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侧向子系统的功能、评估与校正策略

 SISFIT运动康复 2024-05-12 发布于安徽

结构对齐技术(SISFIT-SAT) Level 1  运动康复必修课程2.0上线

二级标题

侧向子系统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支撑着我们的骨盆左右两侧,在单脚站的时候可以让骨盆以及髋部保持水平,或是在做侧边位移时具有协调作用,确保腰椎不会受到过大的压力。

功能失调的步态模式可能与许多肌肉骨骼疼痛状况有关,而传统的疼痛局部治疗方法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在运动过程中,身体同时利用四个子系统和一个内在稳定系统进行运动。这四个系统是侧向子系统(LSS)、深纵向子系统(DLS)、后斜子系统(POS)和前斜子系统(AOS)。          

每个系统协同工作以产生集成的功能运动。如果一个系统的功能失调,就会给其它系统带来负面影响。步态周期的单腿站立部分涉及通过侧向子系统控制冠状面的力。如果该子系统功能失调,重复的冲击力就会传递到下肢,从而造成伤害。          

侧向子系统

侧向子系统由臀中肌、阔筋膜张肌 (TFL)、内收肌复合体(大收肌、短收肌、长收肌、股薄肌和耻骨肌)和对侧腰方肌组成。

可以从肌肉涵括的范围看到,侧向子系统(lateral subsystem)横跨整个骨盆,股骨,以及腰椎,可以帮助骨头放在正确的位置上,肌肉的走向及产生的动作大多以侧向为主,所以是下肢侧向稳定很重要的一环,当我们在活动的时候,例如走路或上下楼梯,此系统可以有效地将力量从脚传到脊椎上藉由肌肉的收缩,可以将传递上来的力量分散掉,以减少关节承受的压力。   

在单腿运动中,由于臀中肌和股薄肌(内收肌复合体)的起点和止点,LSS 复合体在近端和远端控制股骨,同时骨盆和脊柱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LSS 的稳定性。上下楼梯给中轴的稳定性要求增加了巨大的外部负载。冲击力此时将被传递到外围关节,这些关节会采取代偿策略以实现子系统缺乏的稳定性,因此关节和软组织变得更容易受伤和过度使用综合征。          

常见的复发症状

长期功能失调的侧向子系统,对侧的腰方肌会过劳以及过紧,在腰椎的小面关节或是椎间盘上产生重复性的压力,这种重复性的压力不会在短时间内产生疼痛,重复性的压力会在关节上造成重复性的损伤。而体重过重或是在此时继续进行负重训练的话则会加速腰椎的伤害。

侧向子系统功能失调的迹象包括:

  • 尽管进行了局部治疗甚至手术干预,膝盖疼痛仍然反复出现

  • 腰椎骨盆髋部疼痛

  • 髂胫束综合征 (ITBS) 疼痛

  • 腹股沟和内收肌拉伤

  • 腰椎二次痉挛

  • 慢性臀中肌触发点

  • 髋部撞击和/或咔哒声/爆裂声    

  • 骶髂关节疼痛和半脱位

  • 足底筋膜炎

  • 坐骨神经痛

  • 跑者膝

  • 功能失调的运动模式

因此,有必要对LSS的功能和性能进行评估。

评估方法

侧向子系统的评估通常在动态环境中进行,例如在单腿站立、过头蹲、弓步或步态分析。始终从动态较小的选项开始,以观察潜在的代偿并增加外部负荷。先在开链状态下开始评估,然后再进行动态闭链评估,同时注意照顾患者特定的疼痛耐受性和运动范围。

手动肌肉测试包括腰方肌、臀中肌、TFL 和内收肌。通常会发现该组中的一块肌肉受到抑制,而另一块肌肉则在神经上受到促进。最疼痛、僵硬、紧张和痉挛的部位通常是促进因素,但并非总是如此。切勿在评估中假设任何内容。没有绝对的事情。

接着继续进行更动态的方案,例如步态、单腿站立、自重过头深蹲、自重手枪深蹲和动态前弓步。

步态:观察足部着地、腿部摆动、胸部旋转、髋部运动范围和步幅。大多数情况下,会观察到 QL 功能障碍受影响侧的髋部内旋和髋部抬高,步幅减小。   

特伦德伦伯步态(单腿站立):侧向子系统功能失调的话,就会出现所谓的特伦德伦堡步态,正规的评估是:单脚站立时观察臀部有无一高一低,离开地面那只脚所属的臀部变得比较低,就会判断为臀中肌无力,但是事实上,没有中风的人很难观察得出太大的高低落差,容易在判断上有失误,所以一般人在单脚站的时候,发现接触地面那一侧的髋往外掉出去,也会被判定为臀中肌失能;另外分享一个判别方式:从背面看走路屁股会扭来扭去的人就是臀中肌无力的表征。          

过头自重深蹲:被测试者光脚,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举过头顶。脚趾向前,手掌在头顶上相对。测试者观察膝盖外翻、脚内旋、髋部外旋和额状面偏向一侧的情况。

自重手枪深蹲:单腿站立,双手在胸前平举;被测试者蹲下20-30度。这是一种更加动态的控制运动,需要运动力抵抗重力的稳定性。观察非负重腿的膝盖外翻、平衡控制和髋部下垂。

动态前弓步:这将揭示高级运动者(例如竞技运动员)潜在的 LSS 功能障碍。神经控制和模式被最大化,微妙的代偿可能会变得明显。让被测试者将双手举过头顶,然后向前弓步。观察膝关节外翻、足内旋、上半身旋转、侧弯(额面功能障碍)、失控和疼痛。然后让他们回到起始位置并保持观察。这是查看子系统加速和减速力控制的好方法。

校正策略  

个别肌肉需要采用抑制、延长和激活技术进行治疗,以恢复系统的正确顺序。请记住,LS S功能障碍中不存在千篇一律的肌肉相互作用。一名患者的腰方肌与相对的内收肌复合体的关系可能受到抑制,而另一名患者的腰方肌可能会促进与内收肌的关系。  

活动固定关节(腰椎、骶骨、髋关节、踝关节、胸椎),然后通过中央核心和腰盆髋关节复合体 (LPHC) 的稳定性矫正器将其锁定——通过肌贴技术稳定系统,为运动系统添加本体感觉反馈。 

校正训练

从静态训练到动态训练要分阶段训练,若是诊断出侧向子系统功能失调的话,要先单一强化此系统的肌肉,一般不需要再强化腰方肌,因为如同上述所说,腰方肌通常已经过紧且已经疲劳,腰方肌反而需要放松(网球放松),在放松腰方肌时,网球只需压住疼痛点,不用来回滚动,就能达到放松效果。

下述运动项目如遇疼痛就马上停止,须经康复师或医生重新评估后才能继续训练。

静态训练专注在强化臀中肌 :

  • 侧卧蚌式

  • 单脚站立

动态训练强调整合此系统三条肌肉,用于整合 LSS 的练习应该是低负荷、额状面主导的:侧步模式、上台阶、单腿硬拉(自重)、反向弓步。始终保持动作的质量和控制。质量胜于数量决定了校正练习的道路。经过几次治疗干预后重新测试异常模式并观察改善情况。   

将身体视为涉及侧向子系统的完全集成的动力链进行观察,可以揭示潜伏在阴影中、导致慢性疼痛的潜在代偿模式。因此,如果你遇到了改善的障碍,请退一步并评估身体的功能模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