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绛:当一个人不再联系你,最好的做法就一个字

 py9008 2024-05-13 发布于北京

图片

作者:深海 · 主播:吉米

来源:名著听书(ID:dushu3690)

此后山水不相逢,不问故人长与短。

♬点击上方可收听369主播朗读音频

图片

很认同杨绛先生的一句话:

“活得通透的人,没有特别想维持的关系,也没有特别想要的东西。

走近的人不抗拒,离开的人不强留,就连吃亏也懒得计较。”

与人相处最舒服的关系,不在于彼此间的纠结与追逐,而在于能够淡然处之,离开的不强求,错过的不挽留。
人生漫漫,遇何人,同行几时,皆是命中注定,早有定数,无需强求。
当一个人不再联系你时,愚笨的人会纠缠追问,而聪明的人做法只有一个字:断。

 01 

当机立断:

有些人事,根本不配占用你的情绪

宋丹丹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说:
“任何人要离开我都可以,只要你觉得我不能给你带来幸福了,不快乐了。
干嘛要挽留呢,无论他是谁,只要你不想和我在一起,再见不远送。”
诚然,人与人之间相处,本该让对方感到快乐,圈子不同,不必强融,三观不同,不必同行。
欣然接纳所来,释然放手所去,唯愿珍视于心,不强求挽留。
小说《人生》中,村花巧珍把自己全部的真心都给了知识青年高加林。
她为了迎合高加林的喜好,不顾村里人的指点,学着烫头、刷牙。
高加林上街卖馍不好意思叫卖,巧珍便偷偷拿出自己的私房钱买下所有馍。
事业失败、人生受挫的高加林,被热情的巧珍打动,二人私下定了终身。
后来高加林到县城工作,巧珍整日往高家跑,替他照顾年迈的父母,做家务、干农活。
而彼时,高加林已经在内心深处对出身农村的巧珍产生了嫌恶之情,爱上了有文化的城里姑娘黄亚萍。
高加林回村的次数越来越少,也不再主动联系巧珍,巧珍想见他,他嫌丢面子找借口百般阻挠,不让巧珍去城里。
过了很久,高加林终于回来了,还是一副忽冷忽热的态度。
在黄河边上,巧珍明白了高加林的话外音,果断选择分手,断了这段感情。
图片
尽管巧珍没有多少文化,但巧珍明白,那些执意要离去的人,是无需强求挽留的。
在与高加林分道扬镳后,巧珍邂逅了真心相待的马栓,并最终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经历得多了,就会渐渐明白:
成熟的人生,即是在岁月的洗礼中,学会坦然面对任何人的渐行渐远,淡然看待任何人的转身离别。
对方不联系你,或许是因为忙碌、疏离,或是价值观的差异,接受现实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断。
毕竟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独一无二,各自有各自的路要走,断开联系,断开执念,才能让自己重新出发。
作家刘瑜说:
“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里的癌症,而有些人只是一个喷嚏而已。”
我们要相信,命运会安排合适的人与我们相遇,而那些离开的人,皆为过客。
后半生,不要让不值得的人和事占用你的情绪。
不忧不惧,不躁不乱,不执着强求,亦不贪求妄取,方能从容自如地主导自己的人生。
图片

 02 

整理圈子:

远离消耗你的人,靠近滋养你的人

曾国藩曾言:“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生命中人来人往,选择什么样的圈子,与什么样的人交友,决定了你的人生走向。
对的人,可以相互滋养,共同成长;错的人,只会相互消耗,彼此拖累。
无论交友还是谈情,远离不停消耗你的人,才能靠近滋养你的人。
1909年,胡适初到上海求学,因家道中落、亲人病故,他曾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放任自己沉沦。
与他同住的德国教员,平日喜欢招揽朋友打麻将喝酒,胡适也跟着一起醉生梦死。
不到两月,从打牌到喝酒叫局,再到吃花酒,不到两月,他都学会了。
甚至在一次醉酒后闹事,一帮人被巡捕房关起来,其他人都交了罚款被放了出去,胡适却掏不出钱来。
好在他有一位良友许怡荪,一再规劝他走正途,并为他指出明路参加公派留美考试,还主动帮他筹集经费。
胡适终于幡然醒悟,不再贪图享乐,远离之前的酒肉朋友,整日潜心学习,成功获取留学资格,从此改变命运。
图片
胡适赴美国留学不久后,许怡荪也赴日本留学,此后两人几乎没有相处的机会,但从未断了联系。
二人通过书信交流沟通甚至辩论,共同成长,相互成就。
在《许怡荪传》中,胡适写道:
“怡荪是一个最富于血性的人。他待人的诚恳,存心的忠厚,做事的认真,朋友中真不容易寻出第二个。”
很喜欢一个说法:人生如装修,当留的留,该扔的扔。
一辈子会遇到很多人,和不同频的人交朋友也是常有的事,果断止损便是最好的选择。
整理圈子即是整理人生,与其在错误的关系中消耗折磨,和注定离去的人苦苦纠缠,不如大胆同过去做个了断,重新出发。
林徽因曾说:
“只有心灵相通的人,才有共鸣看人世间的潮起潮落;只有灵魂相近的人,才能看到彼此内心深藏的美丽。”
消耗你的人,就像是一股无形的黑洞力量,让你在交往中感到压抑和疲惫;
滋养你的人,如同阳光般温暖,他们总是在你需要的时候温暖你、治愈你。
余生很贵,适时适度地整理圈子,择善而交,择良而处,圈子正确,得以前行无阻;圈子纯粹,得以自在如风。 

 03 

享受独处:

后半生,做自己的摆渡人

杨绛先生在百岁感言中写道:
“我们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生活中,我们常常努力迎合他人的期许,不断改变自己,以求得到肯定。
这种追求让我们失去了自我,变得迷茫而疲惫,才渐渐发现:
真正的认可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源于内心,人这一生,终究要学会和自己相处。
资深演员陈道明,作为娱乐圈中一股别具一格的清流,他深信独处并非孤寂,而是美德,可以让人内心得到净化。
图片
工作时,他为了演好一个角色,会查大量资料、做笔记,将每个人物都演绎得有血有肉。
工作之余,他几乎不与人交际,把自己关在家里,与书籍为伴。
除了爱读书以外,陈道明还从小弹得一手好钢琴,会书法、能作画、还能做糖人、裁缝等手工。
或许,只有真正学会与自己对话,与内心和谐共处,我们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并回归其本真的意义。
生活中,很多人害怕和朋友的关系发生破裂,害怕独处,害怕面对那些深藏在心底的疑问和不安。
但正是这种茫然无措的时刻,可以让我们遇见最真实的自己,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充实。
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这样写道: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有些人,注定只是我们生命中的过客,有些情,终将随风而逝被我们释怀。
学会接受他人的不联系,接纳自己,拥抱自己,是一种勇敢,更是一种看开。
一个人独处时,无需迎合他人的情绪波动,也不必费心揣摩他人心意,只需与自己相伴,生活也变得尤为轻松惬意。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错觉,就是多条朋友路好走,你没用的时候,认识谁都没用。
与其在纷繁复杂的社交场合中耗费精力,不如将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用来充实和提升自我。
不舒服的关系,当断;消耗你的人,当舍;无效的社交,当离。
人生,本来就是一段自己来,自己走的旅程,告别不必要的人情,不急于遇见谁,更不勉强留住谁。
余生短暂,愿你享受得了热闹繁华,也能安顿好一个人的时光。
图片

 04 

听过这样一段话:
“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
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
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起初身边熙熙攘攘,都是同行伙伴,随着时间流逝,伙伴逐渐离散,最后只剩下自己。
若有幸同行一程,当以真心相待;若需各自前行,那便潇洒转身。
愿你感恩所有遇见,释怀一切遗憾,此后山水不相逢,不问故人长与短。
点个“在看”,与诸君共勉。

作者:深海,本文首发名著听书(ID:dushu3690),同名著相伴,与听书同行,名著君与你一起,听国学经典,品中外名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