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韦应物《滁州西涧》:“一首好诗,短短4句,火了1200年!”

 qiangk4kzk8us4 2024-05-12 发布于云南
春将尽,四野已是绿肥红瘦。

一树树海棠,一树树梨花,在暮春的雨里,轻吟浅唱。

陌上花开,醉了路人,美了诗经。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此诗为唐代韩琮的《暮春浐水送别》)

古人伤春悲秋,感叹岁月匆匆,人生易老。

韩琮笔下的春天,也仿佛沾染了淡淡的哀愁。

海棠花谢了,一树一树残红,随风飘落,那点点滴滴的离人泪,湿了锦瑟华年。

子规啼尽杜鹃红,更听巴东江水声。”暮春时节,花事已了,唯有落花飘零,流水潺潺。

在这落英缤纷的暮春,你是否也像我一样,心怀淡淡感伤,思绪纷飞?

然而,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一首《滁州西涧》,却让我在暮春的烟雨中,看到了一幅清丽明快的山水画卷。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短短四句诗,火了1200年,让我对春天有了新的认识。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的这两句诗,让我感受到了他对大自然的深深喜爱。

他独自欣赏涧边生长的幽草,那碧绿的草色,仿佛是春天的使者,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而深树上黄鹂的鸣叫,更是为这静谧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生机。

我钦佩韦应物的才华,他能够用如此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如此美妙的画面。

他的诗歌,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更让我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接下来,让我们逐字逐句地赏析一下《滁州西涧》这首诗:

独怜幽草涧边生”,一个“”字,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然而,这种孤独并非消极的,而是诗人对大自然独特美的欣赏和追求。

他独自怜爱那涧边生长的幽草,那碧绿的草色,仿佛是春天的使者,给大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上有黄鹂深树鸣”,黄鹂是春天的使者,它的鸣叫声清脆悦耳,给山林带来了欢乐与和谐。

诗人通过黄鹂的鸣叫,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同时,“深树”二字也暗示了山林的幽静与深邃。

春潮带雨晚来急”,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春潮汹涌,带着雨水匆匆而来。

这突如其来的春雨,打湿了诗人的衣裳,也打湿了他的心情。

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或烦躁,反而更加欣赏这大自然的美景。

野渡无人舟自横”,这句诗更是神来之笔。

诗人描绘了一个空无一人的渡口,只有一只小船静静地横在水面上。

这个画面简洁而富有意境,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同时,“野渡”二字也暗示了山林的偏僻与荒凉,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这首《滁州西涧》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追求。

它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古今名人对《滁州西涧》的评价也是颇高。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评价道:“韦苏州诗高于理趣。”

这句话道出了韦应物诗歌的精髓所在。

他的诗歌不仅注重情感的表达,更追求理趣的展现。

这种理趣并非空洞的哲理,而是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与体验,得出的深刻感悟。

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先以“涧边幽草”、“深树黄鹂”引起,写西涧之景,历历如绘。

这句话道出了《滁州西涧》的艺术魅力所在。

它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在这暮春的时节里,我想起了古人对春天的描绘与赞美。

他们或伤春悲秋,或赞美春光明媚。

然而,无论是哪种情感,都表达了他们对春天的热爱与珍惜。

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也是希望的象征。它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美好,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

站在暮春的门槛上,我望着那渐行渐远的春天,心中充满了感慨。

然而,我知道春天并没有远去,它只是化作了另一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正如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所描绘的那样:

那涧边生长的幽草、深树上鸣叫的黄鹂、汹涌而来的春潮、静静横在水面上的小船……都是春天。

春天的花开,是世间最绚烂的色彩,是大自然最动人的诗篇。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点个点赞/在看,立夏来了春已过,你的春天可还好?让我知道你来过。



图丨插画师 HJ

文丨诗心词韵-诗雅整理,仅供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