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实战】儿科:惊风发病吓坏人

 quzhangke 2024-05-13 发布于山东

图片

接上期:儿科:疹毒内陷谁之过

李某,男,3岁,2008年10月23日就诊。
其母代述:1周前外感发热,咳嗽,鼻流清涕。经用抗生素及止咳平喘药治疗,咳嗽、鼻流清涕有所缓解,但热势日增,并见呼吸困难,鼻翼扇动,烦躁不安,时而抽搐,昏睡,小溲色黄,大便正常。
检查:体温39.4℃,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意识尚清,颜面潮红,口唇发紫,头面微汗,齐颈而还,皮肤干燥有灼热之感,指纹色红略紫,已越气关。
舌质红,有齿痕,苔薄黄,六脉弦数,两寸独大。
化验:白细胞计数2.84×109/L,中性粒细胞0.88,淋巴细胞0.11,单核细胞0.01。
诊断:急惊风(风热闭肺)。
治则:辛凉清透,宣肺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
麻黄5g,杏仁6g,生石膏30g,连翘9g,金银花9g,苇根15g,炙甘草3g,生姜1片。
2剂,每剂水煎300ml,昼夜连服。
外用乙醇、姜汁定时交替擦身。
10月25日二诊:服上药后,至夜半周身微汗,继而安然入睡。体温降至37.2℃,神志已清,惟见口唇干燥并见绿豆大小之疱疹。
舌边尖红,苔薄黄略干,脉细数。
化验:白细胞计数1.2×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粒细胞0.23,单核粒细胞0.02。肺胃热邪尚有余烬,以清解余热,养阴生津为治。
药用:
生石膏15g,生山药10g,麦冬9g,细生地黄9g,淡竹叶3g,炙甘草3g。
3剂,水煎频服。
10月9日三诊:口唇疱疹尽退,惟大便稀溏,日二三行,伴腹胀、纳差,精神尚可,四肢末欠温。
舌质淡红,苔白有津,脉象沉微。
体温36.1℃。病后体虚,中阳不振,稍事调养可矣。遂投参苓白术散3剂而愈。【王夜.经方治疗急重症验案[J].光明中医,2009,24(10):2008-2009.】
按:麻杏石甘汤是辛凉重剂的经典方,以发热、咳喘为辨证要点。但在临床上应用麻杏石甘汤,不拘泥于有喘证,肺热咳嗽皆宜,现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百日咳、慢性鼻窦炎等属邪热闭肺者。
精彩医案推荐:
【范文甫】麻杏石甘汤治久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