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 孝 悌

 guanxiang 2014-06-19

慈 孝 悌


故君子莫若审兼而务行之。为人君必惠,为人臣必忠,为人父必慈,为人子必孝,为人兄必友,为人弟必悌。故君子莫若欲为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友兄、悌弟,当若兼之不可不行也。
---<<墨子>> 墨翟

孝悌、慈爱是中国传统道 德中十分重要的规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儒家视孝悌、慈爱为仁、义的基础和前提 ,是“人伦之公理”。孝是对子女而言的,慈是对父母而言的。对于父母而言,基本的伦理规范是父义母慈,有时慈也为父母共同的伦理规范,具体表现为以慈育 儿、爱子教子等;对于子女而言,基本的伦理规范是孝,具体表现为善事父母、养亲敬亲等。许多思想家和历代统治者也把孝慈与“忠君”、“爱国”相联系,使孝 慈这种调亲子关系的道德规范上升扩展为具有社会普遍意义的行为准则,成为社会教化的基本内容。传统的孝慈观,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生活仍有许多可供借鉴和继承的内容。


慈爱

慈爱与孝悌是紧密相关的,两者都是保证家庭人伦关系和谐美好的重要规范。对于子女而言,就应 该对父母,对长辈尽孝;而对于父母而言,就应该以慈育儿,对儿女生之养之、爱之教之,使儿女成家立业,有所作为 。同时 ,夫妻关系在家庭人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夫妻恩爱,相亲相敬,是家庭稳定的重要源泉,也是以慈育儿的重要保证。因而,传统道德观中还特别强调了夫妻伦理,并把其列为“五伦”之一。

1.父义母慈,以慈育儿

《左传·文公十八年》说:“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内平外 成。”能在国家中颁布宣扬父义、母慈、兄友、弟恭 、子孝五种教化 ,那么国家内部和外部都能平和无事。这里视“父义、母慈”为五教之二,其意义可见。所谓义,是指为父者需依照宗法伦理去管理、教育子女,使之各行其所宜 行,各成其所当成。为人父,应该以慈爱培养教育孩子,积蓄他后天的才能,对他的节操适时地培养,使他的行为谨慎。可见,父慈也愈来愈普遍了。父慈是谓为人 父者就要对子女有深切的爱,象母亲那样地慈爱,有这种无私的爱,才会有尽心的抚养、保护和教育,才会有子女的成长与成才。父母子女的血缘之亲,亲子之情, 决定了父母对子女应该慈爱以育,不弃责任。

子女对父母尽孝,父母对子女尽慈,显然,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一种双向义务的伦理关系。父母子 女,相生相养,尽慈尽孝,才能增强家庭的内聚力,保持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唐孟郊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 得三春晖。”就是对这种关系的生动写照。当然,在中国传统家庭的宗法等级结构下 ,父子、男女存在着严格的尊卑之别 ,父为子纲、男尊女卑,使父慈子孝带有历史的局限性。在现代社会中,父母子女人格完全平等,这时,父母慈,子女孝才有了真正完全的意义。

2.夫和妻柔,互敬互爱

夫妇伦理关系 ,也是传统伦 理最为注重的一种 。《易·序卦》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 所错。”由此可见,男女、夫妇之间的关系,是被置于肇始人伦的重要位置之上的。《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提出:“夫和、妻柔,”“夫和而义,妻柔而正。” 《礼记·礼运》提出:“夫义、妇听。”为夫之所当行 ,要注意保持夫者的尊严 ,且尽养妻护妻之责,做到和蔼而又知义;为妻之所当行,则要待夫温柔体贴而又不失为人之正道和尊严。中国传统的婚姻是重“理”轻“情”,其“理”又主要是以“夫为妻纲”为基本原则的宗法伦理。不错,传统婚 姻作为一种制度,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它严重地压抑了人们的感情,但毕竟不可能消灭人间真情。明李贽说 :“夫妇之际 ,恩情尤甚,”夫妻作为家庭以至整个社会人际交往中最密切的关系,在长期相依相存的生活中 ,会产生深切的依恋、亲密之情 。封建正统礼教越是以“理”抑“情”,摧残人性,人们就越是向往真实的夫妻感情。对于夫妻关系,世人心里自有一杆秤。自古以来,人们对抛妻弃子直至杀妻灭 子的“陈世美”斥之为忘恩负义。而坚持“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东汉宋弘,则以富不易妻的忠贞爱情垂青千古,为世人所颂。唐初大将尉迟恭以此 为训,谢绝太宗以女赐婚,坚持与共贫贱的妻子白头偕老。北宋刘廷式不背前约 ,娶盲女为妻 ,闺门和睦,及至妻死。大诗人苏拭“为文以美之”。这其中的夫妻恩爱、相敬如宾、白头偕老的传统夫妻伦理,以其动人的魅力,感染着现实的夫妻生活。在现代家庭伦理建设中,这种“互敬互爱”的品格应该更好地发扬光大。

3.爱自亲始,孝助教化

孝慈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和睦,而且与社会的安宁、政治的稳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子女孝,父母慈,扩而大之,就是要以善以对待他人,进而还要移小孝为大忠,报效国家和民族。“爱亲之谓仁”,“立爱自亲始”,即是说,仁始于事亲。行孝慈,不只局限在家庭内部,它存在着一个由内及外、由亲及疏、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的推行过程。推行到最后,几乎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

孝悌

孝悌,是传统道德中处理家庭关系的重要规范。孝的观念,早见于《书》、《诗》等文献,渊源久远,影响至深。中国有句古话云:“百善孝为先 ,万恶淫为首 。”汉以后统治者往往标榜“以孝治天下”,皇帝的谥号每称“孝文”,“孝武”,足以见孝在传统道 德中特殊重要的地位。究竟什么是“孝”呢?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老部》解曰:“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在许慎看来,“孝”是个会意 字,其上部是一个省略了笔划的“老”字,下部是个“子”字,子女“善事父母”,即为“孝”。“孝”产生于处理家庭人伦关系的需要,孔子是孝道的奠基者。孔 子的伦理学说就是以仁学为核心,以孝道为基础而展开的。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论孝且把孝悌并称。“孝”讲的是父子关系,“悌”讲的是兄弟关系。《论语· 学而》曰 :“其为人也孝悌。”朱熹注曰 :“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悌。”传统的孝悌观,肯定了亲子、兄弟之爱,强调要善待亲人,是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1.人伦之义,孝为公理

孝是人类诞生以来父母子女之间相生相养的一种亲于之情,是中国社会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最基本的一项行为准则和伦理道德规范。在以儒家伦理为主导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伦理思想文化史中,孝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儒家看来,“孝”是“立德之本”,人不论其尊卑贵贱都是不可或缺的,其“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纲领中,处处贯穿着孝的伦理思想。

“孝”是“立德之本”,为“人伦之始”。《论语·学而》明确指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 与!”孔子教弟子的第一件事就是:“入则孝,出则悌弟。”孟子认为孝悌是至高无上的。“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亲亲,仁也;敬长,义 也。”这就把仁义礼智信等儒家重要的道德规范统一在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家庭伦理之中了。而《孝经》中则全面集中地阐述了孝之重要与广泛。可见,孝是一切 道德规范的基础及其发展前提,是“人伦之公理”。

2.善事父母,养亲敬亲

孝敬父母及长者 ,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之一 。传统道德十分重视孝敬双亲,许慎所说的“善事父母为孝”,《尔雅·释训》说的:“善父母为孝”,体现了“孝”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善待父母,事奉双亲。孔子也说:“事父母,能竭其力,”孝就是要奉养父母,替父母做事尽心尽力。

对父母尽孝,一方面要善事父母,赡养双亲;另一方面要敬爱父母,尊亲谏亲。在中国古代,赡养父母被视为儿女的家庭义务和道德责任,强调子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奉养父母 ,是孝的最基本的含义,如果对父母连奉养都谈不上,那更谈不上爱亲、敬亲、尊亲了。

赡养父母是孝之基本,但不是真正完全的孝。“孝”的道德规范里,还包含着敬爱父母的内容,只 养不敬不是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就是说对父母只赡养而不亲敬与养犬马无别,不是孝。敬爱父母,就要 尊重父母。《论语》记载:“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为孝乎?”做到孝,最难的就是和颜悦色。若是冷眼板脸无奈这样 做,而不是心里尊重父母,那就不是孝。敬爱父母,还要能直谏父母,当父母做错事时,要规劝。当父母亲有不义之举时就应当直言相劝,若不劝而听从,则不是 孝。善事父母,养亲敬亲,是优秀传统道德,同时它也具有超越时代和阶级的普遍意义,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3.兄友弟恭,和善相处

孝,讲的是父子关系,属于亲子之爱,反映的是纵的血缘关系。对于反映横的血缘关系的兄弟之爱,传统道德提出了“悌”的规范,并常常孝悌并称。“悌”就是要求兄友弟恭、兄爱弟敬。传统道德十分重视兄弟关系。传统伦理规定,为兄者要友,为弟要悌。友是谓做人兄者待弟要友善、亲爱,要给予必要的爱护和指导。悌是谓为人弟者待兄要尊敬、服从、亲爱。

“悌”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视,是因为它能和合兄弟关系,确保古代社会宗法家庭内部的稳定,使之不发生分裂。当然,传统的“悌”德,包含着尊卑贵贱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为弟对为兄的绝对顺从,这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宗法伦理基础上的,应该予以扬弃。

孝敬父母,兄爱弟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当前我们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孝梯观的影响下,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敬老孝亲的典范 。当然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传统孝悌观的有些思想日益暴露出其迂腐性和落后性 ,如严父道、厚祭葬、“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重后嗣的思想以及为弟之德须顺从兄长等观念。因此,我们在肯定传统孝梯观的积极因素时,应辩证分析,取精弃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