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整浑穆——《尹宙碑》

 新用户96181648 2024-05-13 发布于北京
图片

设为星标⭐,谨防失联

全称《 汉故豫州从事尹府君铭 》,东汉隶书碑刻。篆额已残,仅存“从、铭”两字,熹平六年(177年)四月立于河南鄢陵。

图片《尹宙碑》整拓

碑主人尹宙,字周南,河南颍川人。博通经传,官至豫州(治在今安徽亳县)从事。熹平六年四月己卯卒,终年六十二岁。

图片《尹宙碑》清拓本其一

碑高192厘米,宽89.6厘米,字共十四行,满行二十七字。碑石初出土时字基本完整, 一字不缺。清乾隆、嘉庆间拓本则“德寿不”等字已泐。碑阴有元皇庆三年题记。

图片《尹宙碑》清拓本其二

元皇庆元年(1312)正月,汴梁路(今河南)鄢陵县达鲁花赤阿巴赤为修孔庙录求石材于洧川发现,后移至鄢陵孔庙内,后不知何时佚失。

图片《尹宙碑》清拓本其三

明嘉靖十七年(1538),一说万历间(1573~1619),因棺水泛涨,岸崩而重出,复迁回鄢陵孔庙(今庙已改为县立初级中学)。

图片《尹宙碑》清拓本其四

《尹宙碑》是汉隶高峰期的碑刻之一。结体内紧外拓,笔画细瘦圆健,体势近似楷书,书法方整浑穆。

以下是《尹宙碑》的基本点画分析:

(1)圆起笔的横

图片

圆起笔的燕尾长横起笔较轻,用圆转笔法,但又能因字而异,如上图中“三”字最后一横画,因其较短,整体相对较厚重,粗细变化不是很明显。

中间略细,有粗到细再到粗,逐渐平滑过渡。向下略弯,呈横分俯仰中的“俯势”。

收笔燕尾处,又有轻重、方圆之别,像上图中“其”、“三”燕尾相对较饱满,“吾”、“兴”又不重按,较灵动。

(2)方起笔的横

图片

方起笔的燕尾长横取平势和向右下斜的态势。“世”字一长横,起笔后,颈部细,与其它略有不同,可谓是一波三折十分明显。

(3)

收笔多为圆收,基本上有轻顿和提笔自然回带两种。看下图中“其”字左右两竖,左竖起笔用圆笔,右竖用方笔,一方一圆,不显雷同,且两竖取向背之势。

图片

“甫”字一竖特点十分明显,头向左弯,用转法,两头粗,中间细。“东”字左右两竖取向势。“相”字左右两竖取背势。“川”字三竖中间直,左右两竖取背势。

(4)撇

图片

“多”字在同一方向有多个撇画,为了取得变化,在笔画的姿态上有所区别。

(5)捺

图片

捺画从角度上来看,有的比较平,有的又以斜取势。起笔多用方笔,颈部略细。燕尾有方圆、长短的变化。

(6)点

图片

有的点画似短横的写法,虽较短,但也有粗细变化,如“言”等。

图片

“羊”和“从”字上两点取向势,相呼应,两点在起笔上很明显的看出方圆变化。下两点取背势,左右顾盼,如下图的“其”、“贞”。

图片

古代书家给予《尹宙碑》较高的评价:“无一字不生动,无一字不规矩”,书法风格工整中透出洒脱,统一中又富有变化,行笔一波三折,有金石之气,结体顾盼有神,若群鹤起舞,堪称汉碑中的上承之作。

初学者在临摹此碑时, 要细心观察、仔细研究其用笔特点及结构规律,方能事半功倍。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