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胆识之人不为,跨越“走钢丝”的重剂起沉疴

 阿弥陀佛cq1zp7 2024-05-12 发布于甘肃

重剂起沉疴,大病须用重药。否则,就是杯水车薪,蜻蜓点水。

治病敢用重剂,一是误打误撞,险中取胜;二是精研岐黄,娴熟伤寒金匮。

先说误打误撞。这个世界上能够降服一个人的唯有疾病,哪怕你贵为天子国王,也无法抵御疾病的魔掌。大病一来,所有的理想目标都将烟消云散,摆在面前的是莫测的深渊。

有什么别有病。然而,美好的愿望总会被残酷的现实给击破。无疾而终的人百不有一,年老疾病缠身的比比皆是。

“是药三分毒”。没有病是不会有人拿药当饭吃的,一旦患病,又百治不愈,有的患者就会在走投无路时胡乱吃药。

看到有个报道,有一位老太太头痛如劈,久治不愈,听说天麻治头痛,正好家里有儿女买的一袋天麻。她就放在锅里煮了,喝了。到处治不好的头痛竟然消失了。老人喜不自胜,奔走相告。儿女得知,瞠目结舌,吓出一身冷汗。足足一斤天麻,一次“喝了”。翻遍古今医案,也没有见到天麻一次用到一斤。幸亏无毒,若是乌头巴豆,岂不呜呼?

我见到有头痛用头撞墙出血的,那是要命的疼。老太太非疼到焦头烂额,断不会将一袋子天麻一股脑倒进锅里。

《三十年临证探研录》记载,20年前,邹孟成出诊。有一年过半百而身材魁梧之建筑工人颇谙医药。对邹说:他的母亲在当地最大中药铺做保姆数十年,略懂一些草药。他因患腰肌劳损腰痛,不敢俯仰,颇为痛苦。

他从家里所存的草药中找出半斤怀牛膝,倒入锅内,加水煎熬后,晚上接连喝了四大碗,然后就睡觉了。睡觉中渐渐觉得腰部沉重,疼痛阵阵加剧,直至剧痛难忍。内心极为惶恐又不知所措,但事已至此,只好咬牙忍耐,听天由命。一觉醒来,不但疼痛全消,而且腰间倍觉轻松舒适。

病急乱投医的多,病急乱吃药的也不少。这两位自用天麻、牛膝治病的是病人自己,误打误撞,治好了病又没有出事。若是中医大夫,用这个量给病人治病,不出事便罢,一旦出事那就有可能遭受牢狱之灾。

半夏是常用中药,在半夏泻心汤、半夏厚朴汤、二陈汤等方剂中经常使用。《药典》中规定用量为3—9克。如果超过了这个量就属于违规。但是,临床上,即使小心谨慎的大夫,也有很多突破了这个剂量。因为是制半夏,基本没有毒性,而且药效也很小。如果用量过小,不是效果差就是无效。

所谓的半夏毒性,无非就是生吞有棘喉的感觉,但是,经过煎煮之后,这种副作用就消失了,就像接触山药的毛根手会发痒,用火烤一烤就好了道理是一样的。

临床上,病人发生死亡,即使与中药无关,但如果他正在服用中药,又有半夏一味,且超过了药典规定的剂量,那么,就存在法律风险。

图片

最终,法院以此认定被告对于原告的尿毒症后果承担全责,判决被告永安堂赔偿原告张喜医疗费、误工费、二十年伤残赔偿金及后续治疗费三百万、营养费七十三万等共计约477万元。

案件判决之后,引起轩然大波。人们都知道患者的尿毒症不能是短时间形成的,与半夏也没有关系,但是患者就拿药典规定的剂量说事,法院也只好依法判决。

张仲景小半夏汤半夏用一升,约等于现在的100克,而且是生半夏。这说明半夏是可以大量使用的。然而,药典就是个雷池,越过去了又没有被发现,哪管用的再多,只要不出事,没人告,就啥事没有,有人拿药量说事,那就会麻烦。

据说,山西大医李可一生用半夏超过5吨,经常用量在100克以上,救人无数,从未出事。

倘若被没良心的人恶意举报,进行敲诈,也是凶多吉少

图片

@抢救中医黑铁粉3:前几年有个中医叫张少聪,治不孕不育,后来把成药做成水丸,被人投诉,说肿瘤医生不能治不孕不育,中医黑成都下水道也趁机攻击。张少聪被逼宣布退钱,结果不少治好的患者也趁机揩油沾光,以至于后面再有患者求医,人家不接了。当年那些攻击张少聪的号,现在全消失。

图片

作为一种食物,多吃点少吃点无所谓。比如姜,在菜馆里,多放几块都无所谓。如果当成药用,放多了就可能违法。

已故国医大师裘沛然说,门人杨翠兰医师曾告诉他一桩趣事。她治疗一位邵姓男患者,年过古稀,患肺心病,面色晦滞虚浮,口唇紫黯,呼吸急促……病属危候,杨为其拟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济生肾气丸三方加减,方中用干姜9g,因病情危笃,只嘱配5剂,干姜5剂共45g。谁料药店误配,竟以每剂45g干姜给病家,5剂连服,干姜用了225g

还好,病人服大量干姜后,其危重之症大见好转,竟步履轻快,不再需人扶持,自诉药后胃中温暖,全身均感舒坦,面色转清,面浮足肿及口唇发绀明显减轻,胸闷、心悸、咳痰亦大为好转,危重宿疾竟奏意外之效。

干姜在《药典》中规定的用量是3—10克。假如这位肺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加重,或者死亡,那就有可能出现前面用半夏的悲剧。

人参的药典用量3—9克,如果用独参汤(30克)抢救患者,因为病情严重,没有抢救过来,患者家属要是没良心,拿用量说事,医生就会有口难辩。

据称,全国两会上,有多名中医界委员提出修改《药典》。很多中医认为药典中的药量规定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用药环境。有些中药可以严格限量,比如,马钱子、生川乌、斑蝥等,像一些没有毒(偏性不大)的药物应该放宽用药剂量。像干姜本身就是食物,把用量限制在10克以下,对那些寒性体质的人怎么会有好效果?

如果按照药典中的药量使用,那么,历朝历代大量的传世名方、有效方剂都将因为药量的“超重”而不敢应用。

古代的中医用药都是几两几两的用,东汉时一两合现在的15克,清代的一两合现在的30克或者48克。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方剂之所以能够“一剂知二剂已”,清代陈士铎的方剂能够“神效”,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用药精准而且用量大。

大青龙汤用六两麻黄(90克)才叫大青龙汤,如果按照药典规定现在麻黄用量为2—8克,那还好意思叫大青龙汤吗?

陈士铎的散偏汤,其中主药就是川芎,而且量大到几乎是其它药物用量的总和,具有统领千军的作用,如果用3—9克,还会有效吗?

两千年来,历代名医留下的中医方剂有千千万万,几乎无一例外地用药量都比今天大,不知道现在用量为什么千篇一律地特别小。制定药量应该广采博收,多借鉴古人的经验,要不然许许多多古代医家的效验方剂,将因为药量的限制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疗效,甚至被束之高阁。这会严重影响中医药的发展。

中医院士仝小林医术高明,在抗疫中用中医药参与救治患者,取得很好的疗效,其中,与他的敢用药、用量大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因为《药典》对中药用量的限制,对某些擅用经方治病的患者来说,无异于在“走钢丝”,尽管通过加大剂量治好了病人,但依然心里没有轻松感。因为这是“违规”用药的结果。

因为用量的限制,也是民众数落现在中医“不行”的一个原因。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