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东青 2024-05-12 发布于江苏
帚,读zhǒu,现在的释义:笤帚也。
笤帚,是不可或缺工具。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也应该摸过它。有些人,在家里不动笤帚,而在单位里,学校里,是躲不开它的。
古人没有“笤帚”,只有“帚”。“笤”字的出现,不早于唐宋。
帚,是什么样子的呢?应该没有人知道。别不服气,现在的我们,只是根据现在的笤帚的样子去联想而已。真正的“帚”,连许慎都说不清楚。
《说文》帚:“糞也。从又持巾埽冂内。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葬長垣。支手切”。

图片


“糞也”,是帚字本义。这个释义,难坏了许慎。
许氏认为,这个字的释义,是手拿着“巾”在扫“冂”内。这个画面很诡异。
冂,读jiōng,习惯解释是“野外”,暂时这样认为也无妨。
《说文》冂:“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冂。象遠界也。凡冂之屬皆从冂。冋,古文冂从囗,象國邑。坰,冋或从士。古熒切〖注〗坰,冋或从土”。
这个释义表明,冂,是野外之意。
这就有意思了。
古代野外,没有硬化,大多是泥土地。一个人,拿着“巾”,扫擦着泥土,有些不合理吧。
许慎认为,拿着的“巾”就是“帚”。帚,与巾没什么两样的理解。
有问题吧!帚,肯定不是这样来理解的。

糞字,现在当做“粪便”,其实,是:抛弃物。
《说文》糞:“弃除也”。
这个字,从釆。
釆,读bian,与“采”字字形很接近,注意区别。
釆,是变质的“米”,从米而弯曲,是描述米的“夭折”,所以变质了。会意为挑选、筛选、分别。
《说文》釆:“辨別也”。
辨别之后,挑选出来的变质米,就是要抛弃之物。
糞,从釆,就是抛弃之物之意,所以说“弃除也”。
“弃除也”之“糞”,解释“帚”,也是“抛弃之物”,与“打扫”之意,有联系,但不是直接联系。所以,说“从又持巾埽冂内”,有些牵强。
米变质了,丢弃了,谁高兴了?飞鸟家禽。
故糞,是“喂养动物家禽”,本义不是“粪便”。喂养动物,动物随便大小便,显得很脏,糞字,转义引申为“粪便”。

《道德经》: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走马以糞”,就是“驯化饲养”之意。
这句话是说:天下有道,却把马圈养饲养起来,马没有了自由。天下无道,马儿却在野地里自由自在的生活。故天下之道,不是自由之道也。

糞字的释义的“帚”,也是喂养之意。不过,喂养的是家禽:鸡。这些信息,可以在字形上其追寻。
帚,从又从二巾。

又,《说文》:“手也”。
“又“字的“手”,不是象形字,而是会意字。
又,从屮而左倾,表示草木的成熟,引申为成熟。
成熟,为什么是“手也”?
因为“手”,就是成熟之意,从二屮而弯曲。
弯曲,要么表示成熟,要么表示变异。这里是成熟之意。
二屮,向左倾,是“毛”。

图片

二屮,向右倾,是“手”。

图片

毛,表示公鸡。手,表示母鸡。
《说文》售:“卖去手也”。
是把手脚的“手”卖掉了吗?当然不是,卖去的是母鸡。因为“售”字上面部分的“隹”,读zhui,表示“飞鸟”。口,表示活口,成熟的活口。
又,手也,说的是母鸡。母鸡,是成熟的飞鸟。故又,也表示成熟。

●二巾,就是二屮的倒字形。
屮,发出之意,引申为草木。从凵从丨。
凵,读kan,《说文》:“张口也”。
引申为发出。
丨,读xin,《说文》:“上下通也”。
引申伸展、繁衍。
故屮,就是发出、繁衍,转义引申为草木及草木繁盛。
重叠的屮,是强化的繁盛,发出。
屮,发出,有离开之意。
颠掉的巾,会意为:
向下伸展繁衍,也有归来、不离去之意。
故草木的根,用“巾”表示。树木之根,不可见,故巾有不可见、隐蔽之意。遮蔽之意,被后来的“巾”帛继承了。
在“帚”字里的重叠的“巾”,不是“巾帛”,而是“繁衍、归来、不去”之意。

成熟的家禽(又),不离开,不逃亡,被豢养(二巾),这就是“帚”。

帚,糞也,饲养也。饲养的,是家禽:鸡。
古时养鸡,散养在家,家里到处都是鸡屎,这是常事,打扫自然不消说。故“帚”,就有了打扫的信息。这些信息,逐渐成为主体。
随着生活发展,养鸡与打扫,融为一体。帚,有了打扫的工具信息。这就是“笤帚”的形成。这时候,还是称为“帚”。唐宋时期,人们造出了“笤”字,有了“笤帚”。
打扫清洁工具,都成了“帚”,包括笤帚、扫帚、饭帚。而帚,也确实与“从又持巾埽冂内”无关。


清阳于2021.7.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