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焕庸线怎么破(作者:沈青)

 常熟老李jlr5mr 2024-05-13 发布于江苏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图片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图片

线

怎么破

沈 青

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胡焕庸(1901-1998)发现的,也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胡焕庸线”,并在2009年,中国地理学会发起的“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评选为20世纪中国地理最重要发现之一,其影响已经超出了人文地理甚至地理学的范围,也因此成为广为人知的中国国情分界线。

图片

今年的樱花盛开时,我走进了胡焕庸曾经工作的丽娃河畔,赏樱花看曾经的大夏大学建筑。

图片

走进当年大夏大学最经典的建筑,如今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史馆,原意是去看看当年我父亲读书的大夏大学,看看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留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们的介绍,不料却发现了一张极有意思的照片,曾经的共和国总理,李克强,在任时(2014年,参观国家博物馆)竟然当着专家们的面,问他们,“胡焕庸线怎么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胡焕庸线是他发表在1935年《地理学报》上的一篇论文里提出的,基于人口统计大数据,他发现中国人口之分布,在东西部之间存在一条分界线,人口东密西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所以,破胡焕庸线,意在改变中国的人口布局,改变东西部的人口地理结构,让西部与东部都能兴起。只有非常熟悉这条线和中国国情、中国人口地理国情的人,才会提出这个想法,李克强不愧是大国总理,思想敏锐、眼光犀利、格局宏大。

图片

图片

一条学者发现的人口地理线,一张充满思想的动态交流照,看之令人难忘。

图片

丽娃河很典雅,河畔的樱花很美,因为,这条河来自当年的大夏大学。

胡焕庸线的发现者,已经走了;提出破胡焕庸线想法的人,也已经远去了,但胡焕庸线和破胡焕庸线的想法,都因为这张照片而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了。

鸣谢:沈青先生赐稿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