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下)文学常识汇编

 清欢几许 2024-05-12 发布于浙江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必修下文学常识汇编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学常识

第一单元
1.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兴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词的流派有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风格。代表词人分别是苏轼、辛弃疾,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2.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
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
4.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主张白话俗语入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为主要内容。因此,当时也称新诗为“白话诗”“白话韵文”“国语的韵文”。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号刊出胡适的白话诗词8首,是中国新诗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1920)。而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并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
自由诗是没有规则的音节、韵律及其他正规设计的诗。它追求“有机形式”,依靠言语的自然节奏。这种言语对诗的主题和感情来说是“自然”的。一般认为,美国19世纪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者,代表作《草叶集》。五四前后,自由诗开始在我国流行。自由诗是白话文学领域中的先行者,它的产生可以看做是五四新文学和五四文学革命开端的标志。
5. 闻一多(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七子之歌》等。
6.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中国伟大的民族诗人。籍贯湖南桃源。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师文工团。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后调任中国作协青海分会专业作家。1982年后参与“新边塞诗”运动,是新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之一。
其代表作有《划呀,划呀,父亲们!》《慈航》《意绪》《哈拉木图》等。
7. 现代诗的分类
中国现代诗按年代可以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①中国现代诗歌:二十世纪上半叶以前的诗歌。②中国当代诗歌:二十世纪下半叶以后的诗歌。
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韵脚诗等。
按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
按长短分:微诗、小诗、短诗、长诗。
8新边塞诗派诗歌出现于20世纪八十年代,新边塞诗派诗歌的形成是以《绿风》诗刊为刊载媒介发表诗歌的诗人群不断壮大的结果。新边塞诗派的诗歌作品以描述新边塞风情,歌颂西部精神为主,其代表人物是昌耀、杨牧、周涛、章德益等现代诗人。
9. 茹志鹃(1925年9月13日~1998年10月7日),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当代著名作家王安忆的母亲。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曾用笔名阿如、初旭。茹志鹃的作品大约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如愿》《春暖时节》《静静的产院》为代表,注重在对人物心理的探究中勾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触及他们的精神历史;一类是以《百合花》《高高的白杨树》为代表,抒情性较强的作品;一类是以《关大妈》《三走严家庄》为代表,反映革命斗争题材的作品。《百合花》是其处女作也是其代表作。
10. 铁凝,姓屈,女, 2006年11月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笨花》等4部,中、短篇小说《哦,香雪》《第十二夜》《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对面》《永远有多远》《一千张糖纸》等100余篇、部,以及散文、随笔等共400余万字,结集出版小说、散文集50余种。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
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第二单元
1.沈英甲:吉林辉南人。党共中员。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机械系。1968年应征入伍,历任空军部队无线电员,《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机动记者、主任记者,科技日报社副刊部主编,机动
记者部主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前尘》《探求宇宙之谜》《经营之神》《探索自然》《终极诊断》《生存方式》,译著《荒海之鹫》([日本]阿川弘之著)《巴黎断头台》([法]巴巴拉·莱维著),纪实文学《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电影文学剧本《冯如》等作品20余部。即将出版的长篇小说有《居京不易》《黑祠》,战争论证长篇小说《谋略战》等。
2.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如果是报道群体形象的,也往往突出几个比较典型的人物。人物通讯有系统报道某个人物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也有表现人物的片断事迹的人物素描、人物特写、通讯小故事。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情怀和思想境界。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常见的写法有:(一)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二)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三)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3. 时评指报刊上评论时事的文章。优秀的时评一般选取社会生活中一些带有全局性、代表性、倾向性的事件、问题和现象,及时准确地加以剖析、阐释、引导,既讲明道理,又发表议论,解疑释惑,情真意切,针砭时弊,激浊扬清,体现出一股生气、正气、锐气,涌动着一种社会舆论的正面力量。因此,它往往比一般的思想评论、杂文产生出更加强烈的社会效果。
4.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5.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出生于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
第三单元
1.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作为军事家,指挥了官渡之战,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宴唱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2.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俊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3.陶渊明(365—427),隐逸的诗人之宗,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以及“平淡自然”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代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4.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在他的笔下,田园、劳动第一次具有真正的审美意义。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而李白、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等大诗人,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5.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所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6.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诗体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简单地说就是篇幅较长,容量较大,用韵灵活。古人所谓七言,并不是说全诗每一句都是七个字,而是只要诗中多数的句子是七言就可以了。
7.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8. 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9.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第四单元
1.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写成的报告。调查报告的三个特点:写实性、针对性、逻辑性。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情况调查报告、典型经验调查报告、问题调查报告。
2. 倡议书指的是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它作为日常应用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文体,在现实社会中有着较广泛的使用。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
第五单元
1. 费孝通(1910.11.2~2005.4.24),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乡土中国》来源于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当时作者应《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14篇文章,《乡土中国》由这些内容、文章辑录而成。《乡土中国》一书收录了《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十四篇论文,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深度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
第六单元
1.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
2. 性恶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性恶论认为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认为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3.《劝学》是《荀子》的首篇,是荀子五十岁游齐,为稷下学宫祭酒(学宫的最高长官)时,针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写下的鼓励学习的箴言
4.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5.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6. “说”是一种文体,是论说文的一种,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都属“说”这类文体。《师说》,就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7.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8. 《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于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演。它发表的大背景是延安的整风运动。整风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的整顿党的作风,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运动。
9. 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而所谓的股,有对偶的意思。八股文有一套相对固定的写作格式,其题目取自四书五经,以四书命题占多数。文章论述的内容要根据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等书而展开,不能随意发挥。
10.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11. 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寿85岁。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
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12.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感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13. 郁达夫:抗日救国的爱国主义作家,原名郁文,字达夫。1913年留学日本,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战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茫茫夜》等。
14. 创造社,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6月8日,由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赴日留学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组建。
15. 朱自清(1899~1948年):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1948年8月12日,因不食美国送来的面粉,于贫病交加中病逝。毛泽东说:“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春》《匆匆》《温州的踪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他的著作都收入《朱自清文集》中。
16. 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17.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
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18. 赋是介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从战国时荀卿的《赋篇》创其名开始,先后出现了鸿篇巨制的汉赋、骈偶讲究的骈赋、格律严谨的律赋,至中唐以后,赋开始向散文化发展,杜牧的《阿房宫赋》可称滥觞,欧阳修的《秋声赋》已趋向成熟,苏轼以横溢的才华和杰出的创造力,进一步兼取古文和赋的优点,用写散文的手法作赋,他撰写的前后两篇《赤壁赋》自由流畅,似诗如画,蕴含深邃的哲理,把散文赋的写作技巧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19.既望,阴历每月十六日;望,阴历每月十五日;朔,阴历每月初一;晦,阴历每月的末一天。
20. 姚鼐(nài)(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
21.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戴名世是桐城先驱;方苞为桐城奠基人;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三祖”。

高一语文必修下册文学常识

第一单元
一、《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
1.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宜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为圣人。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
2.《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共20篇,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宋-朱熹)把《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合称为“四书”。
3.子路: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别名:先贤仲子。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自信,知难而进,有军事政治才能。
曾晳:又称曾点,字子晳。懂礼爱乐,酒脱高雅,卓尔不群。
冉有:冉求(前522年-?),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公西华:公西赤(前509年或前519年-?),字子华,又称公西华。谦恭有礼,说话委婉,娴于辞令,娴熟礼仪。
4.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兵车。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5.师旅:指军风。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
6.端章甫
端:古代的一种礼服;
章甫:古代一种礼帽。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
7.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8.会同:古代诸候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9.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祖先的事。在古代是国家重要的政事。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10.冠者:成年人。古时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11.童子: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12.舞雩(yú):求雨的祭祀仪式,伴以乐舞。
二、《齐桓晋文之事》
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入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他继承孔子的学说,提出“仁政”ロ号,兼言仁与义。孟子认为人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心性说之本。在儒家学派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2.《孟子》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四书:《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六经)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
(技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
4.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
齐恒公:名小白。春秋时齐国国君,春秋五霸之首
晋文公:名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
齐宜王:名辟(pì)疆,战国时代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
5.衅(xìn)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
6.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
7.百亩之田:相传周代实行井田制,一家可分得耕田一百亩。
8.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
9.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
三、《庖丁解牛》
1.庄子(约前369-前286)和孟子同时而稍后,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他生活贫困,做过漆园吏,但学识渊博。他对当时统治者攻城占地的做法深恶痛绝,对儒家积极参与政事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主张“出世”。宋王偃昏庸残暴以致亡国的现实对庄子的思想影响很大,所以他不再出仕(做官)与统治者合作。他性情旷达,追求绝对的自足自得的主观精神境界。
2.《庄子》一书,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所以又称《南华经》,
是著名的经典著作,现存33篇。该书由后人整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所作。《庄子》一书的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庄周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养生主》选自内篇,是庄子宣扬其养生之道的文章,其中引入了《庖丁解牛》的寓言加以论证: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那样,顺应自然,避开一切矛盾,“以无厚入有间”才能“保身”“全生”。
3.《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
4.《经首》: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
四、《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
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2.丘明(姓丘,名明),东周春秋末期鲁国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本名丘明,
因其先祖曾任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官。
3.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
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即与其同好恶:汉司马迁亦称其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
先型典范。
4.秦伯(秦穆公):亲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5.郑伯(郑文公):名捷,郑国国君。
6.执事:古代官吏身边的侍从;后用作对对方的尊称,表示不敢直指其人。
7.东道主:东方道路的主人。
8.行李:外交使者。
9.西周春秋爵位制度:公、侯、伯、子、男。
10.寡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
11.君、子: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
:是对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统称,引申为对人的尊称。
:古代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五、《鸿门宴》
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
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
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
四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东汉 班固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南朝宋 范晔)、《三国志》(西晋 陈寿)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3.【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秦汉时代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
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越靠近皇帝官位越大。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
称臣叫做“北面”。这是前堂的规定。而在室内的座次则以坐西向东为最尊,如《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4.虚左:古代马车的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
5.山东:战国时的“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6.关西:“关”指的是函谷关,关西就是指函谷关以西的地方。
7.关中:函谷关以西地区。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
8.左司马:官名,将军下面的属官,参掌军政。
9.范增:项羽的主要谋士。
10.左尹:官名多以亲贵任之,掌军事。
11.季父:叔父。在我国古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12.鲰(zōu)生:浅陋无知的小人。
13.婚姻: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成。
14.河南河北: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15.按剑而跽(jì):握着剑,挺直身子。这是一种警备的姿势。古人席地而坐。两膝(xī)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16.参乘:作“骖乘”,古时乘车,坐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
第二、三单元文学常识
六、《窦娥冤》
1.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8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也是世界十大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同孔子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2.古代戏曲:中国古代戏曲是以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和杂技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3.戏剧分类:(1)按作品的内容性质分:悲剧、喜剧、正剧
2)技表演形式分话剧、歌剧、舞剧、舞剧、诗剧
3)按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不同分:历史剧、现代剧
4)按作品容量大小和结构分:多幕剧、独幕剧
5)按地域色彩不同分:京剧、川剧、秦腔、黄梅戏等
4.戏剧语言 (1)舞台说明:包括人物表、环境、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的姿态、动作、表情等。
2)人物的对白和唱词:包括独自、旁白、对白
5.戏剧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6.戏剧结构:幕(戏剧情节发展在时间上的一个大段落)
(小于“幕”的一个情节单位,指一幕中发生时间或空间变换的情节。)
7.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明清戏曲。其形式包括元杂剧、元散曲(元曲)和明清传奇。
8.元曲:包括杂剧(散曲+“科”+白)和散曲散曲包括小令(一宫调一曲子)和套曲(一宫调数曲子)
9.元杂剧
1)定义:用北方的曲调演唱的,在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样式。它的最初出现大致是在金末元初,元以后完备、成熟并开始兴盛起来,到了成宗元贞、大德年间,进入鼎盛时期。
2)结构
①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②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xiē)子”,通常在第一折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③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3)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①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副末、冲末、大末、二末等。
③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小旦等。
③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④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以剧中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孛(bó)老(老头)、卜(bǔ)儿(老妇人)、孤(官员)、徕(lài)儿(小厮)、如驾(皇帝)、洁郎(和尚)等。
4)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①唱词是按照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②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③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为以下四种
1)对白:人物对话;
2)独白:人物自叙
3)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
4)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④生行(háng),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文小生、武小生)。老生,中老年人物,
因戴胡须,又称须生。
⑤旦行,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可分为正旦、花旦、武旦、老旦、彩旦等。正旦,主要扮演娴静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因常穿青素褶子,故又名青衣。花旦,多扮演性格明快或活泼放荡的青年女性,表演常带喜剧色彩。武旦,扮演擅长武艺的女性,按扮演人物的身份和技术特点,又分刀马旦和武旦两种类型。老旦,老年妇女。彩旦,又叫“丑旦”、“丑婆子”,扮演滑稽或奸刁的女性人物。表演富于喜剧、闹剧色彩,实属于女丑,故常由丑行兼扮。
⑥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面部化装用脸谱,一般都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的男性角色。⑦丑行,扮演喜剧角色,由于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又叫小花脸、三花脸。包括文丑、武丑。文丑,除武夫外各种丑角均由文丑扮演。武丑,扮演机警幽默、武艺高超的人物。
⑧外末:角色名,正角之外的次要角色。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王实甫《西厢记》、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10.宫调:
我国古代音乐以“宮”“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七声。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 )
杂剧的毎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正宮】宫调之ー。
11.【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耍孩儿”“二煞”“一煞”“煞尾”都是曲牌名。
12.苌弘:人名。周时刘文公的大夫,因忠贞而遭奸佞诋毁,剖肠而死。传说他的血藏三年而化为碧玉。《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比喻刚直忠正之士含冤抱恨。也比喻为正义事业流血牺牲,精诚不灭。
13.望帝: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据传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让位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到春天悲鸣不止。后常指悲凉凄惨的啼哭。【释义】比喻含冤而死,精神不灭,希望能得到昭雪。
14.盗跖颜渊:泛指好人和环人。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陷为“盗跖”;
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复圣”。
15.上朝取应:进京考试。取应,参加科举考试。
16.哥哥行:哥哥那边。哥哥,对一般男子的客气称呼。行,表示处所。
七、《雷雨》
1.曹禺,原名家宝,字小石,湖北潜江人。破称为“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中国的莎士比亚”。1933年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完成处女作《雷雨》,震动当时戏剧界。1935年发表《日出》,继而又发表了《原野》(1937)他的三部曲,决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发展上,特別是话剧文学上的奠基地位。1940年创作了《北京人》,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为《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2.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社会生活。
3.剧本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戏剧艺术创作的基础。
4.剧本的组成: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说明组成。
5.戏剧特征:
①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②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③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④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1)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2)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対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3)幕和场:一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一场,戏剧中较小的段落,每场表演故事的一个片断。
4)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戏剧三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语言。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矛盾和斗争。戏剧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尽可能集中;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而且随着剧情发展、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演出,剧本中往往有一些舞台说明,如布景的设计,人物的服装、动作、表情和上下场等。
八、《哈姆莱特》
1.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他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前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我宁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ー个莎土比亚。”
代表作有(《哈姆菜特》是他最有代表意义的作品)
悲剧《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奥赛罗》(口诀:李白哈罗)
喜剧《皆大欢喜》《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口诀:皆弟仲威尼)
历史剧《理査三世》《亨利四世》等
正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九、《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1.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 ),女,汉族,党共中员,药学家。浙江宁波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该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她是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诺贝尔科学奖项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十、《中国建筑的特征》
1.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十一、《说“木叶”》
1.林庚(1910-2006)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
第五、六单元文学常识
十二、《谏逐客书》
1.李斯(? - 公元前208年),战国末楚国上蔡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荀子弟子,案为客卿。
2.戎:古代对西部少数民族的称呼。
3.五羖(gǔ)大夫:特指春秋虞有贤才的大夫百里奚。
4.合纵连横:六国最终完成联合抗秦,称合纵,与连横相对。后秦国自西向东与各诸侯结交,自西向东为横向,故称“连横”。
5.私门:对公室而言,指权贵太臣之家。
6.下陈:古代殿堂下放置礼品,战列婢妾的地方。
7.击瓮叩缶:敲击瓮,缶来奏乐。这是秦国的风俗。瓮:用来汲水的陶器,口小而腹大。缶(fǒu):一种瓦制得打击乐器。
8.《郑》《卫》《桑间》指郑国、卫国一带的乐曲。
9.《昭》《虞》《武》《象》传说中的古乐名。《昭》传说中舜时的乐曲。
10.五帝三王:泛指我国上古的帝王。
五帝:黄帝、颛(zhuān)顼(xū)、帝喾(kù)、唐尧、虞舜;
三王: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周武王。
11.黔首:指平民百姓。黔:黑。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道”
十三、《祝福》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
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莫基人之一。“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祝福》选自小说集《彷徨》。
杂文集:《坟》《华盖集》《且介亭杂文》
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
十四、《与妻书》
1.林觉民(1887年—1911年4月27),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县人。中国民主
的老先驱,革命烈士。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
2.司马春衫:语出白居易《琵琶行》,比喻极度悲伤。
3.送灶:旧俗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夜祭灶神升天奏事。
4.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明清两代称在国子监(封建时代国家最高学校)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
格的人。
十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施耐庵:名彦端,字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作品《水浒传》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之父”。
2.刺配:指古代在犯人脸部刺字并发往远地充军。刺,古时的肉刑,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字,用墨染上颜色;配,发往远地充军。
3.太尉:官名,属于高级武官。
十六、《装在套子里的人》
1.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巨匠、剧作家。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
2.与法国 莫泊桑,美国 欧·亨利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变色龙》《凡卡》《套中人》《公务员之死》等
十七、《促织》
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蒲家庄人。“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的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聊斋志异》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2.华阴令:华阴县县令。宰、令尹都指县令。
3.里正:里长。里,古代基层行政组织。
4.吏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小吏。胥,官府的小吏。
5.科敛丁口:科敛,摊派,征收。丁口,人口。成年男子称丁,女子和未满十六岁男子称口。
6.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有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龄大小,都称为童生。
7.东曦既驾:太阳已经升起。东曦,指日神东君。曦,指日光。既驾,已经乘车出来。古代传说,日神乘着六龙驾驭的车。
8.蠢若木鸡:形容神貌呆笨。出自《庄子》
9.抚军:官名。明清时巡抚的别称。总管一省民政和军政的高级官员。
10.学使:即提学。负责一省学校事务,主持岁考、科考两试的官员。
11.世家:世代做官的人家。
12.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出自晋葛洪《神仙传》。比喻一个人发迹了,同他有关系的人都跟着得势。
十八、《变形记》
1.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诉讼》《城堡》《变形记》等。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第七、八单元文学常识
十九、《谏太宗十思疏》
1. 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日)巨鹿曲城人。唐初著名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zhèng)臣”称之。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封郑国公。谥(shì)文贞,留有《魏郑公文集》与《魏郑公诗集》。
2.李世民(626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开创“贞观之治”。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
3.胡越:古代分别居于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两个民族。
4.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至亲。
5.载舟覆舟:语出《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人民能拥戴皇
能推翻他的统治。
6.三驱:语出《周易》“王用三驱。”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
二十、《答司马谏议书》
1.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号文。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
学家。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2.“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信题多为“报……书”“与…书”
“上…书”“答……书”等
2.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 ,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3.“谏议”,指的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
4.壬人:善于巧言献媚、不行正道的人。
5.邪说:不正确的言论。
6.胥怨:相怨,指百姓对上位者的怨恨。
二十一、《阿房宫赋》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他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人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2.《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
3.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有韵文体。特点:铺采摛(chī,舒展)文,体物写志也。注重铺陈讲究声韵,使用华丽词藻摹写事物;抒发情感,表达思想。
4.赋的发展: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
5.钩心斗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6.妃嫔媵嫱:指六国王侯的宫妃。
7.辇:君王及其后妃所乘的车。
8.锱铢:指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
二十二、《六国论》
1.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著作有《嘉祐集》
2.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一种是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本文属于史论文。“六国论”是一个倒装省
略句,“六国论”即“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3.邯郸为郡:指秦灭赵。把赵国都城改为秦的邯郸郡。
二十三、《登岳阳楼》
1.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戎马:战马,代指战争。
二十四、《桂枝香·金陵怀古》
《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作,被视为亡国之音。
二十五、《念奴娇·过洞庭》
1.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安徽乌江人。南宋前期著名爱国词人,书法家。留有《于
湖居士文集》《于湖先生长短句》。他的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十六、《游园》
1.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若士、清远道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戏剧作
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2.《牡丹亭》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