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旦的游客都是谁?

 ha888cz 2024-05-12 发布于江苏

复旦大学保卫处在2月27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校园开放的通知》,宣布自3月1日起,将校外人员进校流程简化为直接刷身份证或随申码进校。这大大方便了游客进校参观。

今天是3月31日。开放至今,恰满一月,游客确确实实给校园、学生生活等方面带来了一些变化。那么,这些游客都从哪里来?来做什么?感觉怎样?

今天上午,我和舍友在散步途中,与碰到的一些游客聊了聊。

以下是一些随记。

十点半的光草,春意盎然。草坪恢复状况不错,东西两边的樱花开得很好,游客很多。

一对老夫妻,满头银丝,但精神矍铄。小孙子正在光草上跑来跑去,吹泡泡玩。

奶奶说他们是本地人,是校友和家属,常来,开放以后是更方便了些。小孙子很喜欢在光草上玩。“可惜光草上不能玩球,早以前是可以的。”奶奶说。

一对夫妇,背着双肩包,正在樱花树下给彼此拍照。

女士说他们是本地人,是在校学生的家长。他们此前也来过几次,一直很喜欢这里的氛围。开放对他们来说影响不大,最直接的感受是开放前没有明确不允许参观的教学楼等场所,这次来时已经竖起了谢绝参观的牌子。这非常可以理解,但总有点遗憾的——最能展现一所大学风采的地方,他们看不到了。总的来说他们支持开放,觉得这只是恢复了疫情前大学应该有的样子。

一位小帅哥,举着相机,正在拍摄盛开的樱花。

他说他是子弟,不在复旦读书。今天是家里人推荐他来听一场学术讲座,顺便赏赏春。学校这里,他挺熟悉的。

一位和善的奶奶,抱着很小的孙女,提着一只奶瓶,正在等待其他家人。

奶奶说他们是山东临沂人,一大家人来上海旅游,特地来复旦,是因为想来大学城看看,感受一下名校的氛围,也是希望能在她11岁的大孙女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因为不知道学校里哪里可以打到热水,所以事先作了充足的物资准备。不知道路怎么走的时候,还有同学很友善地为他们指了路。

一家人,请我们帮忙拍一张和光华楼的合影。

很热情的一家人,从沈阳来。谈到为什么会把复旦作为行程的一部分,妈妈很开心地指了指那个活泼的孩子,说希望小孩能提前来感受一下名校的氛围。他们想去食堂尝一尝,但是不知道食堂在哪里,也不知道现在食堂对游客的规定。

“我觉着你们可以整一个小程序,做个地图加语音导览,到了一个建筑前可以听听讲解,知道这个建筑是怎么来的,现在是做什么用的。”

聊得很开心,他们邀请我们一起自拍了一张。

一对夫妻,妻子似乎正因为丈夫拍了一张糟糕的照片而有点不愉快。

他们是江苏人,因为是名校,所以想来看看,已经游览了差不多一半了。感觉校园里的建筑看起来不太符合印象里名校的模样。如果再来参观,他们说想要一份地图。

光华楼正门的大台阶一侧宽宽的扶手上,有一个小男孩正爬上爬下,他的爸爸妈妈在旁边看着他。

他们是本地人,住得不远,之前也来过几次,所以轻车熟路。不过带儿子来,还是第一次。

台阶下面摆着一块广告牌,是今天下午光草随机舞蹈活动的海报。一对年轻的夫妻正带着他们漂亮的小姑娘经过。

他们也是本地人,今天来是因为女儿参加随机舞蹈活动的开场舞,要早点来彩排一下。很小的小姑娘,看起来很高兴,还化了漂亮的妆。“要对得起观众嘛!”爸爸开玩笑说。

他们虽然不是第一次来,但每次都是浅尝辄止,今天打算尝试一下复旦的食堂。他们同样不知道食堂现在对游客的规定。“校园环境特别好,我是希望能有一个导览。”在妈妈问过食堂的情况后,爸爸补充说。

南门附近同样是游客聚集的地方,11点多,天气看起来马上要下雨。

陈望道像旁,一位母亲刚刚从儿子背着的书包中取出雨衣,未雨绸缪。

这也是一家沈阳人,儿子12岁了,正准备升初中。这位母亲说来复旦就是想让儿子心里有个追求,有点动力。小同学很有主见,说他在书里看过复旦的教学制度,觉得真是集中西之长,很喜欢。

女士说,她提前在网上攻略过,知道光华楼是这附近的第一高楼,想上去观个光。可实际情况是,他们下了地铁后,误打误撞从保卫处那个门进来了,进来以后就找不着路了——不知道怎么去光华楼,不知道怎么去食堂,也不知道还有什么地方可去,如果有个导览会好很多。

南门外,一对年轻的夫妻带着两个小男孩,刚刚和校门合过影。

这位父亲说,他们是郑州人,来复旦也是为了个孩子留个印象——尽管大的才一年级,小的还在上幼儿园。这位母亲说,她是在小红书上得知校内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地方和游客如何进校这些消息的。这位父亲说,他们已经在学校里游览半圈了,到了南门专门出来和校门拍个照,学校里面路标都很清楚明白,但是不知道去哪里找厕所——他知道教学楼里会有,但他也知道教学楼不允许参观。他的妻子补充说:“我们尽量不打扰你们。学校肯定还是你们学生为主,这我们都明白。”

还有一对夫妻带着女儿,正准备进去参观。

他们是本地人,不是第一 次来,不过开放后终归还是方便很多。这位父亲说,这次来没规划,就是随便转转。这位母亲说,其实是想去尝尝食堂。女儿听到后咯咯笑。

这时雨大起来了,我们到三教躲雨。

遇到一个穿中学校服的女孩,刚刚从楼梯上走下来。

她说她是来上先修课的,刚下课。学校里组织的,她抢到了核物理这门(大概是这个吧,我没记清楚),对这个感兴趣。她这学期之前没来过复旦,第一周来的时候确实找不到路。“不过有导航啊,所以没问题。”她很有办法。

遇到一对夫妻,在三教楼梯下躲雨。

聊了聊,原来是早上来送儿子上先修课,顺道在校园里游览了一圈。“我们也是游客嘛”,丈夫说,他们在相辉堂附近走了一圈,还去学校的博物馆里看了展,感觉学校环境很好。

“就是那边有个大喇叭,一直在提醒游客靠右行什么的,我觉得这实在是一种噪音。学校里的游客可能确实有不文明的时候,我觉得保安提醒一下就够了。”妻子说。

“或者多立几个牌子,游客如果看到了,肯定会遵守的吧。”丈夫补充说。

还有一家人在三教走廊躲雨。妈妈抱着很小的孩子,透过窗户向教室里望了望,爸爸和奶奶(姥姥)在旁边。

“我们是南京来的,参加一个姐妹的生日宴,顺便在上海玩几天。”奶奶很热情地告诉我们。妈妈说来复旦是希望或许能给1岁的孩子留下点什么印象。她轻轻摇一摇小朋友,小朋友开心地笑起来,点了点头。

这位妈妈说,这次来之前有在网上做过攻略,不过没有固定的路线,进来转了转,印象很好。“如果顺路,想去食堂尝尝。”但是路边的大地图不是很方便查用,如果能在校门口领取或购买一份导览地图就更好了。

奶奶说,知道这里是教学楼,不该在这里打扰同学们,但是走到旁边的时候,雨突然下大了,只好先来走廊躲躲雨。他们看到旁边的全家后,决定去买几把伞,离开教学区。

来到光华楼,门前有一个牌子提醒游客教学办公场所谢绝参观,不过里面还是有一些游客。

西主楼1层的一个小自习桌边,坐着一对夫妻,桌上放着两个双肩包和一些纪念品。妻子趴在桌上休息,丈夫在边用地插给手机充电边阅读。

丈夫说他们住在浦东,来参观是为了替小孩了解一下,早上先去了枫林校区。在邯郸校区,刚进来一会儿就下雨了,在这里歇一歇,一会儿打算去食堂吃一顿。他说是在抖音上知道食堂对游客开放的消息的,不过他不知道午间用餐高峰游客不能买饭的事情。

西主楼30层,这个地方感觉很多学生都没来过呢,也有一些游客。有个游客看起来是有校内朋友陪同参观的,还有两家带小孩的游客。

一家带小孩子的游客说,他们是本地人,不过是第一次来。有家人在这里工作,所以才知道有光华楼30层这么一个去处。上楼前,他们先去了光草,感觉很有春意。中午想在这里吃个饭,他们不知道高峰期游客不可以购餐的事情,不过也许他们不用担心这个吧。

“学校哪里有咖啡厅呀?一会儿想去尝一尝。”孩子爸爸问。

谈到建议,这位爸爸说,希望学校能多划出一些停车位。

出了光华楼,雨差不多停了。在前往旦苑食堂的路上,我们又碰到一家人。

他们就住在附近,不过是第一次来。孩子妈妈说很喜欢这里的氛围,现在樱花正开着,很漂亮,孩子上午在光草玩得很开心。孩子爸爸说他们刚在食堂吃了一顿,吃了小炒和民族餐厅,挺不错。孩子的奶奶或外婆向我们展示了她提着的手提袋,里面装着好几样复旦纪念品,还有一件给小朋友的衣服。

他们建议复旦能够像同济那样,做一个很清楚的导览路线发在公众号上。

十二点一刻,到了旦苑,我吃了一碗豚骨拉面。我的感觉是,今天游客比学生多。

碰到一群穿校服的中学生在一个窗口处排队。

他们说是华师大附中的,今天来听课,学校发了餐券。

在面包房旁边,我们遇到一对老夫妻。大爷坐在餐椅上,等阿姨买好点心回来。

他们是本地人,大爷说听说开放了,就想来看看名牌大学是什么样。他们不知道食堂二楼也可以去,看一层买饭的人太多了,就只好在面包房买点点心吃。

在西餐厅里,我们又碰到一对老夫妻。

他们也是本地人,儿子是2000级的学生。“有二十年没来了。”这位奶奶感叹道。他们说学校这些年来变了很多,条件越变越好了。校园开放后,他们来参观也方便了很多。爷爷说学校里有一些大地图,所以路线还挺清楚。奶奶说,地图如果再多设置一些就更好了。

他们刚刚吃过饭。谈到50%的搭伙费,他们表示虽然比例有点高,但菜品价格还是比外面的餐馆便宜,设置得挺合理。

有一位叔叔,拿着很专业的摄影设备,坐在一张桌边休息。

他说他是一个摄影师,今天受邀来校内拍摄一个活动,不算是游客。谈起食堂的饭食,他说口味比较一般,虽然加了搭伙费之后也不算贵,但这样的话,就不如去外面吃一顿了。不过他是来参加活动的,没得选,食堂还是比较方便。他只有一点意见:高峰期之后游客用餐的时候,好吃的菜都被打完了,选择少了很多。

已经过了食堂最繁忙的时间,工作人员们可以轻松一点了。

一位保洁阿姨说,开放以后确实比以前更忙了。有些游客不知道吃完饭要送餐盘,有些游客知道要送也不愿意去送,最后都得她来打扫。(据另一位保洁阿姨说,有些游客被提醒要送盘子后,还会生气。)还有些小朋友,吃完饭总是把桌子弄得很脏。“有些游客到底还是不如学生们讲规矩。不过其实我无所谓,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嘛。”如果能在食堂多立一些牌子提醒游客们吃完饭送餐盘,应该会好很多,她说。

得暇休息一下的窗口人员说,开放以来,平时没感觉,周末感觉人多了。搭伙费的问题,他觉得中餐的价格还可以,西餐加上搭伙费之后确实很多游客会说贵。“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事先不知道实际价格,看菜单上的价格和实际价格一对比,就觉得贵了。”

来这里点餐的游客,不知道用餐规则的不多,但是如果能更广泛地在网络上(而不是在窗口处)事先告知游客规则就好了。这是工作人员的建议。

以上就是我和人们聊天得到的大体印象。

如果按照不同的标准给游客们分类,大概会得到这样的结果:

共21组(家/位)游客,

按照居住地可分为:

上海本地游客15组;外地游客6组。

按照成员构成可分为:

带孩子的游客11组:

    其中核心家庭6组,大家庭4组,爷爷奶奶带孩子1组;

    本地游客6组,外地游客5组。

夫妻二人游客6组:

    其中青年、中年夫妻4组,老年夫妻2组;

    本地游客5组,外地游客1组。

成团者1组;

单人者3组。

按照来过的次数可分为:

曾经来过的有10组:

    10组全是本地游客;

    其中近期常来的4组,曾经来过的6组。

第一次来的有11组,

    其中6组是外地游客,5组是本地人。

按照是否有校内联系人可分为:

为校友、师生亲属者5组,

通过中学联系者3组,

业缘联系者1组,

无校内联系人者12组。

按照目的,难以分类,可大致总结为:

本地游客多来带娃、体验食堂或参加活动;

外地游客多来参观“名校”。

这样粗略的分类可能很难得出足够客观科学的结论,比如我猜想带孩子的游客大部分孩子都是小学或者更小,可能是因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周末,中学生(尤其是外地的中学生)没有闲暇来游览。

不过即便是在今天能见到的游客中,我接触到的也远非全部——我们在驴背诗思雕像处,见到一个学生模样的导游正在给十几个游客讲解,游客们还带着统一的黑耳机。这属于比较特殊的游客,我没能与之接触。

不过,虽然对象不多,没有特别高的代表性,我觉得也还是足够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并且提出一些优化校园开放和校园建设的有益建议了。就今天的见闻,我个人的感觉是,开放是一件好事,开放一个月以来的许多管理措施也卓有成效,如果还有什么要补充的,那可能是:

1、本校游客以本地人居多,而本地人中又以多次来过者居多。

这代表大部分游客是熟悉上海、了解复旦的。他们习惯垃圾分类(和校园里设置稀少的垃圾桶),也容易接受食堂的定价。

2、本校游客以带小孩的家庭游客居多。

要特别关注这部分游客,尤其是孩子们的特点和需求。比如在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加装护栏或警示牌、对儿童能带入校园的玩具等作更细致的规定、对儿童家长作出专门的说明和提醒、对厕所作出更加明确的指路(比如明确规定开放一些教学区一层的厕所)……

3、本校游客至少一半是第一次来,而外地游客基本全是第一次来。这部分游客一方面不熟悉校园,特别需要清楚的地图,如果可以的话,需要详细的路线引导。另一方面,他们特别希望能感受名校氛围和文化,需要一定的讲解导览。

可以一方面在校内树立更多地图牌,另一方面在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更详细的相关内容,如果能做一个专门的小程序会更好,这可以很好地宣传我们复旦的文化。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件服务游客的事情——有了明确的路线引导,便可避免一些游客误入教学场所,或做出干扰教学秩序的事情。

4、本校游客对食堂的游客新规不了解的很多,也存在一些游客不了解用餐后需要自己收餐盘的规则。

我们可以在两方面向游客进一步明确规则:一方面在食堂入口处等更显眼的地方摆放一些告示牌,提醒游客关于用餐时间和搭伙费的规则,也提醒游客用餐后在哪里归还餐盘;另一方面,更加重视在互联网上发出声音,利用学校在微信、小红书等多平台的新媒体矩阵,明确地告知食堂对游客的规则。

5、本校游客整体素质较高。不断重复播报提醒的喇叭,会被一部分游客(以及学生)认为是噪音污染甚至对游客的不信任不尊重。

应该采取更高明更柔和的提醒方法,比如明确的告示牌等(值得继续探讨)。

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