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怎么插秧?春种诗歌选九,谁知细细青青草

 体娱荒原 2024-05-12 发布于湖南

插秧是指把水稻秧苗从秧田移植到稻田里。我国种植稻谷有一万多年的历史。

诗经中有“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周朝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用引水灌溉,获得丰产。滮池是古水名,在今陕西境内。

稻谷在发芽之后,如果任其生长,那么丛生的稻苗会互相争夺养分,导致稻谷产量不高。人们很早就发现稻苗的这个生长特性,所以在稻苗发芽之后,要专门的分秧,给每颗稻苗以更多的空间和养分。

农历四月是河流丰水期,土地湿润,水源充足,这个时候,就要进行稻苗的分秧和插秧了。有的是在已经灌溉好的农田中进行,有的是在插秧后迅速引水。早夏充沛的降雨,也给稻苗带来蓬勃生机。

插秧是一件非常精细而且辛苦的农活,因为要抢时间,利用节气降水,而此时往往晴天的时候,太阳焦灼,下雨的时候,上下泥泞。但是这正是关系到生存的一件大事,数千年来,每年早夏四月,都是插秧的旺季。

  1. 《广陵别郑处士》——唐 · 高适

落日知分手,春风莫断肠。

兴来无不惬,才在亦何伤。

溪水堪垂钓,江田耐插秧。

人生只为此,亦足傲羲皇。 

这是目前看到的最早的一首关于插秧的唐诗。高适是李白好友,之前很火的电影让大家了解到高适是一个非常务实的诗人,他的诗歌也很朴实,充满阅历感。

高适和没有功名的郑处士分手,对方仕途无望,准备返乡。

此时是晚春。高适对于农业的感知,在于他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家乡务农,所以对于朋友的处境是非常理解。这个世界,中进士,做官,运气很重要,但是退一步,回家务农未必不是上选。

这首别离诗充满了勉励,对插秧一笔带过,主要以离别所感为主要的落笔点,高适认为生活平淡一点也挺好,即便是忙于溪水稻田回家务农又何妨,知足常乐,只要怀才勤劳,就是大道朝天。

2.《插秧诗》——五代后梁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首诗写出了插秧时候的所见所感,埋头苦干看到了水中的天空,六根清净,虽然一步步往后倒退插秧,但是对生活充满希望,何尝不是一种进步

3.《和杨遂贺雨节录》——北宋·王禹偁

偶与天雨会,霶霶四郊匀。

插秧复修堰,野叟何欣欣。

大雨过后插秧修堰,村野老人开心极了。描绘出充满朝气的农忙图。

4.《途中二首 其一 》——宋·曾几

鹁鸠晴雨报人知,更问农家底事宜。

村落泥乾收麦地,稻田水满插秧时。

鹁鸠是一种知雨鸟,拟人化描写它在问农人农事,小麦和水稻轮番播种,好不热闹。

5.《 耕图二十一首 其九 插秧》 ——南宋·楼璹

晨雨麦秋润,午风槐夏凉。

溪南与溪北,啸歌插新秧。

抛掷不停手,左右无乱行。

我将教秧马,代劳民莫忘。

宋朝发明的一种秧马,用木头制作如船的坐具,上面可以堆积秧苗,用脚滑动退后,这样可以减轻人们低头产生的劳累眩晕,又能够加快速度。这是借用诗歌推广农具秧马,可以说是很早的广告词了。

6. 《夏日 其二》——宋·宋伯仁

泓泓圆碧漾新荷,猎猎斜风颤绿莎。

农事正忙三月后,野田齐唱插秧歌。

这首诗也对插秧也是一笔带过,描绘一派农忙景象。

7.《夏四月渴雨恐害布种代乡邻作插秧歌》——南宋·陆游

浸种二月初,插秧四月中。

小舟载秧把,往来疾于鸿。

吴盐雪花白,村酒粥面浓。

长歌相赠答,宛转含豳风。

日暮飞桨归,小市鼓鼕鼕。

起居问尊老,勤俭教儿童。

何人采此谣,为我告相公。

不必赐民租,但愿常年丰。

陆放翁可以说是半个田园诗人,作为一个躬耕陇亩的乡人来说,插秧是再熟悉不过的劳动了。不过他对插秧是一笔带过,描绘了乘坐小舟插秧的景象。

8.插秧——南宋·范成大

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

谁知细细青青草,中有丰年击壤声。

这首诗入选了胤禛主编的选集《悦心集》,表达出编者对百姓的关注。对插秧描绘非常细致。

9.插秧——清·赵翼

平畴欣雨止,栽插趁梅天。

麦歉愁先竭,家家莳早籼。

描绘了小麦和水稻轮种的农忙景象。这里面更多的是对农人辛苦的描写以及同情。

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水田自犂地而浸种,而插秧,而薅草,而车戽,从夏讫秋,无一息得暇逸,而其收获亦倍。”

清·俞樾《茶香室续钞·浮田》:“农两腋挟竿,入水,半沉半浮手翻其土,遂以插秧。”

都是描写插秧农忙的景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