多不多,都是多大岁数,领导会不会很为难,其他同事会不会有意见,等等。幸好说瞎话是我的强项,没有露馅儿。她叮嘱我,一定好好工作,听领导的话,领导也不容易,遇到这样的好领导,是福气。后来,她拿着那些东西出去炫耀,被邻居揭穿,回家把我痛骂一顿。

再后来,我说是朋友给的。确实有朋友给她带东西,昨天,一位朋友就送她一盒治疗腿疼的药,托我今天带回家。她将信将疑,质问我:你人缘咋那么好,总有人给你东西?同时,还不忘教育我,要懂得礼尚往来,别光张着嘴吃别人。把我说的无地自容。

家里并不缺钱,她为啥这么怕花钱呢?

类似的事情,要是说,没完没了。作为她的儿子,小时候我就揣摸她的心思,几十年过去了,自己都要步入老人的行列,还是猜不出、弄不懂母亲的心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