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混凝土养护”该如何养护?超全攻略,一次给你讲清楚!

 whamnie 2024-05-13 发布于贵州

图片

图片

混凝土,这一建筑行业的基石,承载着构筑梦想与安全的重任。它的品质不仅深深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固与长寿,更是关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仅仅依靠优质的混凝土材料还远远不够,其后续的养护工作同样至关重要。养护的精细与否,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最终强度与耐用性。那么,在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应该如何展开科学、细致、有效的混凝土养护工作呢?接下来,我们将带您深入探讨这其中的奥妙。

图片

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中着重强调,浇筑后的混凝土养护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恰当的养护对于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整体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正因如此,施工单位在着手进行任何混凝土作业之前,必须根据所使用的原材料特性和混凝土性能需求,精心制定出一套既实用又能充分保障混凝土强度与质量的养护策略。这一策略的制定不应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应被纳入质量管理制度之中,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施工单位还需定期检查和监督这一养护方案的执行情况,确保其得到严格而有效的执行,从而为建筑物的安全和耐久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片

起始养护时间的重要性

1、对于不掺用减水剂的普通混凝土,其早期收缩相对较小,因此早期的洒水养护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养护方式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水泥能够进行充分的水化反应,从而保障混凝土强度能够得到稳步发展。基于此,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混凝土的起始养护时间做出了明确规定,即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12小时以内。这一规定是为了确保混凝土在关键的早期阶段得到适当的养护,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在的强度和耐久性。通过这样的规定,我们不仅可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还能有效提升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2、对于现代商品混凝土,由于其大量掺用了减水剂,经过相关试验的验证,我们发现在混凝土初凝后的8小时内,其收缩率会急剧上升。这一现象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印证,楼板裂缝大多数情况下都出现在混凝土初凝后的短短几小时内。由此可见,精确把握初始养护的时机对于控制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至关重要。若继续沿用传统的浇筑后等待12小时再进行洒水养护的做法,我们将错失控制早期收缩裂缝的最佳时机,从而使得早期裂缝控制措施变得毫无效果。遗憾的是,目前多数施工单位仍然遵循着传统的施工养护习惯,未能根据现代商品混凝土的特性来调整养护策略。为了在混凝土刚初凝时(也即表面失水前)就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及时行动,以降低收缩率,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图片

图片

及时而充分的湿养护

1、所谓及时养护,其核心要义是在混凝土表面尚未出现失水情况之前,就应当迅速启动养护流程。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要想做到恰到好处的及时养护,确实存在不小的挑战。这通常需要操作者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便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具体性能和当时的气候条件来精准判断养护的最佳时机。一般来说,在混凝土刚开始初凝的时候,就应该立即进行湿养护,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但假如在准备进行养护时,发现混凝土表面已经出现了失水现象,那么操作者必须首先针对因失水而产生的表面缺陷进行妥善的预处理,而后再继续养护工作。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养护的效果,从而达到保护混凝土结构完整性和提高其使用寿命的目的。

2、所谓充分养护,其核心在于确保混凝土在整个规定的养护期间都能维持适当的水分,从而避免失水现象。只有当混凝土在整个养护过程中都不失水,我们才能说养护是充分的;反之,如果出现失水,那么养护就是不充分的。混凝土的养护充分程度直接影响着其质量,养护越充分,混凝土存在的缺陷就越少,结构也会更为坚固耐用;相反,如果养护不充分,混凝土中的缺陷就会增多,进而影响其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

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的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第二天才开始洒水养护,而且洒水的频率通常只有每天2到5次。这种养护方式既不及时也不充分,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失水过多,从而产生大量的裂缝。这些裂缝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外观,更重要的是会降低其结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混凝土的充分养护,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养护措施,以减少混凝土的缺陷,提高其整体质量。

图片

图片

湿养护7天期间的关键阶段

1、根据大量试验数据以及长期的生产经验,我们发现商品混凝土在7天时的强度通常能达到其28天强度的65%~85%。这一发现为混凝土湿养护时间的设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得规范要求湿养护7天显得尤为合理。在这关键的7天里,如果能够确保混凝土持续保持湿润、不失水,那么将极大地有助于混凝土达到预期的强度。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7天的湿养护期,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不失水,从而保障混凝土结构的稳固性和耐久性。

2、经过深入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观察,我们发现商品混凝土在浇筑后的前3天内,其强度能达到预期的28天强度的45%~60%。这一阶段的养护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形成至关重要,特别是防止失水是确保混凝土正常硬化的关键。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前3天,必须采取严格措施以防止混凝土失水。如果在这关键的3天内能够有效防止水分流失,并继续保持适当的湿度条件至7天,通过持续浇水来保持混凝土的湿润,那么从工程实践的角度来看,混凝土的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其强度和耐久性也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前3天的养护工作,确保混凝土不失水,为混凝土结构的稳固性和耐久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3、首日养护对于商品混凝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这一天,混凝土的初凝和早期强度发展正处于敏感阶段,因此必须给予特别的关注和精细的养护。一旦在第一天出现过多的水分流失,将会对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产生不可逆的损害,这些损害可能在未来都难以得到有效的修复和弥补。失水过多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开裂、内部结构疏松,进而影响其整体强度和耐久性。

4、我们注意到,在某些工地上,第一天的保养工作常被忽视,仅在第二天开始进行蓄水养护。然而,即便养护流程结束,板面上依然会显现出许多裂缝。深入剖析这一现象,我们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第一天未进行适当的养护,导致了粗大的毛细孔的形成,这些毛细孔一旦形成便极难愈合,进而引发裂缝的产生。

由此可见,湿养护的全过程虽然持续七天,但前三天的养护工作尤为关键,而第一天更是重中之重。鉴于此,我们必须确保在养护的第一天里,混凝土不会出现任何失水的现象。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采取各种有效的保养措施,从而为后续的养护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大程度上减少裂缝的产生。

图片

图片

混凝土二次抹压的重要性

1、一次抹平

在混凝土浇筑并振捣至密实状态之后,为确保其表面达到理想的平整度,施工人员需立即使用木质的抹子对混凝土表面进行精细的平整处理。这一关键步骤被业内人士称为“一次抹平”。通过这一操作,不仅可以显著提升混凝土构件的外观质量,还能为后续的施工流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此环节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整个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和美观度。

2、二次抹压

在完成一次抹平之后,如果未能及时对混凝土采取养护措施,那么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必须执行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二次抹压”。这一环节不仅涉及对混凝土表面的再次平整,更重要的是进行实质性的“压”操作。通过专业的抹压工具或设备,我们将混凝土表面抹压得更加密实,旨在有效地封闭混凝土内部的泌水通道和毛细管道。这一过程被行业内称为“二次抹压”,它对提升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和耐久性具有显著的影响。通过二次抹压,我们可以进一步巩固混凝土的结构,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裂缝和渗水问题,从而确保建筑物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次抹压在混凝土施工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所带来的益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通过精细的二次抹压操作,可以有效地消除混凝土表面可能出现的缺陷,如气孔、蜂窝等。同时,这一步骤还能够封闭混凝土内部形成的泌水通道,即那些微小的毛细管道,这些管道若未经处理,可能会成为水分和空气渗透的通道,进而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强度。此外,二次抹压还能及时修复混凝土在早期阶段可能产生的塑性裂缝,从而确保混凝土构件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②二次抹压能够显著提升混凝土表层的密实度。通过增加表面的压实程度,不仅提高了混凝土的物理性能,还增强了其抵抗外部侵蚀的能力。一个密实的混凝土表面更能抵抗风雨、化学腐蚀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侵害。

③表层密实度的提高还带来了另一个显著的好处,即减缓了混凝土内部水分的迁移和蒸发速度。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当混凝土表面更加密实时,内部的水分就更难以逸出,从而减少了由于快速水分蒸发而引起的裂缝风险。这不仅增强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还保障了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能。

3、从一次抹平到二次抹压的过程,实际上是混凝土逐渐初凝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们见证了混凝土从液态到固态的微妙转变,这是建筑施工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一次抹平之后,混凝土开始逐渐失去其流动性,向着固态转化,此时进行二次抹压,不仅是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进一步的平整和密实,更是在引导和助力混凝土的初凝过程,确保其达到理想的物理性能和耐久性。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到最终建筑的质量和安全,因此需要我们以高度的专业性和责任心来执行。

4、裂缝的形成是一个复杂且渐进的过程。在环境相对湿度长时间低于100%的条件下,混凝土表面会持续失水,这一过程不仅导致表面干燥,更重要的是在混凝土内部逐渐形成了微小的缺陷——毛细管道。这些看似微小的毛细管道,如果不及时消除,会随着混凝土表面的持续失水而逐渐加深和扩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孔道会进一步演变成为裂缝,并不断扩展,最终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明显的开裂现象。在严重的情况下,这些裂缝甚至会贯穿整个混凝土结构,从而引发楼层漏水等严重问题。因此,对于混凝土结构的维护和保养至关重要,必须密切关注环境湿度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以避免裂缝的形成和扩展。

5、在实际施工中,我们观察到,如果湿养护措施不够及时或充分,例如仅采用传统的湿养护方式,且仅进行一次抹平而未进行二次抹压,那么混凝土的开裂问题将会变得尤为严重。这是因为一次抹平虽然能初步保证表面的平整度,但无法有效消除混凝土内部的应力和微小缺陷,而这些应力和缺陷正是导致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然而,当我们实施二次抹压工艺后,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通过二次抹压,我们不仅能够进一步消除混凝土表面的不平整,更重要的是,能够压实内部,减少应力和缺陷,从而大大降低开裂的风险。实施二次抹压后的混凝土构件,开裂程度明显减轻,结构更为稳固。

因此,除非能够实施即时养护,确保混凝土表面不会因失水而产生缺陷,否则,二次抹压工艺在实际施工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二次抹压,我们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减少开裂风险,为建筑的安全和耐久性提供有力保障。

6、在传统的二次抹压工艺中,手工使用抹刀进行抹压是较为常见的做法。然而,这种做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力度难以掌控,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压实效果。当混凝土内部的缺陷由表及里发展较深时,手工抹压的方式将很难彻底消除这些缺陷。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更为高效、精准的抹压方式,以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可以考虑采用机械化的抹压设备,或者改进手工抹压的技术和方法,以确保二次抹压工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建筑施工对混凝土质量的高要求。

7、在二次抹压工艺中,圆盘式抹光机的应用被证明是最佳选择。与传统的抹刀手工抹压相比,圆盘式抹光机在消除表面缺陷和密实表层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种机械化的设备能够更高效地完成任务,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确保了抹压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通过使用圆盘式抹光机,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封闭混凝土内部的泌水通道,进一步提升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久性。因此,在现代建筑施工中,圆盘式抹光机已成为二次抹压工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8、二次抹压完成后,必须迅速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湿养护措施。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它能有效防止混凝土再次失水,确保混凝土在早期间的水化过程得以顺利进行。通过保持适宜的湿度条件,我们不仅可以促进混凝土内部的水化反应,还能显著提升硬化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充分的湿养护为混凝土的耐久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确保建筑结构长久稳固的不可或缺环节。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二次抹压后的湿养护工作,以确保混凝土能够达到最佳的性能状态。

尽管进行了二次抹面操作,但并不能完全保证混凝土不出现裂缝。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人工抹面的速度往往难以跟上混凝土的浇筑和凝结速度,这可能导致一些问题。例如,如果过早地进行机械抹面,会产生过多的浮浆;而如果等待时间过长,特别是在暴晒或大风的环境下,混凝土表层可能已经出现失水通道了。

此外,二次抹面后再覆盖薄膜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由于水分不足,薄膜可能无法紧密贴附;其次,此时如果有人踩踏,留下的脚印将难以修复。为了避免这些问题,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在振实拖平后立即覆盖薄膜。经过众多工地的实践和后期的连续泡水测试,这种方法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能够有效防止水分渗透。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等到混凝土初凝后再覆盖薄膜。

二次抹面通常会在混凝土初凝后进行,但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即使在初凝前进行人工抹面,初凝时仍然可能出现沉陷的情况。然而,如果不进行二次抹面,而是在振实拖平后立即覆盖薄膜,即使初凝时出现沉陷,也会大大减少,而且通常只是收缩沉陷,不会导致裂缝或渗水。

另外,浇筑时可以采用插立式振捣,然后隔一段时间再用平板式振捣,之后使用整平尺整平并立即覆盖薄膜。这种三步一体的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二次抹面的需要,且在实际施工中表现良好。

在混凝土初凝后,若水分不足,薄膜将难以紧密吸附在混凝土表面。这种情况下,即使覆盖了薄膜,也容易被风吹起,从而影响养护效果。此外,如果过早地掀起薄膜或者覆盖时间不足,同样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进行覆盖薄膜养护。如果在养护过程中没有盖好薄膜,或者早期养护不足,都会导致水分过快流失,进而造成混凝土开裂。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初凝后的薄膜覆盖工作,确保薄膜能够紧密吸附在混凝土表面,并保持足够的覆盖时间,以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

在混凝土的初凝至终凝过程中,控制水分的流失对于减少混凝土开裂至关重要。混凝土从搅拌完成到施工浇筑完成(或在初凝之前)都处于塑性阶段。在这一阶段,混凝土中的砂石骨料会因自重而下沉,而水分则会上移,这一过程被称为泌水。如果混凝土中存在钢筋或石块等障碍物,它们可能会阻碍骨料的下沉和水分的迁移,进而引发塑性裂缝的产生。

为了有效修复这些塑性裂缝,可以采取二次振捣和二次抹压收面的方法。二次振捣能够进一步密实混凝土,减少内部孔隙和微裂缝,而二次抹压收面则可以封闭表面裂缝,提高混凝土的表面质量。

有混凝土行业专家提出了一种名为“板面混凝土滞后振捣”的方法,旨在减少板面开裂的现象。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首先确保梁部混凝土振捣密实,而对于板面混凝土,则在人工找平后稍微滞后振捣。这样做可以让混凝土在自然状态下沉降,同时泌出部分水分。

当观察到混凝土的坍落度降至大约10时,再使用平板振动器进行振捣。此时,也需对梁部上方进行加强振捣,以确保整体结构的密实性。通过这种振捣方式,混凝土的匀质性将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减少因混凝土不均匀而导致的开裂风险。

振捣完成后,及时收面并进行洒水养护或覆膜养护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板面失水,进而极大地减少板面开裂的可能性。洒水养护能够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有助于水泥的水化反应,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而覆膜养护则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境,减少水分的蒸发,进一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备注:在浇注混凝土之前,必须确保模板处于湿润状态。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它能有效防止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因模板吸收水分而导致的水分流失,进而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和外观质量。

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要精细控制塑性阶段的各项操作,包括浇注、振捣以及收面压实。这些步骤的正确执行对于减少混凝土因塑性沉降而产生的缺陷和裂缝具有关键作用。当混凝土从初凝过渡到终凝阶段,即进入其硬化的第二阶段时,我们更应注重养护和保护措施的实施,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和耐久性。

混凝土从初凝到终凝的时间大约持续45分钟,这是水泥开始水化并形成CSH凝胶,进而逐渐获得强度的关键时期。然而,在这一阶段,混凝土的早期强度相对较低,尤其是其抗拉强度更为薄弱。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稳固性,我们应尽量使混凝土的收缩值保持在最小范围(值得注意的是,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通常只有其抗压强度的1/6至1/10)。

在这一阶段,混凝土的收缩主要表现为内部毛细孔孔径的缩减。随着毛细孔中的水分逐渐流失,原本平坦的液面会转变为凹形液面,这种变化在混凝土内部产生了张力。这种张力作用于毛细孔,使其孔径逐渐缩小。当大量毛细孔的孔径都经历这样的收缩过程时,整个混凝土结构就会产生收缩应力。如果这种收缩应力超出了混凝土自身的抗拉能力,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以释放内部的收缩应力,从而达到自身的平衡状态。

如今,随着机械化施工水平的显著提升,一个板面的混凝土浇筑往往能在1至2小时内高效完成。然而,由于板面混凝土硬化面积广泛,控制毛细孔内的水分蒸发和迁移在初凝至终凝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这可以说是防止板面混凝土出现问题的核心手段,无出其右。即便是所谓的高性能混凝土,如果这一阶段的水分管理不当,同样难以避免开裂的风险。因此,保水保湿工作在这一阶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谈及商品混凝土(或称预拌混凝土),我们不仅要关注其配合比设计,更要重视整个生产过程的管理。省力并不意味着可以省功,一切都需要精细化的操作和监控。在地球上,所有事物都遵循着能量守恒定律,混凝土的生产和施工也不例外。

在混凝土初凝至终凝的这段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减少水分的流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混凝土开裂的风险。这一时期的每一项措施,都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最终质量和耐久性。

图片

图片

大面积板面的养护建议

在设计过程中,材料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力量往往难以准确估测,设计配筋时通常主要考虑的是荷载因素。以素砼(即素混凝土,未加入钢筋的混凝土)为例,其特性类似于路面混凝土。如果在浇筑后能妥善养护至终凝,即使长度达到上百米,也有可能避免开裂。然而,当混凝土内部温度达到峰值或外部环境温度降低时,原有的平衡状态可能会被打破。为了防止因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我们需要在设计中预留缩缝,人为地控制裂缝的位置。

对于钢筋混凝土,除了满足荷载需求外,还需要考虑工程部位的面积以及构件是否位于露天环境。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合理配置构造钢筋,以提高结构的整体平衡性和稳定性。这样不仅可以增强结构的承载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开裂风险。

顶板通常被其他结构所覆盖,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它并不能被归类为室外构件。然而,其施工过程往往耗时较长,有时甚至需要历经两个春秋才能完成。在这样漫长的施工过程中,对顶板砼(混凝土)的养护显得尤为重要。

在砼的养护方面,我认为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由于顶板和负楼层板的厚度相对较大,如果养护不足,会导致大量胶凝材料在中后期继续参与水化反应。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水化反应往往是不同步的,会引发砼的体积收缩,进而可能产生裂缝和降低结构的耐久性。

在混凝土结构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收缩。特别是在凹型口部位,这里常常是收缩应力集中的区域,因此极易出现放射状裂缝。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建议使用专门的覆盖薄膜对大面积板面进行养护。这种薄膜不仅可以有效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还能防止其过快干燥。

在养护过程中,应确保薄膜紧密贴合混凝土表面,并通过连续喷水来保持其稳定性,防止薄膜因风力等因素飞起。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这样的养护过程应至少持续14天,以确保混凝土充分硬化并减少中后期因装修用水、雨水等外部水源引起的水化收缩。

此外,为了进一步减少混凝土的体积收缩,建议尽早进行防水层的施工,并迅速覆盖上部材料。这样做可以让混凝土结构尽快进入恒温状态,从而降低因温度变化导致的体积整体平面收缩。

在我所接触的一个中型小区项目中,主体工程已经圆满竣工,并已顺利转入装修阶段。这个小区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全面的薄膜覆盖措施,显著减少了楼板的裂缝问题。在标准层板上,裂缝几乎难觅踪影,仅在极少数未被薄膜覆盖的厕所位置出现了渗水现象。

然而,在顶板施工车道口位置,由于部分区域在施工时受到了重型车辆的碾压,导致了一些压裂现象。同时,外侧墙体由于没有覆盖薄膜,也观察到了一些裂缝的存在。尽管如此,与以往项目相比,整个小区的裂缝修补费用大幅减少,降幅高达70%,这直接节省了数十万的费用。更重要的是,由于裂缝问题的显著减少,业主的维权投诉也随之大幅下降,这无疑为项目的口碑和形象带来了极大的提升。这种隐形的收益,对于项目的长期运营和品牌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