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 | 幸福人生其实很简单

 道德经学用 2024-05-13 发布于北京
道德经学用















《道德经》的核心是修心,修一颗精进不争的无我之心,修一颗谦下包容博爱的慈爱之心。

无我之心如何修?慈爱之心如何修?在《道德经》的第二章、第十章、第七十七章中都有提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概念。老子已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把它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就是创造而不占为己有;所得成果不把持,推动支持他人成长而不是去主宰控制。

我们都是普通的平凡人,与生俱来拥有各自的基因和秉性,也有后天生成的各自习性。虽然我们本性具足,也都有一颗大道之心,可因外部环境影响,比如现阶段的“内卷”现象:教育内卷、经济内卷、医疗内卷等等,使得我们已经疲惫的身心更加不堪重负。这些外部原因困扰着我们,但究其原因却不然。

真正的原因是我们走错了方向,总希望到外面去寻找幸福、寻找健康、寻找富足,却不明何为幸福?何为健康?何为富足?如此一来,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就产生了各种问题。为了财富不惜一切代价,最终财富有了,身体没了;为了争强,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了,夫妻关系不和谐了;孩子在高度紧张且没有自由的状态下精神出现了问题等等。其实要解决这些问题,说简单也简单,只要我们把心收回来,不再刻意向外追逐,回归本心,一切向内看,从《道德经》中去寻找答案。



























譬如夫妻关系,在没有结婚前,双方关系应该都是比较融洽恩爱的,可为什么一旦结婚,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前我们总以为是结婚后的矛盾是柴米油盐等造成的,其实不然。

大部分人在结婚前看对方都是好的,心中都是满满的爱,甚至有所不足也是会去包容。而在结婚后,更多的是要求对方这样那样,出现了许多的评判,不再有许多的包容,原有的爱也日益减弱。因为我们的心变了,本来是包容和爱,但变成了越来越多的评判和要求。问题在哪?是对方变了吗?不,变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的心。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修一颗爱的心,修一颗包容的心,内观自己的心,保持原有的包容和爱,支持和托起对方,夫妻关系必会和谐美满。



























再譬如亲子关系,应用《道德经》中“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句话,就很好地诠释了处理好亲子关系的精髓所在。当孩子还在婴儿的时候,大人希望的是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并没有其他的任何要求。这个时候,孩子是快乐幸福的,是自由成长的。大人也是快乐幸福的,不会有任何主观意识强加于孩子,只有精心的呵护和引导。

可当孩子进入学校,父母就开始了攀比,开始了各种要求甚至是高压,也就导致孩子的反抗和所谓的叛逆。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做父母自己一手造成的,并非孩子必定有反抗和叛逆。如果我们父母自始自终一直是沿着婴儿时的呵护和合道合德的引导,让“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思想长驻心间,相信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会一直保持快乐幸福的状态。

父母只需要做孩子的守护者,精神世界的引领者,生活工作的托起者,和谐幸福的亲子关系就建立了,这就是无私无我的父母。要求孩子甚至压迫孩子按父母的意志走人生路,美其名曰:“这是为你好”,这种行为其实是自私的表现,很多时候是苦了自己,也害了孩子。

还有就是在工作中,如果你是一位领导,处处把功劳留给自己,把错误推给下属,相信不久之后你就会成为孤家寡人,没有谁再愿意为你付出。反之,把功劳归于大家,把责任让自己担当,相信你将得到大家的拥戴,也将得到你的上司的认可。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这就是“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道理。

无私无我的付出,慈爱包容周围的人,必将收获幸福,收获天长地久的人生。“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拥有一颗无我心,一颗慈爱心,幸福人生则瞬间而至。














特别说明:

上述文字、图片、内容中如涉及或有可能涉及他人权益保护的,请马上联系我们,我们将会立即审核,并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予以纠正。

道德经学用

和谐身心,和谐家庭

和谐企业,我的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