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果然,不止上海,全国都在卷

 临烟阁 2024-05-12 发布于辽宁




那就说说上海吧。

博士呢,说明你可以进入三甲医院搬砖了。

当然,以复旦、交大、二军大的尿性,每年毕业的博士里面,能有1/3留下来就不错了,二军大因为军队编制的原因,可能更少。

留下来以后,你就是彻彻底底的打工人。

如果你硕士阶段规培并轨了,那你可以评中级了,其他人,统统去基地搬砖三年。

三年后,以及已经拿了规培证留下来的,你们现在算个小主治把。

开始学科内的亚专科轮转。

比如你学心内的,那么冠脉组、射频组、先天心脏病组等等,轮流转,有的三个月,有的半年。转完一轮,基本上两年过去了。

这两年里,你要带着住院医查房、要应付上级主诊的各种琐事、要从主诊日常给你安排的科研想法中,选择一两个你愿意做的,然后去做。

同时,你要写国自然、你要写省部级临床项目、你要写科委、教委、卫健委的基金,国自然今天中了,明年可以休息下,后年继续。科委教委卫健委的项目,每年有2-3项不等,临床和基础研究不一,没关系,你都要写。

你中了,好的,主诊认为你很优秀,你的主任觉得你是可塑之才,开会什么的,开始带你去见世面了。

但是这个期间,你必须要不断输出SCI。

以前你可能发发5分左右的基础,临床混个学科的二区期刊也差不多,但现在,主任希望你能瞄准学科的最权威期刊(真的,上海的主任们觉得自己都能够发学科顶刊,发不了是底下人不行),基础研究,要瞄准10分以上的,如果你之前已经有10分以上的,那就直接对标15或者20以上的(这个时候可能也给你点中科院或者其他基础研究所的资源)。

转眼到了博士毕业以后的第五第六年了,该评副高了

你看看自己手里的文章、基金、会议报告,又对比了下科室主任的亲儿子(如果你自己就是亲儿子那当我没说),你觉得自己和他还是有差距的,但你想试试。

试试就试试,果然,你医院评审都没过,更别说到大学去PK了。

于是你想,再憋两年,搞个大文章出来。

当然,你肯定最后是没有搞出来大文章的,转眼博士毕业七年了,你的年龄来到了35或者36岁(八年制就是33岁)。这个时候你积累的可能和科室那位最有希望的差不多了。

然后你也懂得了很多套路,你开始到各个主任那边递送简历,希望评审的时候能考虑(真就是送个简历,不会拿钱的,你们别想太多,各个主任不在乎这点钱)

假定老天开眼,人品爆发,你评上副高了,那么你的胸牌终于变成了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理论上你可以独立带组了,可以参与分配生产工具——床位了。

但是不行,刚评上,能力还不行,可能给你几张床,收点一般情况的病人。你底下可能就一个主治医生,还是刚提上来的,能力基本等于住院。

你也不再是科室重点培养的对象了,因为你的老板不怎么管你了,你开始单打独斗了(老板还给你无限支持那说明你们科室人才梯队有问题了)。

没办法,辛苦自己再干两三年。

这期间你日肝夜肝,干的不错,你决定冲击一下上海市的优青。

比如你决定冲“启明星”,你其实根本不在乎这几十万经费,你在乎这个名头。但是很难,一个医院一年能有一个启明星就不错了,所以没办法,你要开始攒资历。

现在的启明星年龄上限35,你的年龄并不占优势。(身边有刚评上副高就拿的,毕竟上海医疗圈不缺神仙),假如凭借超高的情商和扎实的背景,你中了。

恭喜你,你终于成为了医院领导眼中,能给医院带来实际效益的人,成功进入了院领导眼中的人才梯队。

这个时候你底下的医生多了,床位也多了。你开始不看文献,只看看微信里面推送的一些文章摘要,开会的时候晚上吃饭,有人敬你酒了,你也不是坐在桌子的最末尾了。

你开始品尝到,光环的味道。

故事说到这里,后续的变数就多了。

有的成长为了科室主任、骨干、学科带头人,有的成为科室新人嘴里“那个经历很传奇的“副教授””。

个人的选择不同,我们不做评述。



一个博士,在大医院,只是临床医学之路的开始。

这期间伴随着基金、论文、床位、门诊、手术量、医疗事故数等众多KPI。

这其中,一两个KPI达标,并不合格。

只有所有KPI都达标,你才能说你对医院多少有点分量。

三甲医院,就像一个大型的国有企业,“讲效益”的同时也“讲政治”。

你要能给医院带来效益,能看最多的病人,做最多的手术,还不出事,这是效益。
你还要能给医院擦亮招牌,有好的论文、基金、项目,是我国卫生事业的优秀带头人,这是“政治”。

当然,你能满足以上两点,你也可以不是博士。

但现在的问题在于,不是博士,怎么进三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