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柳旧皇都

 塞外箫声寒 2024-05-13 发布于内蒙古

  

四月中旬,集安市。

一场小雨过后,天空依旧阴沉沉的,潮湿的空气弥漫着浓浓的春的味道。上午匆匆吃过早点,我拎着相机漫步在杨柳依依、杏花处处的集安市大街上,准备拍摄一些市区内保存还算完整的古高句丽时期“国内城”城墙遗迹。

国内城,是高句丽时期的第二座都城。公元3年,高句丽第二代国王琉璃明王把都城从今辽宁桓仁五女山搬迁到今集安这个地方。琉璃明王修建“国内城”的同时,在距离该城北2.5公里远的山谷间,修筑了另一座城为丸都山城,作为国内城的卫城。若干年后,又把国都迁到防御体系更加完善的丸都山城。

关于琉璃明王的身世,《三国史记》记载,相传高句丽开国皇帝朱蒙逃离扶余国时,曾留下一位身怀有孕行动不便的礼氏夫人。后来礼氏夫人在扶余国生下一子,取名类利。类利少小时,因玩耍时无意间打碎一汲水妇人的瓦罐,被那个妇人责骂道,“此儿无父,故顽如此!”类利委屈地回到家里,问母亲自己生父的情况。礼氏夫人告诉类利,你的父亲叫朱蒙,他不是凡人,因遭受到扶余国其他兄弟们的排斥,为保命逃到很远的南方立国称王。他临走的时候对我说,“汝若生男子,则言我有遗物,藏在七棱石上松下,若能得此者,乃吾子也。”类利听后,前往山林寻找那件藏在七棱石上的“遗物”,却始终未能找到,便回返到家里。有一天,他在家里突然听见自家房屋的柱础石发出响声,于是清理这个柱础石,发现这块柱础石就是七棱形的石块,并意外地挖出来一把断剑的一段。

这样,类利携带着这把残剑,与母亲礼氏夫人和另外三个亲信一同,偷偷逃离扶余国,前往南部地区去寻找他的生父。当他们行到一个叫卒本川(辽宁桓仁五女山)的地方时,终于找到其父王朱蒙,他们断剑相合,父子相认,皆大欢喜。不久,朱蒙立类利为继承者。类利就是高句丽王国的第二任君主琉璃明王。

关于 “(断剑)藏在七棱石上松下”的典故,与我国东晋的《搜神记·干将莫邪》一书中提到的“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的典故有些相似。是啊,高句丽的许多传说故事与中原文化都相契合。比如高句丽崇尚的“三足太阳鸟”,与我国古代传说中“三足乌”的典故如出一辙;还有一些高句丽时期古墓壁画中表现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和燧人氏等形象,都体现出与中原文化有割舍不断的联系。从文脉中寻找到根脉。

在集安市一个广场上,我看见一块斜卧的大石头,上面有几行蓝色隶书诗刻。我研究了好一会才得知是高句丽第二代国王琉璃明王因思念他的一个妃子而作的诗《黄鸟歌》。

琉璃明王的王后叫松让氏,两个人感情甚笃、恩爱有加。可惜王后命薄,立后仅一年多便因病离世。琉璃明王又娶了一个叫禾姬的女人,尽管禾姬也是美丽温柔善解人意,但他始终忘不掉已故皇后松让氏。他经常郁郁寡欢地独自来到沸流川边,缅怀松让氏。沸流川是琉璃明王与松让氏第一次见面的地方

有一天,琉璃明王在沸流川边看见不远处有一个酷似松让氏的女孩正在河边洗衣服。琉璃明王走近后了解到姑娘叫雉姬,是来自中原一盐商的女儿,汉族。琉璃明王对雉姬一见钟情,并说服盐商,如愿以偿地纳雉姬为妃。

入宫后,雉姬受到国王的恩宠,却遭到禾姬的疯狂嫉妒、排斥和打压。一次琉璃明王出猎几日未归,禾姬趁大王不在皇城时,疯狂虐待雉姬。雉姬不堪忍受禾姬的迫害,便逃出皇宫,从此再也没有回来。琉璃明王得知此事,亲自去请她回宫,但她这次没有依从,让琉璃明王深深陷入失恋的苦痛之中。一天,琉璃明王正在思念雉姬,突然看见有两只黄雀飞到离他不远处的枝头上栖息鸣叫,他触景生情,随口咏出《黄鸟歌》这首诗:“翩翩黄鸟,雌雄相依。念我之独,谁其与归?!”抒发对雉姬的相思之情。这个故事出自《三国史记·琉璃明王》。

集安市国内城遗址,早年夷为平地,当年的遗迹荡然无存。昔日的皇宫遗址区域,现辟为“高句丽遗址公园”,成为当地市民休闲散步纳凉锻炼的好去处。

此时公园内的垂柳开始萌绿,那些柳絮嫩芽像无数个鹅黄色的小毛毛虫依附在千万缕柳枝的绿丝绦上。微风习习,弱柳轻拂,像美人飘飘长发,柔美可人!如烟柳绿中,点缀粉白色的杏花,花朵像一张张温情的笑靥,让人赏心悦目。穿行在鸟语花香的古城遗址中,感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境。

沿着国内城的外城墙遗址走了一大段路程,走走拍拍,去隔空领略高句丽时期的历史人文气息。

我看见国内城的襟江门(南城门)和安武门(西城门)的遗址。还从宣传栏上看到民国年间拍摄的这两座城门的老照片。当然,这些老照片不是高句丽时期国内城的摸样,是民国时期重修的城门景况。但城门的位置还是高句丽时期的城门遗址所在地。古城遗址依稀可辨,只是时空转换、物是人非。

在城墙旁边,立着几个卡通形人偶铜雕。头戴一顶圆锥形帽子。大圆脸,细长的眼睛,微张的嘴唇。两手作叉腰状,整个身体像一个汉字的“中”字。这种人偶形的物件,我在集安市博物馆展柜里见到过。它是一件车轮子上的零件,名为车辖。大约有一拃(zha)长,是防止车轱辘脱离车轴的固定用的铜销子。我们通过这件人偶形车辖,可以管窥古高句丽时期普通平民的容貌和扮相。

集安市真是一个古迹众多的地方,高句丽时期“国内城”的城墙遗迹蜿蜒在闹市区内。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历史并未走远,我们触手可及。城墙上保留下来的一块块长方石,饱经千年的风霜,见证昔日的拥有,无声地述说着曾经的沧桑……

【塞外箫声寒/撰文/摄影】

  ↑、该公园是高句丽“国内城”的皇城区遗址

  

  

  

   

  

  ↑、高句丽车轮子上的零件——车辖,复原图。

 ↑、集安市禹山墓区2110号墓出土的车辖(拍摄于集安市博物馆)


  

  

  ↑、古城墙遗址

   ↑、古城墙遗址

  

  ↑、这块平板大石头,我猜测可能是古人宰牲时用的案面。屠宰后,把新鲜肉类临时堆放在石板上,不沾土和杂草~

  

   ↑、古城墙遗址

  

  

  

  ↑、国内城南城门老照片——襟江门。民国时期修建的,不是高句丽时期的样子。

  

  

  

  

  

  ↑、国内城西城门老照片——安武门

  

  

   ↑、国内城西门安武门遗址

  

  

   ↑、古城墙遗址

  ↑、古城墙遗址

  

  

  

  翩翩黄鸟,雌雄相依。念我之独,谁其与归?!——【高句丽琉璃明王《黄鸟歌》

  ↑、高句丽墓壁画《飞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