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的五个方面

 天承办公室 2024-05-12 发布于广东

2023年6月,党中央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存在着高度的契合性。结合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多年的学习和总结,我感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高度契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理想社会理念相契合。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的五个方面

马克思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很相似,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儒家典籍《礼记》中的“天下为公、大同社会”的社会理想追求的就是这样的理念。

二,马克思主义提出在国家建设中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为邦本”思想相似。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民本思想。《尚书》中认为,民为国家之本,百姓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春秋战国时期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强调了民众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的五个方面

孟子

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与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契合性高。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大量的辩证法思维,在《周易》、《道德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周易》中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等,蕴含着阴阳、刚柔两个对立面之间相互作用,而使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辩证思想。

老子《道德经》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体现出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这些对立面之间相互关系的辩证思想。《道德经》中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大概意思是,福倚靠在祸里面,祸也潜伏在福里面。这句话讲述了福和祸这两个对立面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的五个方面

老子道德经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内部对立统一规律,和中国传统文化阴阳论中的阴阳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理论相似。

四,马克思主义注重提高个人和社会的道德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似。

马克思主义认为,提高个人和社会的道德水平可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儒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人们和国家道德发展的准则。佛家讲究用五戒十善去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五戒就是戒除5种恶行:戒杀、戒偷、戒淫、戒妄语、戒酒。十善是十种善行: 善意愿、善思维、善行为、善生业、和和爱爱、思忏知悔、慈悲忍辱、忏口忏恶等等。

古代道家修炼的第一步就是提高自己的道德。道家儒家佛家和马克思主义都认为,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有益于自己人生事业的成功。

中国古代从西汉汉武帝时期开始,一直把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主导思想,在国家中推行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马克思主义也认为,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对推动国家的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的五个方面

仁义礼智信

五,要想了解一个人的思想,也要了解他的为人。马克思本人的个人修养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中国近现代革命者的精神高度相似和契合。

马克思出生在一个受人尊敬的律师家庭,但他却放弃了优越的家庭条件,甘愿一生为劳苦大众的解放事业而奋斗。

他在中学时就表示,未来要选择一个能够为人类工作的职业。后来他感觉到,能够为劳苦大众的解放而奋斗,就是为人类的发展而奋斗。所以他甘愿忍受着贫穷,一生都在致力于工人农民的解放事业,推动人类社会向更高层次进步。他的大舅子是普鲁士内务大臣,他的同窗好友总理大臣康普豪森,曾经邀请马克思入阁出任财政部长,被他拒绝了。因为他认为,为人类进步而工作是更伟大的工作。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的五个方面

马克思

马克思的这种宁愿自己受苦也要推动工人农民得到解放的精神,与中国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很相似,也与近现代中国为挽救国家命运而奋斗的革命者精神十分契合。

之所以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和高度认可,建国后成为中国国家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是重要原因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