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老师孙先生

 大家闺秀1957 2024-05-13 发布于海南

我的老师孙先生

作者︱王晓军       朗诵︱警 花

他是我的红海河音诗舞画艺术团的孙先生,也是我的良师益友。

与先生相识于几年前,那时诗歌协会举办诗歌朗诵会——献给城市美容师暨环卫工人的歌。孙先生身着一套笔挺的白西装,他是主持人。他一亮相,就震惊了我,帅气儒雅,声音富有磁性,还以为电视台的主持人呢!私下一打听,方知是老年大学的朗诵班教师,果然厉害。正好我也有意要学习朗诵,因为十几年写东西,被各大名家诵读,心里一直巴望着,将来有一天,我上了年岁,自己读自己的作品,甚至想象着开自己的诗歌朗诵会。基于此,我在此次朗诵会后,主动加了孙先生,虽没说明缘由,但也算为后来进一步交往打下了基础。

时光悠悠,一转眼我从学校走出来,只和别人合作教阅读写作为营生。这样周一至周五,白天便有大把时间挥霍了。除了和几个好友各种玩儿,闲下来就没着落,虽码些字,但也有空虚之感。于是,我便萌生一个念头:去找孙先生学习朗诵!

其实,自从加了孙先生微信后,很少交流。记得有一次,他喊我,让我参加他的班,我还委婉拒绝了:让我再老老再说,到时我去找您。这一下子又过了几年光景,没有再多交集。现在,我终于快退休了,也正是要寻求快乐玩儿的年纪了,于是,我没有在微信中说话,就径直去我家几十米的老年大学去找孙先生了。

走进老年大学,我的视野开阔了,那么多人,那么多班,人们都很投入地学习着。我开始想象了:一个还有三年退休的年轻老头儿,正西装革履地端坐在课桌前,一手拖着下巴,津津有味地听课,早已没有了当年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讲课的激情,只有安静聆听别人讲课,成了一名老学生。抑或又幻想着亮开嗓门和其他老年同学一起合诵自己的作品……

去找办公室吧,去给孙先生一个惊喜!

敲办公室门,没有人应答。顺走廊向南看,一个教师模样的人走来,上来问我找谁,我说明找谁,他似乎很不待见,说不在这儿了。问他人去哪儿了?他不紧不慢,眼皮没抬,说不知。当我问他怎样报班时,他像打了鸡血,一下子精神起来,介绍这个推荐那个。挺膈应人的,我敷衍着走出那办公室,心想:不有孙先生微信吗?问一下就知道了。

于是,我没有太着急,打微信电话,直接找人。只一秒钟,孙老师笑着说他不在那里干了,在文化馆上课呢,让我下午去找他。我听出先生很开心,而我更欣喜,因为文化馆离我小区更近,我喜欢那里的文化气息。我们一言为定,决定下午见面。

我终于在文化馆见到了孙老师!他依旧笑容可掬,儒雅至极,很有礼貌,又很自豪向班上的同学介绍我是 XX 诗人,发表过多少多少作品,俨然视我为他的得意门生。我心里是有底的,区区小成绩不足挂齿,很汗颜,写了大半辈子,至今不是名人,只是人名而已。

那天,孙老师让我上台前读我自己的诗,我是不怯场的,上台读了,关公面前耍大刀。只是读,称不上诵,诵有好多技巧,表演在里边。这一点我是知道的。鼓励还是鼓励,当孙老师打开笑肌,洪钟般诵起我的诗时,我既感到脸红,又感到自豪。脸红的是,我教了半生书,却没有把文读好;自豪的是,我终于要以崭新的形象重塑自己,让自己更精彩了。

孙老师是童子功,多才多艺,课上得丰富多彩,一节课下来,讲朗诵技巧方法,又讲音律,还讲自己悟出的经验,70 岁的老人家,丝毫不觉累,一站就是几小时。不得不服气,他居然是分文不挣,义务奉献。这一点更让我佩服无比,对比起来,我是渺小的,每个周末,我去给学生上课,都是有课时费的,他究竟图个啥?当课下问他,他依旧笑呵呵:老了,大伙找个乐儿!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呵。噢,这境界,我打死也做不来。

最难忘记,与孙老师相处的日子。

老师才是大才子,可他总是谦逊如常,珍惜学生的才华。他写的文章,短小精悍,重点突出。我则写文都总是懒婆娘脚布--又臭又长,经孙老师一指导,就特别出彩。记得那次元旦演出,老人家鼓励我写《祖国不会忘记》合诵稿,我一挥而就,以为完全符合他的要求,可上交于他,他又提出众多建意,我茅塞顿开:为何不用镜头把一个个英雄形象记录?由时间顺序,选英雄的点,来演绎宏大场面?这样一修改,亮点立马闪现:王二小、小萝卜头、蒋庆泉、董存瑞……等英雄形象,加上排比如虹的诗性语言,一气呵成,演出效果极佳。就连孙老师去成都看孙子后,我们走进金伟社区,演出都很成功呢!这还不是孙老师指导的功劳?

还记得那次团里班干部年终总结聚餐,孙老师特意邀请我这个新学员,我是一个无衔的小卒而已,怎么能与之一起总结?孙老师看出我的心思,说见一见各位团长,认识一下总是好的。于是,我不再推辞,坐上他亲自来小区接我的车,去赴宴,又让我从心里涌出对孙老师的感恩。宴会上听众团长的总结,受益匪浅,作为新学员代表,我第一次在众人面前朗诵汪国真的《致友人》,表达我对大家的敬意,总算没给孙老师丢面子。

寒假过后,孙老师去成都儿子家看孙子去了,说得半年能回来。当初想趁过春节去探望孙老师,可一问同学,说老师去了成都。我没去成。这期间,我和家人去广西旅游,回来心也野了,不想再去上课,这也让我这个学生动摇了,想退学。可转念一想:孙老师只是临时去成都,又不是从此退休,况且几个月的时间里,我还交到了六位好朋友同学,还有刘团长的器重,我也是不舍的。所以我还是默默走进课堂,心里期盼总孙老师早日回来。

这期间与孙老师的互动少之又少,不想让我的情绪影响到老师在南方的心情。况且孙老师找到了两位特别优秀的业老师给我们每周上课。张丽老师是老年大学音乐名师,年轻漂亮干练,清木老师是播音主持专业高材生,年轻美丽才华横溢,她还是孙老师的学生,这让我们一下子又都唤起高涨的学习热情。这都是老师平时的为人,才让这两位老师如孙老师一样无私奉献的结果。作为老年学生,心里得多感激三位老师的付出啊,为此,班级风气一片大好,加之老学员的回归,青年老师的活力,又吸引来不少新学员。

每次无论朗诵还是唱歌过后,同学们发群视频,孙老师都会如期在群里精心指导,我们都会虚心接受,线上线下,让我们成长挺多。

记得有一次我心血来潮,把以前的习作发到群中,撤不回来,心里还忐忑不安,怕孙老师批评占用空间。谁知孙老师的点评,让我欣喜万分:“晓军;母亲,(我在地下等你 34 年)的大作19年前拜读了,并排一个表演剧在营口演出,但不知道是您的大作。我也曾经发表了心中愤懑,为什么:朱门酒肉臭,英烈无人记?漫长三十载,老母梦断肠!悲哀啊!无奈啊!今日又读,泪潸然,这个作品要永留!青山不老,思念永久。感恩有你!幸甚遇你!惭愧与你同室!”(原封不动贴来)。老师呵,作为您的学生,能得到您这么高评价,让我三生有幸!就连同学李姐都说,她跟老师学习三年了,从未见过孙老师您这样夸人!

前几日,孙老师在成都写了一篇小文,小窗私发给我,让我眼前一亮:这种文体我还是没见过的,朗诵表演加旁白演绎!我大嘉赞赏,向老师表示,以后也这么写文:即短小,又精练,还恰到好处完成表达。结果,我理解错了,孙老师是让几个人润色后,要定稿!这是给今后排练做准备的。真有他的,刘团说过,老师把一年的重大演出活动节目,都安排好了!这又一次让我对老师家肃然起敬:若我能有孙老师的虚心和默默付出,我的写作水平,还会提高一大截。

课下里,有时我们也评论孙老师。同学说老师不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但我们必须得承认,老师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班级,是为班级风气正,为大家负责任。他不是完人,他也应该有发泄情绪的突破口。当别人说三道四,当别人不懂得尊重与珍惜,作为当过教师的人,我来说,这是我们当老师的职业病:我们见不得我们的学生出现错误,我们特别讨厌虚伪和不懂感恩的人。有多少人记得他的付出?三伏天,大汗淋漓扛着两个三十几斤大西瓜,楼上楼下紧忙活,为同学解渴?有谁见过七旬的老人在课堂上一站就两小时,而且为了课堂效果,肢体灵活眉飞色舞不说累?那些红本夹记得,那些小快板记得,那些演出服记得……这都是分文不挣,是老人家自己掏腰包买给大家的呀!你能记得吗?孙老师不是完人,但他是个正直善良,重义气,懂感恩的人,一个无怨无悔为全班同学付出的人,他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敬佩的人!

老师的正直、儒雅、虚心、务实、无私、认真、快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都会骄傲地说:今生有幸成师生,永远珍惜师生情!

作者简介

王晓军,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新西兰《海外文苑》加拿大《七天》、印尼《世界日报》《澳州讯报》《辽宁青年》《速读》《辽河》《海燕》《青年文学家》《辽宁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响水河文学社社长、《华夏早报》编辑。

朗诵简介

警花,黑龙江人,教育工作者。热衷于诵读.主持,喜欢唱歌.写作,其文学作品多次在重量级平台发表,音乐作品获奖无数。现为北京东方丝雨渐冻人关爱中心【和风沐雨文苑】爱心志愿者。

原创作品

未经授权禁止盗用版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